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小故事:一切皆禅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能不小喔!”
  云水僧一听,觉得还不错,使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水僧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云水僧心里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侍者尚且这么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想想还是走为上策。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侍者就报告了上述的经过,道:“报告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太没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认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侍者,你会吗?”
  侍者茫然,不知为对。
  佛法讲究机缘,禅,就是机缘,你懂得,无时不禅,无处不禅,无人不禅,无事不禅。不懂,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与禅无关。禅史中有赵州茶,云门饼之说,此皆禅也,俗语云: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故无相禅师曰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识人,看他对待别人如何

识人,看他对待别人如何

一次,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

天地之间就是我的禅院

天地之间就是我的禅院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怎么啦?”老和尚问。“写不好。”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小和尚继续哭:“我就是觉得不好。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

海涛法师:有些人喝了酒会骂人、打人,有办法对治吗?

海涛法师:有些人喝了酒会骂人、打人,有办法对治吗?

海涛法师:有些人喝了酒会骂人、打人,有办法对治吗? 问:有些人喝了酒会骂人、打人,有办法对治吗?答:对治的方法,就是不要让他喝酒。你把喝酒的过失告诉他,一开始他没办法接受,所以还是先回向、念佛,祈求...

[拉珍文集] 需要理清的几个概念

[拉珍文集] 需要理清的几个概念

需要理清的几个概念拉珍昨日看了版主给一位邪见之人的回复,引发我思考一些问题。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对三藏的理解浮于表皮而且狭隘,不能深入经义而得圆融广大的正知见。比如说到“自称”这件事,自称本身并不是重点...

彻悟大师:因果者,感应也

彻悟大师:因果者,感应也

人之所以不戒杀者。由于不达因果之理。 因果者。感应也。我以恶心感之。人亦以恶心应。 我以善心感之。人亦以善心应。人但知感应见于现生。而不知感应通于三世也。 人但知感应见于人道。而不知感应通于六道也。...

达真堪布:先从艰难的取舍开始

达真堪布:先从艰难的取舍开始

达真堪布:先从艰难的取舍开始 凡夫和佛取决于心理状态,平等是佛,分别是凡夫。我们有许多的取舍,也许有些人认为达至超越了,就不再有取舍了,不是的。但这个“取舍”是什么?你超越了,就达至一个明了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