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这是斩断烦恼树,一把最锋利的斧头

《佛遗教经浅释》

◎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着。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闇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无天眼。而是明见人也。是名智慧。”

第七是智慧的功德。你们各位说一说,什么叫智慧?不愚痴,就有智慧了嘛!也就是无明破了,真正的智慧就现出来了。烦恼即菩提,菩提是觉道,但不能说菩提是智慧。

你发菩提心可以现出智慧,因为发菩提心就可以断烦恼,断烦恼就是证菩提。这就和反掌是一样的,烦恼的反面就是菩提,菩提也就是烦恼,只要一翻过来就是了。若是不翻过来的话,那烦恼还是烦恼,菩提还是菩提;而你一翻过来,烦恼就变成菩提了。也就是晚间到极处时,就变成白天;白天到极点就变成晚间,这是一种轮流转。

所谓智慧,是对着愚痴而言,你若是没愚痴,就是有智慧。智慧也就是说这个人聪明,聪明到极点,就变成智慧了。很聪明的人,就有智慧;但若是愚痴、烦恼多,就没有智慧了。所以智慧的功德,功德的智慧,你有功德,才能有智慧;你有智慧,才能做功德。没有智慧,你的功德也没有;你若是没有功德,智慧也现不出来了。所以这是相因相循,互相由藉的。

佛说“汝等比丘”:汝等出家人,汝等在家人,汝等大人,汝等小孩子,汝等男人,汝等女人,也都包括在内了。汝等是包括所有的一切人,比丘只是代表众生的一个名词。“若有智慧”:你们假设要有真正的智慧,不愚痴了,“则无贪着”:有真正智慧的人,有什么表现呢?就不贪着了,也不贪名,也不贪财,也不贪色,也不贪吃,也不贪睡,什么都不贪了。既然什么都不贪,也就无所求了;既然无所求,这就是有了真正智慧的表现。你若是有真正智慧,就能不贪着;如果没有真正的智慧,你一定会贪着。

“常自省察”:常常自己省察诸己,也就是

常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这就是省察。曾子说: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这个三省,省的是什么呢?他说,“为人谋而不忠乎?”我为人做了什么事?我是不是不忠心对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我对待朋友,与朋友交往,是不是一点信用都没有呢?我是不是天天欺骗朋友呢?我是不是尽转弯抹角来骗朋友呢?我是不是尽想利益自己,而损害他人呢?这叫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师父教我的佛法,及所有师父教我的内容,我是不是温习过呢?我是不是好像耳边风似的,吹过去就没有了呢?我是不是听了之后,回到家里再加以研究呢?这叫传不习乎。曾子有这么样的三省,我们做人、学佛法,也常常要这么省察。

“不令有失”:不使令智慧失掉了。“是则于我法中”:说这样子,“是”当这样子讲。你若是能这样不失去你的智慧,则于我法中,这个“我”是佛自称,说是在我这佛法里边。“能得解脱”:能得到解脱,解脱就是自由自在,一点拘束也没有,能得解脱了。

“若不尔者”:你若是不这样子,你把智慧失去了,你也不省察,“既非道人”:那你既不是一个修道的人,“又非白衣”:也不是一个在家人。你呀,变成一个四不像了。“无所名也”:这时你叫做什么呢?没有一个名字可以给你了。

“实智慧者”:有真实智慧的人,“则是度老病死海”:就是能度过去生老病死这苦海的一艘“坚牢船也”:一艘最坚固的大船。“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你若是能有真正智慧,那你就不会在假的事上用功夫,这就是在无明黑暗里边一盏大大的明灯。是“一切病者”:所有一切有病的人,“之良药也”:最好的一种良药。“伐烦恼树之利斧也”:也是斩断烦恼树的一把最锋利的斧头。

“是故汝等”:因为这个,所以你们各位比丘,各位在家人。“当以闻思修慧”:你应该用闻慧、思慧、修慧,这三种的慧,“而自增益”:你要自己增加自己的智慧。“若人有智慧之照”:假设我们也有智慧的光明照耀,“虽无天眼”:虽然没有得到天眼,“而是明见人也”:这也是一个明眼的善知识。“是名智慧”:这个叫真实的智慧。

你们各位对于这一段经文,有什么看法?可以说一说。我现在讲经,你们来听经,这就是闻慧。你在这里听完了经,回去想一想,研究研究,得到真实的道理,这就是思慧。思就是思惟,听见了然后用智慧来研究研究,这就是思慧,思的智慧。你思完了之后,又照着这个法去修行,这就是修慧。老老实实的,不打妄语,不欺骗人,这就是实,真实的智慧。

所以说找金矿,找钻石矿,看你们谁有金矿?谁有钻石矿?为了把这矿开采出,显出你们自己的宝藏,因此要问你们对这段经文有什么看法,这就是要你们试探试探那个地方有汽油矿?钻石矿?所有值钱的东西在那里,像是金矿,就要把它给找出来。不问问题的人,都是不注意的;若是注意的人,一定会有问题,心里有所不明白的地方。因为你不问问题,你也不注意,所以就没有什么不明白,也没有什么怀疑的。就是这么样随喜大众,因此就不问问题了;而问问题的人,都是在心里边有一点忍不了了,所以就问问题。

恭录自《佛遗教经》浅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茶一味”书画联展开展 呈现文化交融意境

“禅茶一味”书画联展开展 呈现文化交融意境

12月8日至12月17日,由中国佛教会理事长、财团法人净化社会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净耀法师,马来西亚佛青总会宗教导师继程法师及艺坛名家周澄老师联手举办禅茶一味书画联展将在台北展出。开幕式当天,净耀法师、...

日常的佛心行禅:父亲的“绯闻”

日常的佛心行禅:父亲的“绯闻”

父亲的绯闻我与姐姐是听着同一个故事长大的。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如此:父亲在读中学时爱上了一个叫张菊花的女孩,后来发生了意外,张菊花被倒塌的危房砸伤。在她快死时,父亲当着很多老师和同学的面,拼命地、一声...

古人祈求观音送子的一组感应事迹

古人祈求观音送子的一组感应事迹

(出自1924年许止净《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郑金坤居士语译) ●湖南岳州(今岳阳)的杨心斋,朝拜普陀山。梦见大士折瓶中柳枝给他,说:“给你为子。”后来生下男孩,起名“嗣柳”。——《狯园》●湖南衡山...

菩萨劝化女子放下YIN欲

菩萨劝化女子放下YIN欲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梵施国王太子时,名为嘎西美男。以前世精进修持之智慧串习引发,王子正当青春韶华之时,就对美女等一切能引生贪欲之对境无有丝毫贪执。他还把国王王位当成大过失之源泉,并因此而舍弃自己继承...

微不足道的小砝码

微不足道的小砝码

那还是好几年前,淼镇新开了一家玩具店,主要经营一些玩具和装饰品,以前镇上也有卖玩具的,不过大部分在百货店里放一个专柜。某天和智缘师父以及戒尘一起去山下办事,路过了这家店,戒尘被橱窗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玩...

勇军王子

勇军王子

勇军王子在中印度的毗舍离城中,有一位王子,名叫勇军,他有这非常浪漫的生性,过着每天奢侈而且很放纵的生活,不愁不忧,只知道玩乐。因此,全城的人民,无不知晓他的为人。有一天,佛陀突然把阿难叫到面前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