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清法师:大乘行者的112粒念珠

常用的念珠,通常为108颗,有说是因为佛教常说到百八烦恼。即:

1、三界的见惑八十八:迷欲界苦谛的见惑有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共十根本烦恼;集谛、灭谛之见惑各七(除身见、边见、戒禁取);道谛有八种(除身见、边见),总计迷于欲界四谛的见惑有三十二(10+7+7+8=32)。色界、无色界无嗔,故各有二十八种见惑。计三界见惑共八十八(32+28+28=88)。

2、修道时所断之根本烦恼有十:欲界有贪、嗔、痴、慢四种;在色、无色界除嗔。(4+3+3=10)

3、十缠:即无惭、无愧、嫉、悭、悔、眠、掉举、昏沉、忿、覆。

这样,88+10+10=108。此即佛教常用108这个数的来源。

大乘的唯识、中观认为,见道所断的分别烦恼障共有一百一十二种,即:欲界有四十种缘四谛的所断品(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各十种(4*10=40);色、无色界无现行恶业,唯有覆无记,故上二界除嗔(嗔恚定为恶性),以四谛配之,则各有三十六种。如此,三界的分别烦恼障共一百一十二种(40+36+36=112)。

大乘行者中有特别持112粒念珠的,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有说,100以后追加的12粒,是用来补足那些打闲岔时的缺额。

如祁竹仁波切说:

念珠有多种不同数目的珠,常见的是一百零八及一百一十二珠的。用一百零八珠的时候,念了一圈,只作一百计算。在闭关中,我们必须在最后补诵百分之十的咒数作为补缺。如用一百一十二的珠,每诵一串则已包含了一百次咒及十次补缺了,不必加诵。如用一百零八的珠,只能算作一百,在诵完闭关要求的咒数后,还需加诵百分之十的咒数来补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46.一把申恕波树叶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46.一把申恕波树叶

46.一把申恕波树叶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毗舍离的大林精舍、和舍卫城的祗园精舍、都成了很活跃的修行和学道中心。摩揭陀、憍萨罗和邻近的地区,都陆续设立了修道中心。穿着橘黄衲衣的比丘,到处都可以见到。在佛陀...

佛教故事:禅·看开: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佛教故事:禅·看开: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繁华阅尽后的风清云淡,是在滚滚红尘里走过的从从容容,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纵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醒。有一天,台湾著名作家、学佛名家林清玄跟随一位朋友去看一位...

佛度梵志

佛度梵志

佛度梵志佛陀时代,有一位二十岁的外道青年,天资聪颖、智力超群,不论学习什么,只要看过就能学会。他凭恃这种过人的天赋,发誓要学遍天下所有的技艺,于是他四处寻师访道,无论天文、地理、医术、药方,乃至棋艺...

人生有许多事值得等待

人生有许多事值得等待

林清玄曾说过:“人生有许多事是值得等待的。有时是一首歌,有时候是一场电影,有时是一树的樱花,有时是一段旅程,有时是用一生等待一个人……”但世间最美好的是期待,最难熬的是等待。一个时机如果太轻易得到,...

索达吉堪布:真正的修行人如何对待挫折?

索达吉堪布:真正的修行人如何对待挫折?

索达吉堪布:真正的修行人如何对待挫折? 问:一般人们都追求一帆风顺,害怕挫折。真正的修行人这方面的心态如何? 索达吉堪布:弘一法师在《闽南十年之梦影》中说道:“我的心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一讲八大人觉经的概述01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一讲八大人觉经的概述01

  《佛说八大人觉经》原文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