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清法师:“非禅即诵”与“闻思修”

佛陀教导,多闻弟子当行二事所谓非禅即诵,非诵即禅。有以为,诵,就是念经,于是每天诵经七、八个小时,既没了时间听讲,又没有时间洗浴。念经有功德,自然应该随喜,但把这里的诵,仅理解为诵经,却是有失偏颇的。这里的诵,主要还是指对佛法的闻思和教学。

非禅即诵,是自《阿含》起佛陀一往之教导,经典中常见的说法是:正说法(诵)和圣默然(禅)。《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罗摩经》说:

尔时,梵志罗摩家,众多比丘集坐说法。佛住门外,待诸比丘说法讫竟。众多比丘寻说法讫,默然而住。世尊知已,謦欬敲门。诸比丘闻,即往开门。世尊便入梵志罗摩家,於比丘众前,敷座而坐。问曰:诸比丘,向说何等?以何事故集坐在此?

时,诸比丘答曰:世尊,向者说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比丘集坐,当行二事:一曰说法,二曰默然。所以者何?我亦为汝说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这里,世尊赞叹并肯定了比丘们的行为集会时,除了说法,便是默然禅修。并且说我也为你们说法,我也是这么做的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七日品》也说: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汝等出家,正应法论,亦复不舍贤圣默然。所以然者,若比丘集聚一处,当施行二事。云何为二?一者当共法论,二者当贤圣默然。汝等论此二事,终获安隐,不失时宜。

开示说,比丘集会,若能说法与禅修,则不空度岁月,终得利益。

清辨在《大乘掌珍论》卷下说:

如契经言,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佛所说,如实开示,是名说法。复於是法,虽以身证,而不观察离身有法,亦不观察离法有身,如是观察,谓观无二亦无不二,如是观时,不随观察,现量智见不观察故,名圣默然。

对说法和圣默然作了进一步的诠释1、无倒演说佛陀的教法,是名说法;2、与空性的智慧相结合的禅观,名圣默然。这样,正说法和圣默然,正相当于后期常说的闻、思、修三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钟茂森: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第二集)

钟茂森: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第二集)

钟茂森: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第二集) 尊敬的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昨天我们讲的“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我们谈到有五个方面的研究领域,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一个研究的领域是对于灵魂存在的研究,第二...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

《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释华梵 著(续释:第一、法有我无门)【然十八界中各有三种,谓内界、外界、中界。又就三种中各分为二:一者病三,二者药三。言病三者:一、内执六根总相,为我者是也;二、外执六尘...

僧富法师破腹取心救小儿

僧富法师破腹取心救小儿

僧富法师,高阳人,他的父亲曾做过蓝田县令,不幸早逝,清官家如洗。是以,僧富出身既孤且贫,但他笃学无厌,采薪燃火照着读书。 僧富二十岁,已读尽经史,善于回嘴,容貌亦俊美,习凿齿引为同志。后听道安法师...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三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三卷

第三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上一节讲到本经的宗旨,在《讲记》第四页最后这一段。我们说到修行,落实在「四好」,存好心,说好话;第...

这27个问题每个佛弟子都会问的

这27个问题每个佛弟子都会问的

这27个问题每个佛弟子都会问的 1、问: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师答:那是你没有学好。学好了,家人欢喜得很! 2、问:那怎样是学好? 师答:处处没有自己,处处理解、帮助别人。 3、问:爱人...

索达吉堪布:作为一个大学生,怎么样才能生起这种慈悲观呢

索达吉堪布:作为一个大学生,怎么样才能生起这种慈悲观呢

索达吉堪布:作为一个大学生,怎么样才能生起这种慈悲观呢『 2011年11月18日晚上』问:作为一个大学生,怎么样才能生起这种慈悲观呢? 答:慈悲观的产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