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生起一刹那的嗔恨,不仅生命缩短了一刹那,心的相续也被染污了一刹那

达真堪布:生起一刹那的嗔恨,不仅生命缩短了一刹那,心的相续也被染污了一刹那

贡高傲慢看不起你,凌辱你的这个人,若是各方面比你优秀,或者你做错了什么,他凌辱你也许能忍耐。但是,对方各方面和你差不多,甚至比你还差,而且不是善意的,是特意想凌辱、欺负、侮辱、伤害你。这个时候自己不但不动心,不嗔恨,还要把他视为上师,将他所说所做的一切都视为窍诀,而且不是一时这样做,而是任何时候、恒时都要这样做。

修忍辱没有理由,任何时候都要忍,都要让。无论面对什么都不生气,不嗔恨。尤其是大乘行者,一嗔恨慈悲心就没有了,一嗔恨菩提心就没有了。我们都是已经发了菩提心的人,一定要守护自己的誓言,守护这些功德。

我们现在的状态是:可以被领导说,但不能被同事说,更不能被手下说,否则就动心、生气,还想以牙还牙。在道场也是,被上师说行,被管家说不行;或者被管家说行,被一般的道友说不行。这都是分别,这不叫修忍辱。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样的众生,包括苍蝇、蚊子这些小含生欺负你、侮辱你、伤害你,都应该一样修忍辱,不嗔恨。

昨天讲了,嗔恨直接伤害自己的身,间接伤害自己的心相续。生起一刹那的嗔恨,不仅生命缩短了一刹那,心的相续也被染污了一刹那。这一刹那的染污,在相续中存下了一个不好的串习或种下了一个恶的种子。存下不好的串习,种下恶的种子很容易,要去掉非常难。

做为一个修行人,做为一个大乘行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怨天尤人。再说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都是自己心的显现。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都是因业力所感,因业力所现,都是自己的原因,都是自造自受。要恨就恨自己,要怨就怨自己。

你深信了因果,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用再控制了。因为没有生气,没有生起嗔恨心的理由。明理了、明白了、有智慧了,自然就不生气了,这叫忍辱。

内心没有动叫忍辱。如果是控制住的,虽然你在表面上、口头上或行为上没有以牙还牙,但如果心动了,嗔恨了,有埋怨、有怨恨了就不叫忍辱。真正的忍辱是明理了以后,有智慧了以后才有的。

你想通了、明白了,确实是没有什么可生气的,根本原因在自己;然后再想嗔恨心的过患,对自己的身心、暂时与永久都有伤害,自然就生不起嗔恨了。明白道理、真正想通以后,心里亮亮堂堂的,在对境前没有生气,这叫不动心。对方虽然侮辱了你,但是你明理了、有智慧了,以智慧守护自己的三门,没有受他的影响,这叫忍辱。

之所以讲修忍辱、修安忍没有理由,是指不能有分别地忍。如果认为这是我的领导我要忍,这是我的父母我要忍,这是我的师父我要忍……这样有分别地忍不叫忍。佛讲的安忍是平等的,跟谁都一样。无论是父母还是敌人,无论是领导还是手下,无论是师父还是一般的同修,无论是人还是非人,都能不怨恨。面对对方的傲慢、轻视、看不起的态度,对方来者不善而且自己又没有任何过错,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能安忍,再遇到其他对境也能过关了。

---------摘自 2011《佛子行》讲记(五)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三重楼喻(十)

百喻经-三重楼喻(十)

三重楼喻原文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

海涛法师:抱怨也会损福报,嘴巴很重要

海涛法师:抱怨也会损福报,嘴巴很重要

海涛法师:抱怨也会损福报,嘴巴很重要 问:这一年来没有生意、没有资粮不知道为什么,是不是恶鬼缠着我,怎么办?怎么修?每次法会我会回向冤亲债主,怎么会没帮到? 答:自己布施的资粮不够!布施不是要花钱...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愚蠢的人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愚蠢的人

愚蠢的人有一位中年妇女,曾经养育了一个儿子,还想再生一子,苦于不知求子的方法。她问其他的女人:谁有本领使我能再生养一个儿子?女人中有一位老妇人,回答她说:我可以使你心想事成,再生一个儿子。但是,你必...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二十一节 妇女欲更求子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二十一节 妇女欲更求子

第二十一节 妇女欲更求子往昔世时,有妇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问余妇女:谁有能使我重有子?有一老母语此妇言:我能使尔求子可得,当须祀天。问老母言:祀须何物?老母语言:杀汝之子,取血祀天,必得多子。...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你也会遇到的12个生活小故事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你也会遇到的12个生活小故事

你也会遇到的12个生活小故事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下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下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下整理人 慧雪下面的经文“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