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要回向?

1 佛法里面对于回向非常重视,为什么要回向?回向是破执着,你就晓得这个很重要!

2 我们要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当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业,都回向给“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3 “上报四重恩”是回向给我们有恩德的人,“下济三途苦”是回向给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

4 常念三宝恩、常念众生恩、常念父母恩、常念国家恩,这是我们回向偈上天天念的“上报四重恩”。

5 一个人能常常念恩,德行就会 越积越厚,我们常讲积功累德,这是累德。

6 这个“下济三途苦”,是叫我们看现代的人,造了这个业因,但还没有堕落下去的,我们可以帮他忙;已经堕下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去的,就没法子了。

7 回向偈我们天天都念,从哪里下手?要怎么做法?上报四重恩就要从“孝亲尊师”这里做起,下济三途苦就要从“慈心不杀”做起。

8 做的善事统统回向,就是还无量劫来一切众生的债。

9 把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功德,都送给一切众生,这叫回向。

10 不回向,你所修的福报、功德是有范围的、有限的。

11 一回向,你的福德、功德变成无限的。

12 做任何善事都回向,则功德无量。

13 一切善根悉皆回向,供养功德才能圆满。

14 我们修行,不是为自己修,而是为众生修;只要有这个心,就是回向。

15 我们以智慧善巧方便将佛法传播,推荐给一切大众;这样去做,做了不求人间任何的福报,只有一个目标,求生西方净土,这叫回向。

16 念佛这个法门,经上还有说这个法门叫“不回向法门”。

17 为什么叫“不回向法门”?因为念佛人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换句话说,他虽然不回向,他念念都是回向。

18 我们断恶修善不是为自己,破迷开悟不是为自己,成佛也不是为自己,乃至于我们生活、吃饭、喝水也不是为自己;只要有这个心,就是回向。

19 有恩的,我回向给你,这是报恩。

20 有怨的,我回向给你, 这是解除怨结。

21 冤业病,是冤亲债主缠身。以诵经、念佛的功德回向,这是调解。他若接受,问题就解决;若不接受,就有麻烦。

22 佛教我们每天念佛、听经,都将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希望他们明了,我们成就了,就是报恩、还债;这样,就可以减少冤亲债主的障碍。

23 我们拜佛、诵经、念佛,都希望回向给历劫冤亲债主,更应当发愿:将来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首先我来度你们。

24 超度不需要具备什么仪式,真正功夫成就了,以自己的诚心诵经念佛,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就超度了,他就得利益了。

25 回向,就是不着相;不着相,心才清净!

26 回向的意义是“作而无作”,我所作的这个无心,就当作没作一样。

27 如果你做桩好事,常常念到做了多少多少好事,那功德又没有了,又迷了, 越迷越深。

28 回向是帮助你觉悟,所做的一切功德统统不要,统统把它忘掉。

29 福报、善行,是一切众生的,不是“我”的;把“我”给忘掉,这叫做回向。

30 人生很短!在这极短的时光当中,我们要能忍受,纵然有福,不能享尽!

31 我们要认真修福报,所修一切善根福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这样才能保住我们临终时候清清楚楚。

32 福报享三成就够了,其余的布施给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这才是求生净土唯一正确的方法。

33 普贤十愿,实在讲只有七个誓愿,从礼敬到请佛住世这七条,后面三条是属于回向。

34 回向里面第一个是“常随佛学”,这一条就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这是回向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实际就是法界,就是真如本性。

35 “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菩提是觉,菩提是智慧,菩提是大彻大悟。

36 学佛一定要找一个榜样,最好的榜样是佛。一切诸佛当中,阿弥陀佛是最殊胜的榜样,本师释迦牟尼佛对弥陀的赞叹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跟谁学?跟阿弥陀佛学。

37 我们学佛要以佛做标准,我们要跟佛学。佛不在世了,那我们依靠什么?诸位要知道,就是依靠经典,经典就是佛的法身。

38 我们除了学佛之外,还要面对社会的现实。在现实社会里,我们如何来处事待人接物,如何来过我们现前这一段生活,那你就要懂得“恒顺众生”,这个日子过下去才没有障碍。

39 要顺他,不能不顺。顺的里面要有智慧,不是一昧感情的顺,是要有理性的顺,这样才没有错。

40 “恒顺众生”,众生无论作善作恶,你要能够忍得过,你要能够在这个境界里头如如不动,这就是“恒顺众生”。

41 唯有恒顺众生,心里才不起烦恼,心才会平静。众生恶,旁敲侧击诱导他,实在不能的,随他去!几时他回心转意,几时再来度他。

42 “普皆回向”是总回向,就是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众生,同生净土。

43 “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实际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一法不立,清净无为。

44 “普皆回向”,是把心量拓开;心量拓开,就可恢复自性。

45 “普皆回向”,心量拓开跟虚空法界一样,这样的功德才是圆满功德。

46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将无量劫的恩人、冤亲债主都包括在其中,这是最圆满的回向。

47 很多念佛人虽然天天念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那是口皮上的发心,心里是实在不想去。他们发的是凡夫心,没有发菩提心。

48 要真正发心愿生西方,那才是无上的菩提心;这个心很难发,为什么?真正发菩提心的人,贪嗔痴慢、是非人我统统舍掉了,他一心一意就想西方极乐世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霍金预言地球会变火球,亿万年后龙华法会在何处召开?

霍金预言地球会变火球,亿万年后龙华法会在何处召开?

关于地球的命运,许多人有大胆预言。有人甚至认为地球会毁灭,并设置了时间表,然而实际情形却推翻了他们的预言。但他们并不甘心,继续新预言,丝毫不顾忌曾经被“打脸”的时刻。这些忧国忧民的预言人物还很有“知...

佛陀教你不生气:把心放回心窝里

佛陀教你不生气:把心放回心窝里

把心放回心窝里给自己的心增添价值,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烦躁、愁苦、惊动、惧怕这些都是统统要扔弃的。活到老,学到老。不停地学习,就是给自己心增添价值,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养性。这修身养性,可不是...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红楼梦》中的 一曲《葬花吟》,唱尽了人间伤春悲秋之痛。花谢花飞日月转轮,红消香断轮回不尽。这正是佛陀所讲的无常之显现。当人们为百年前文学大...

大方广圆觉经

大方广圆觉经

大方广圆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唐佛陀多罗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

陈健民:论往生之最低条件

陈健民:论往生之最低条件

陈健民:论往生之最低条件 无上甚深微妙论,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上师真实义《论往生之最低条件》陈健民金刚上师吾人学佛纵不能即身成佛,亦必求“带业往生”(林按:请参考文后按语)。古德为令...

达真堪布:怎么学四外加行才能能证悟空性?

达真堪布:怎么学四外加行才能能证悟空性?

达真堪布:怎么学四外加行才能能证悟空性? 问:学四外加行,怎么才能达到精进波罗蜜,最后能证悟空性?上师答:没有什么,就好好修加行就行了,如理如法地,按照课程、按照要求去完成自己的学修。瓜熟蒂落、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