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清法师:“非禅即诵”与“闻思修”

佛陀教导,多闻弟子当行二事所谓非禅即诵,非诵即禅。有以为,诵,就是念经,于是每天诵经七、八个小时,既没了时间听讲,又没有时间洗浴。念经有功德,自然应该随喜,但把这里的诵,仅理解为诵经,却是有失偏颇的。这里的诵,主要还是指对佛法的闻思和教学。

非禅即诵,是自《阿含》起佛陀一往之教导,经典中常见的说法是:正说法(诵)和圣默然(禅)。《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罗摩经》说:

尔时,梵志罗摩家,众多比丘集坐说法。佛住门外,待诸比丘说法讫竟。众多比丘寻说法讫,默然而住。世尊知已,謦欬敲门。诸比丘闻,即往开门。世尊便入梵志罗摩家,於比丘众前,敷座而坐。问曰:诸比丘,向说何等?以何事故集坐在此?

时,诸比丘答曰:世尊,向者说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比丘集坐,当行二事:一曰说法,二曰默然。所以者何?我亦为汝说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这里,世尊赞叹并肯定了比丘们的行为集会时,除了说法,便是默然禅修。并且说我也为你们说法,我也是这么做的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七日品》也说: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汝等出家,正应法论,亦复不舍贤圣默然。所以然者,若比丘集聚一处,当施行二事。云何为二?一者当共法论,二者当贤圣默然。汝等论此二事,终获安隐,不失时宜。

开示说,比丘集会,若能说法与禅修,则不空度岁月,终得利益。

清辨在《大乘掌珍论》卷下说:

如契经言,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佛所说,如实开示,是名说法。复於是法,虽以身证,而不观察离身有法,亦不观察离法有身,如是观察,谓观无二亦无不二,如是观时,不随观察,现量智见不观察故,名圣默然。

对说法和圣默然作了进一步的诠释1、无倒演说佛陀的教法,是名说法;2、与空性的智慧相结合的禅观,名圣默然。这样,正说法和圣默然,正相当于后期常说的闻、思、修三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廿二、活佛宏名震慑恶犬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廿二、活佛宏名震慑恶犬

廿二、活佛宏名震慑恶犬这是最近今年五月间发生的一件事,说起来,也算得是个笑料的故事,出生这个故事的地方,就是在仰光大金塔脚下。请听我慢慢道来:原来作者在数年前认识得仰光华侨中一个在家学佛的男居士,他...

8道蒸菜做法,蒸出健康营养不油腻,“蒸”健康“蒸”美味~

8道蒸菜做法,蒸出健康营养不油腻,“蒸”健康“蒸”美味~

蒸菜对食材要求没那么高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索达吉堪布:是建学校还是造寺庙,我该把精力放在哪方面?

索达吉堪布:是建学校还是造寺庙,我该把精力放在哪方面?

索达吉堪布:是建学校还是造寺庙,我该把精力放在哪方面? 问:我最大的心愿,是在川藏云贵那些地方建一所希望小学,但不知道他们长大后能否皈依佛教。有师兄说还是供养上师和建寺庙好,这才是弘法利生,请问上师...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多次出家的前世因缘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多次出家的前世因缘

第二章 多次出家的前世因缘劝人还俗的恶行《长部注》告诉我们,吉答比库为什么在最后一世证得阿拉汉果(arahant)之前,必须还俗那么多次。在很久、很久以前,咖沙巴佛(Kassapa)传法时,有两个朋...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给狮子的忠告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给狮子的忠告

给狮子的忠告狮子发现自己的洞边上住着一群黄蜂,黄蜂每天旁若无人地在狮子的领地飞进飞出。狮子觉得,自己作为百兽之王,整天跟一群这样的小家伙生活在一起,实在没有面子,便强烈要求黄蜂搬走,不然就要给它们一...

韩廷杰教授: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

韩廷杰教授: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

韩廷杰教授: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韩廷杰《藏要》本《入论》对照梵本、藏本进行校勘,并作校注,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我在作《因明入正理论校释》时,一一查对《藏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