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清法师:大乘行者的112粒念珠

常用的念珠,通常为108颗,有说是因为佛教常说到百八烦恼。即:

1、三界的见惑八十八:迷欲界苦谛的见惑有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共十根本烦恼;集谛、灭谛之见惑各七(除身见、边见、戒禁取);道谛有八种(除身见、边见),总计迷于欲界四谛的见惑有三十二(10+7+7+8=32)。色界、无色界无嗔,故各有二十八种见惑。计三界见惑共八十八(32+28+28=88)。

2、修道时所断之根本烦恼有十:欲界有贪、嗔、痴、慢四种;在色、无色界除嗔。(4+3+3=10)

3、十缠:即无惭、无愧、嫉、悭、悔、眠、掉举、昏沉、忿、覆。

这样,88+10+10=108。此即佛教常用108这个数的来源。

大乘的唯识、中观认为,见道所断的分别烦恼障共有一百一十二种,即:欲界有四十种缘四谛的所断品(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各十种(4*10=40);色、无色界无现行恶业,唯有覆无记,故上二界除嗔(嗔恚定为恶性),以四谛配之,则各有三十六种。如此,三界的分别烦恼障共一百一十二种(40+36+36=112)。

大乘行者中有特别持112粒念珠的,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有说,100以后追加的12粒,是用来补足那些打闲岔时的缺额。

如祁竹仁波切说:

念珠有多种不同数目的珠,常见的是一百零八及一百一十二珠的。用一百零八珠的时候,念了一圈,只作一百计算。在闭关中,我们必须在最后补诵百分之十的咒数作为补缺。如用一百一十二的珠,每诵一串则已包含了一百次咒及十次补缺了,不必加诵。如用一百零八的珠,只能算作一百,在诵完闭关要求的咒数后,还需加诵百分之十的咒数来补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八章:大祸来临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八章:大祸来临

第八章:大祸来临话说白震、休密陀得到苻坚接见他们的消息兴奋不已。次日天未亮就起床用香汤沫浴,换上最体面的衣裳,希望藉此能带来好的运气,然后开始专心等待苻坚召见。天亮后,李统兴果然引一侍卫来到客栈接二...

星云法师:化缘化心,不一定化钱

星云法师:化缘化心,不一定化钱

许多人说:我必定很会化缘,所以才能创建这么多的佛教事业。我觉得:与其说我会化缘,不如说我会“化心”。佛世时,比丘托钵化缘,上乞诸佛之理以资法身慧命,下乞众生之食以资色身肉体,所以又称乞士。乞士化缘,...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昨天我们讲到正宗分里面关於如来教孝子献供之法这一段,这一段分五个小节...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佛陀品·第十四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佛陀品·第十四品

佛陀品第十四品佛陀的教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偈183)诸佛说涅槃至上,忍辱是最高的苦行,伤害他人的人不是出家人,压抑他人的人也不是沙门。(偈184)不诽谤,不伤害他人,严守戒律...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皈依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皈依

皈依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里,一只焦急似火的饿狼盯上了大树上的雄鸡。饿狼诱骗雄鸡说:我刚才经过的草丛里有好多虫,不信我带你去看。雄鸡确实也有点饿了。它俯视着垂涎的饿狼,犹豫地说:是真的吗?你不会骗我下...

痔疮自愈,梦见亡故亲人求回向超拔

痔疮自愈,梦见亡故亲人求回向超拔

我也随喜师兄,也如实谈谈金刚经的感应。早在97年的时候,就接触过南师的《金刚经说什么》一书,可就是随便看了一下,什么也没了解。直到去年(2004)真正接触佛法,开始打坐。可一开始,痔疮就发了,我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