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若是你真想跟他们永远在一起,你就应该放下这种贪爱

达真堪布:若是你真想跟他们永远在一起,你就应该放下这种贪爱

身要远离愦闹,心要远离贪欲。这里主要讲的是,首先要放下对亲友的贪着。

自己的身体本来就是无常的本性,也是不可靠的,反而还要贪执无常的亲人。我们不仅执着自己,还执着亲人,导致我们死后要堕落恶趣,遭受恶趣的痛苦,纵然经历成百上千生世也见不到所爱的人。堕落了以后,要无数劫中在恶趣中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再也见不到喜爱的这些亲友。

凡夫是颠倒的。其实,若是你真的不想远离这些亲人,就要断除对他们的贪爱;你若是真想利益他们,不想伤害他们,也要断除对他们的贪爱。如果你贪爱他们,会伤害他们;如果你留恋他们,会远离他们。若是你真心想利益他们,就不能对他们有贪爱;若是你真心想跟他们永远在一起,就要断除这种贪爱。

如果你死后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随时回来保佑他们,在他们临终的时候,你可以接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聚,这样你就可以永远地不离开他们。如果你贪爱他们,你死了以后就会变成鬼,虽然也会回来看他们,但你一回来看他们,他们就会出事儿,这是伤害他们,自己也会堕落,这样你就永远地离开他们了。你堕落了,就要在恶趣中无数劫地遭受痛苦,再也见不到这些亲人,没有机会跟他们相聚。若是你真想利益他们,真想跟他们永远在一起,你就应该放下这种贪爱。

你可以接触他们,也可以跟他们在一起,但是你不能有贪心。贪心是自私的,你说你喜欢他们,你说你爱他们,但这不是真正的喜欢,也不是真正的爱。因为你是自私的,你跟他们接触,跟他们在一起,会处处伤害他们,会处处让他们烦恼、造业,这是害己害他。

贪爱是一种烦恼,它的根本是我执。有我执我爱,就有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就无法真心地对待他们,也没有办法真正地利益他们。有的人问:“世俗间有很多凡夫,他们有我执我爱,有自私自利,但是也有真爱啊,也有利益他们的啊!”那不叫真正的爱,那不叫真正的利益。你认为是爱他们、利益他们,实际上是害他们。有的人还是不明白:“没有害他们,他们跟我在一起很开心,他们跟我在一起很幸福啊!”人就是执迷不悟,把苦当成乐。这里哪有快乐啊?只有痛苦。那不是一起搞轮回,一切搞世间吗?世间离不开苦的本性,轮回离不开苦的本性,这里怎么会有快乐呢?

你爱这些亲人没有错,但是要真爱,无私地爱,这样才可以感化这些人。有真心才能真正感化他们,有真心才能真正利益他们。若没有真心在一起,就叫冤冤相报何时了,也叫轮回。今天我欠你,明天你欠我,互相欠,互相还,这叫轮回,这里没有真正的快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欲海回狂白话卷一:法戒录_劝不和其室者

欲海回狂白话卷一:法戒录_劝不和其室者

第一卷 法戒录 劝不和其室者劝不和其室者(附女人,共六则,二法、四戒)夫妻关系不和,不是丈夫的原因,就是妻子的过错,通常两人都有责任,决不会双方都尽心尽力,却仍然相互抱怨。然而当今天下是男人的天下,...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陈士强大约在南传佛教所传的斯里兰卡阿卢寺结集,与北传佛教所传的迦湿弥罗结集这两次大的结集之间,即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在案达罗王朝统治下的南印度一带(其时,北印...

星云法师:自在人生

星云法师:自在人生

人生有多种:有服务的人生,有自私的人生;有智能的人生,有愚痴的人生;有快乐的人生,有烦恼的人生。有的人的一生,只想到饮食男女,好象马牛一样,水草之外,别无所求;有的人的一生,贪得无厌,得陇望蜀,做欲...

提醒心中的明镜  

 

如此经常忙碌、因缘分而成依他者的所有众生,为了自己的安乐,在彷徨与漂泊中奋斗,结果只能得到暂时的小安乐,并由此产生贪嗔,造成极大的痛苦,到临死的时候,只能独自一人,赤裸裸空手而去。即使你是统治全瞻部洲的国王,最终归属也不过如此。因此,你必须除掉这种只求今生短暂安乐的愚昧思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正法,它是明咒、是医治百病的妙药、是拯救死亡的灵丹。这个无垢的正法,由于被调伏者的界、根、信仰、思想程度的不同,因而修行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里先从加行开始,指点一些正行的入门处以及修养之道。 

  

不会错乱的因果

 

一切有情都想得到安乐、远离痛苦。而种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实。如果种下善因或恶因,就会得到安乐或痛苦的果实,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任何一种缘分,都能产生有为法。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的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成的果,不一定会在今生得到异熟。因果是无始的,因果的最终也是漫长的。 

 

难得的珍宝 

前世积累的福泽所造就的人生,是有别于其他有情的高级有情。人能创造今生的安乐,又因具有特殊的智慧,所以能分析过去,分析来世,并能找到有益于来世的办法,也能创造有利自他二者的安乐,还能把曾为自己父母的遍天际的一切众生从轮回的苦海中拯救出来。因此,人生是无价之宝,是如意牟尼宝。如此难得的人生,如果自己随意糟蹋,那此人不过是一个会说话的动物而已,就像把自己手中的如意宝随意扔进灰坑一样。 

 

刹那间的闪电般的歌舞  

 

