兄弟的改变

兄弟的改变

古印度的舍卫国中,有一位辛苦的父亲,独力抚养一对兄弟。

兄弟俩感情很不好,从小打打闹闹,谁也不让谁,若是父亲告诫哥哥要慈爱幼弟,哥哥则会顶嘴说道:「你看你多偏心,专疼小儿子。」父亲只好转而教导弟弟要尊重长兄,没想到弟弟瞋心大起:「你不明是非,是哥哥霸道,有错在先。」就这样,哥哥怪弟弟不懂事,弟弟怨哥哥不讲理,两人让父亲伤透脑筋、也伤透心。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兄弟俩从小时候抢玩具、争对错,到长大后开始争田產、分家业。年迈的父亲再也劝不动、管不了,只能默默地在旁垂泪哀嘆,祈求奇蹟出现,能有善知识来教化这两个冥顽不灵的孩子。

这天,一位好心的邻人劝道:「你们兄弟俩再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乾脆到国王那儿,请国王评评理吧!」于是,心中充满怨懟的两兄弟,為了不让对方先声夺人,儘管烈日当头,均使尽全力,连走带跑地前往皇宫。兄弟俩沿途為了谁对谁错,还是你来我往,争吵不休。就在两人气喘嘘嘘、口乾舌燥的当下,佛陀迎面而来,他们看到面貌庄严,徐步安祥的沙门,顿时忘却争吵。他们深為佛陀所散发出来的威德所摄受,于是不约而同地迎上前去问讯礼拜,并且询问佛陀的称号。

佛陀微笑地看著因缘甚深的两人,以柔软悦耳的音声,善巧譬喻,為说瞋心的过患:若人放纵心中的贪婪与瞋恚,犹如释放毒蛇与恶兽,在他人受害前,自己早已被恶毒的汁液所腐蚀,功德福报都将消失殆尽。佛陀继而又為他们开演种种妙法,兄弟二人专注听法的当下,智慧开显,烦恼蠲除,当下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回到家后,两兄弟至诚地向父亲懺悔,并且说出自己得道的因缘,年老的父亲听了之后,欢喜不已,心中的担子终于可以卸下。过了不久,老父亲命终舍报,因法喜感恩的善念,往生至天上,他為了感念佛陀的恩泽,来到佛前,顶礼供养,佛陀也為其说法,当下即证须陀洹果。

众生所结因缘有善恶、深浅之别,但是如能同入佛法大海,即如四流归复一味,必能解冤释结,顿舍情爱牵缠,同沾法益。所以,不论冤亲敌友,若能够彼此提携,互相接引,转恶缘为善缘、化尘缘为法缘,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修行路上也必能有所成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男,自述从小聪明,读书不用费劲,和同学相处愉快,担任班上重要干部,在家乡很让父亲长脸,父亲一直认为这是自己教导有方的结果,但他自己心中认为父亲对自己没有什么教导,是自己...

原来,我们彼此互相关注

原来,我们彼此互相关注

在一座破旧的寺院里,有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们这座小庙只有两个和尚。我化缘的时刻,别人都对我恶语相加,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今天我去化缘,这么冷的天都没有人给我开门,化...

中级佛学教本:第三课、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中级佛学教本:第三课、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盖闻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逢擒则奔,虮 (2) 蛩犹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蚁 (3) 尚且贪生。何乃网于山,罟 (4) 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钓...

两次亲身历险念佛的殊胜感应

两次亲身历险念佛的殊胜感应

作者:瓦后宫主(编者按: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经验,每人的因缘不一样,不建议执一非余。本文作者有一段宿世姻缘,请看文后)古德有云:“诵经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念佛”。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此种说法,但都没认真放在...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75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5)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75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5)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初三,李世民为庆祝自己的全面胜利,借春节之时宴请文武百官,并命乐工高歌猛奏《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据多年戎马生涯的经验,为这一乐舞绘制了左边圆,...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非所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非所知

智闲参沩山禅师,沩山问道:听说你在百丈禅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是真的吗?智闲:不敢。沩山:这是世间上聪明的辩解,对了生脱死,毫无助益,现在我问你: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智闲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