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清法师:大乘行者的112粒念珠

常用的念珠,通常为108颗,有说是因为佛教常说到百八烦恼。即:

1、三界的见惑八十八:迷欲界苦谛的见惑有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共十根本烦恼;集谛、灭谛之见惑各七(除身见、边见、戒禁取);道谛有八种(除身见、边见),总计迷于欲界四谛的见惑有三十二(10+7+7+8=32)。色界、无色界无嗔,故各有二十八种见惑。计三界见惑共八十八(32+28+28=88)。

2、修道时所断之根本烦恼有十:欲界有贪、嗔、痴、慢四种;在色、无色界除嗔。(4+3+3=10)

3、十缠:即无惭、无愧、嫉、悭、悔、眠、掉举、昏沉、忿、覆。

这样,88+10+10=108。此即佛教常用108这个数的来源。

大乘的唯识、中观认为,见道所断的分别烦恼障共有一百一十二种,即:欲界有四十种缘四谛的所断品(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各十种(4*10=40);色、无色界无现行恶业,唯有覆无记,故上二界除嗔(嗔恚定为恶性),以四谛配之,则各有三十六种。如此,三界的分别烦恼障共一百一十二种(40+36+36=112)。

大乘行者中有特别持112粒念珠的,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有说,100以后追加的12粒,是用来补足那些打闲岔时的缺额。

如祁竹仁波切说:

念珠有多种不同数目的珠,常见的是一百零八及一百一十二珠的。用一百零八珠的时候,念了一圈,只作一百计算。在闭关中,我们必须在最后补诵百分之十的咒数作为补缺。如用一百一十二的珠,每诵一串则已包含了一百次咒及十次补缺了,不必加诵。如用一百零八的珠,只能算作一百,在诵完闭关要求的咒数后,还需加诵百分之十的咒数来补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儒家、墨家、道家的饮食观

儒家、墨家、道家的饮食观

墨子、老子和孔子的饮食理论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在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涌现出许多学派,它们的代表人物或著书立说,或开展争辩,以百家争鸣的方式阐述与自己学派的学术思想相关联的饮食理论。其中有...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水泡不实·出出曜经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水泡不实·出出曜经

水泡不实出出曜经【经文】昔有国王女,为王所爱,未尝离目。时天降雨,水上有泡,女见水泡,意甚爱重。白父王曰:『我欲得水上泡,以为饰头华鬘?』王曰:『水上泡不可执持,云何得取以为华鬘?』女言:『若不得者...

三种病痛

三种病痛

三种病痛把生死看得太种,则烦恼丛生,身病、心病就会不断出现。佛住世时,在舍卫国有位须达多长者,(须达多长者,夙怜孤独,好行布施,人誉为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他有一位朋友是舍卫国财富数一数二的大长者...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 四念处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 四念处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 四念处四 念 处 菩 提 分------------一乘道------------「诸比丘!有此一乘道,能使众生清净、超愁悲、灭苦忧、证得正理、现证涅槃,谓四念处。以...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忘记了“我”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忘记了“我”

忘记了我圣凯法师佛法上说,生命中的执著分为两种:我执与法执。我执是对生命个体的执著,对个体自身及以个体所有物都会有一种分别与依恋,很难舍去的。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忘记了我。有一只猴子被耍猴人捉住,十分...

索达吉堪布:如何能让自己人缘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

索达吉堪布:如何能让自己人缘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

索达吉堪布:如何能让自己人缘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 问:如何能让自己人缘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答:不论何时何地,当我们习惯用慈悲心来对待所有人时,即便是本来欲制造违缘的仇敌,也会逐渐对我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