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的思想渊源

茶,源于绿色,赋予生命,尊享健康。今天,您关注健康了吗?

禅茶一味的思想渊源

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 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 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 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 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 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 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次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 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若是对我们的内容有所认同,请点击屏幕右上角

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女性辟谷养生常见疑问解答 这下你可以安心辟谷

女性辟谷养生常见疑问解答 这下你可以安心辟谷

辟谷是近年来广受欢迎的养生方法,它不仅能够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还能够减肥塑身排毒养颜减缓衰老。一些女性听说后就不免跃跃欲试,不过,女性辟谷有着一定的禁忌和注意事项,还要联系一定的功法,因此在学习的...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大象帮助救灾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大象帮助救灾

大象帮助救灾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在泰国南部重灾区,大象成为救援人员的首选帮手...

这样做,凶相不久就会转化为吉相

这样做,凶相不久就会转化为吉相

这样做,凶相不久就会转化为吉相 《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诸佛子等。若闻妙色身如来名号。能令汝等。不受丑陋。诸根具足。相好圆满。殊胜端严。天上人间。最为第一。”注:念佛号就会让你变漂亮,...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5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5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5】药师禅:人生可赶,且不可急。赶,是风景;急,只会让心灵煞风景。赶,是山一程,水一程,千里万里;急,是雨一阵,风一阵,风雨交加。优雅的人生,是一颗平静的心,一个平和的心态,...

夏季开胃泡椒拌豇豆

夏季开胃泡椒拌豇豆

用料:豇豆300克,红泡椒3个;配料:生姜、大蒜、葱、醋、芝麻油、生抽、辣椒油、白糖、蘑菇精各适量;做法:1、豇豆择去头尾洗净,切成约5厘米长的段;2、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烧开,加入一小勺油...

智者操控命运

智者操控命运

智者操控命运证严上人静思语有言:凡夫被命运操纵,而智者却操纵命运。又言:人要运命,不要命运。亦即告诉我们,命运虽有,但仍操之在我。好命不是靠拜靠求,也不是靠人加持灌顶。一念心转则心开意解福就来,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