在三界之中,没有时间毁灭不了的有情。短暂的人生,不过是上演了一场生、老、病、死的短暂歌舞罢了,如同天空中划出了一道刹那间的闪电,对如此短暂的人生,却作长远的打算,那只能是自己欺骗自己。 

 

罪过的险境  

 

三恶道的地狱、饿鬼、畜生和三善道的天、非天、人成为六道众生,无论在六道中的哪一道,都没有机会得到安乐。在显现中,与恶趣相比,生在善趣似乎有一些安乐,但实际上早已被贪、嗔、痴痛苦的绳索所束缚,连一个针头大的安乐也没有,正如在粪坑里不会有香味一样。就算将三界内的所有财富归于一人,也不能使此人感到丝毫的身心安乐,相反,永不知足的贪欲之苦会无休无止地折磨此人。 

 

究竟安乐之道  

 

有漏的有为法所产生的安乐,不是究竟的安乐,如同搔挠止痒,只是片刻的安乐。只有从轮回中得到解脱,进入菩提道,才是究竟的安乐。这是究竟的安乐和究竟的罪过之间的界限,是一个大是大非的界限。 

 

黑暗中的明灯  

 

把众生从各种罪恶的险境中拯救出来,引导至究竟安乐之道者,是具有圆满功德和丰富经验,并具足慈悲和智慧的善知识。必须先寻找这样的善知识,然后拜他为师。他是黑暗中的明灯,是治病的良医,是行人的护送者,是寻求解脱安乐的人们不可缺少的师父。 

 

不会诱骗的依怙  
   

我等徘徊于轮回苦海中的众生,难以相互拯救,如同落入汹涌河水中的人,谁也救不了谁。最佳的依怙是已经脱离苦海的圆满佛陀,佛陀所讲的清静正法,以及持此正法的圣僧,都是三宝。我们应该到成佛为止皈依三宝,这是趣入佛门的惟一途径。 

雄心的承诺  
   

以慈悲为怀,利他思想为本,而发殊胜的行持善法之心,这就是发菩提心。以慈悲心对待众生,以智慧向圆满菩提作回向,誓愿把一切众生置于圆满佛陀的果位,这是愿菩提心。发世俗菩提心后,通过精进圆满的修行,最终把胜义菩提心引进自相续,这是大乘道最根本的修证和觉悟。 

洗净垢污的明镜  
   

业、烦恼和习气遮蔽了一切,就像明镜被污垢遮蔽了一样。为清除这些污垢,就要把一切坛城的放射和聚集之主的上师、金刚勇士修为一体,通过念咒,以四对治力作忏悔。这样,就会象把遮蔽明镜的污垢洗净一样,把无数劫所积累的堕罪全部清除。所有的孽缘罪过必须全部清除,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资粮福泽之云彩  
   

要在自相续中得到特殊而深奥的觉悟,就得先积资粮和忏悔。积资粮很容易办到,并不太费辛劳。最殊胜的方法就是心修三身佛的净土,向三宝献曼茶罗,把四魔打进法界,把身体加持为无漏的甘露,为积修福德而修持殊胜身供施。这是为完成积二资粮,以证菩提果必须的一环。 

 

内心清静的太阳  

 

在佛陀的心相续中所拥有的胜义觉悟之智慧,是难以用思考和举例来理解和表达的。把这种觉悟引进自相续的唯一办法就是修上师。把上师视为佛陀,加以虔诚无伪的敬信,就能把上师心相续中的觉悟满瓶倾泻般的引至自相续。这就需修上师瑜伽的加持,这是修行实践的核心之核心。 

 

心中不灭的甘露 


    我们的肉眼看不到遥远的物像,同样,我们的耳朵听不到遥远的声音。所以,我们拥有的六根能力非常有限。我们从未感受到内心的究竟安乐,即细小的内明与空性无二,是我们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它超越我们的心境,是内在智慧的太阳,它一直就存在于内心,实现了它,我们就会有一种现有的凡夫俗根难以体会的微妙感觉,即究竟殊胜的果位,到那个时候,就不会再有厌烦,恐惧和忧苦,不会被生、老、病、死的恐惧毁灭,即便是天翻地覆也不会惧怕。 

 

因地域和时间的关系,有许多有缘的朋友,还没有见过面,愿这些朋友能够从幻像中觉醒过来,踏上究竟安乐的大道。

如雷贯耳啊! 白玛格桑FW给大家的开示

提醒心中的明镜   如此经常忙碌、因缘分而成依他者的所有众生,为了自己的安乐,在彷徨与漂泊中奋斗,结果只能得到暂时的小安乐,并由此产生贪嗔,造成极大的痛苦,到临死的时候...

体质弱爱感冒多喝“参枣汤”(图文)

体质弱爱感冒多喝“参枣汤”(图文)

体质虚弱,稍遇风寒便极易感冒的人,服用参枣汤有一定防治效果。 方法:人参3克,大枣8枚,加水一同煎(水沸后煎5分钟),枣熟饮汁食渣,可分两次服完。也可先将大枣撕成碎块,以鲜开水浸泡,加盖闷10分钟,...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蜜蜂与苍蝇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蜜蜂与苍蝇

苍蝇原本是无翅无腿的蛆虫,听到人们赞扬蜜蜂,他又是妒忌,又是眼红,于是便脱去白色的紧身衣,模仿着蜜蜂的模样,把自己从头到脚打扮了一番。但是,人们照样讨厌他,见了就挥舞蝇拍,撵得他东逃西藏,差点丢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