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第三十七愿_天人礼敬愿

第三十七愿:天人礼敬愿

好,我们看第三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天人礼敬愿。

这一愿是说,十方无量诸佛世界的天人和世间的众生,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恭敬礼拜,信心欢喜,没有任何的疑惑,并且发起六度万行的菩萨修持,这样的人会得到一切天人和世间人的恭敬,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就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看到诸佛刹中的修行人,虽然恭敬礼佛,修菩萨行,但是人天不敬,遭到世人的轻蔑诋毁,甚至是侮辱伤害,使得修行人心神不定,为之恼乱,退失道心。所以阿弥陀佛发此大愿,加持一切世界中的人天,只要闻佛名号,作礼欢喜,修菩萨行,都能得到诸天世人的礼敬、拥护,这样,可以增长这些修行人的功德,顺利完成佛道。我们现在比较有深刻的体会,我们今天学佛的居士,有好多居士学佛了,不敢跟同事们讲,甚至还瞒着家人,主要是怕大家的诽谤,怕别人不信去诽谤,或者说我们受了磨难了,精神不好了,精神出现问题了,这些都是对我们的诽谤和侮辱,给自己的心理带来这些压力,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的学佛。尤其是,我们在***时期,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出家人都被迫还俗,没有办法精进办道。其实不只是我们这个世界,十方诸佛世界中,也都有这些情况存在的。

这一愿中,阿弥陀佛告诉我们如何来做,就能得到诸天拥护、世人的恭敬。我们看愿文,闻我名号,这个闻也含有称念名号的意思,五体投地,稽首作礼,这是对弥陀的恭敬顶礼,表示至诚恭敬,欢喜信乐,诸佛世界中的天人和世间的人,听闻到弥陀名号,恭敬的礼拜,心生欢喜,对阿弥陀佛的功德没有任何的怀疑,非常有信心,因为信心欢喜,而去修菩萨行。通途来说,菩萨行就是六度万行。从净土法门来看,修菩萨行就是专持弥陀名号,因为这一句名号,具足六度万行。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说: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身心柔软,即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罗蜜。所以只要我们一心念佛,就是百行齐修,包含了三学六度万行的所有功德,就是这么直接,就是这么了当,当下三学六度完全具足。念佛人深信切愿,持念六字洪名或者四字名号,就是修六度万行,就能得到诸天和世间众生的恭敬和护持。《般舟三昧经》中说:持此三昧者,为诸天龙神,皆共赞誉、拥护、瞻视、敬仰、思欲相见。就是说,持念佛三昧的人,天龙鬼神都会赞叹他、来拥护他、敬仰他、亲近他。什么原因?因为只要至诚的皈依阿弥陀佛,如法修行,就能和佛心相应,就会以佛的尊贵,而使我们自己尊贵。这就是我们念佛的人,为什么这个气质上的改变、面貌上的改变、素质上的改变?这就是以佛的尊贵转化为我们的尊贵了。佛在《无量寿经》中说:念佛者就是大乘第一弟子。所以至诚念佛的人种性尊贵,他心心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都是觉悟,都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性德,我们想想怎么能不尊贵?和世间的这种富贵是不能相比的,而世俗人念念都是贪嗔痴,这就是差别。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中说到,只要坚持以信心持念佛名,就会得到护念增上缘,不但是世间的人天,连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无数菩萨众都会来护持你,十方诸佛也是来护持你的。这是念佛人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所得到的殊胜利益。有这么殊胜的增上缘,那我们这个修行的路上会更加的顺利,最终成就无上菩提的。

师父在这个方面感触就非常的深,只要发起这个信心来,真的是龙天护念的。虽说也有一些的障难,但是师父了了明白,这些障难都是帮助师父打好基础,更能增上菩提心,这些障难不是让我们过不去,而是帮助我们更加增上愿心,更加更快的圆满心愿的。非常的明显的,只要你发起这个心来,大家一定要用清净心去观,而不能用欲望的心,用分别执着的心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用清净心一看待这个问题,非常的自在的。一看佛讲的哪一句话,都不虚的,都不是妄语的。唐朝的道宣律师持戒精严,他的三衣都是粗麻所织,日中一食也都是豆类,出门的时候锡杖不离身,唯恐伤到大地的众生,长行不倒单,坐不倚床。贞观年间,有一天夜里,道宣律师在西明寺经行,突然一阵踉跄,正要跌倒的时候,一位身穿铠甲的少年上前扶住了他。道宣律师非常惊讶的问他,你是谁?少年回答:弟子是毗沙门天王子张琼,因为敬仰您的戒德,所以来卫护,临别的时候,还把这个佛牙赠送给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因为持戒,感得天人护卫的事情还有很多。而我们今天很难做到这样严持戒律,但是学习了这一愿,我们应该要有信心,只要深信切愿,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都可以感得天人的恭敬护持。而且不仅天人,观音势至都会如影随形地在我们身边保护,只不过他们是隐行护卫,我们见不到罢了。但是佛力不可思议,大家千万不可以怀疑的。

阿弥陀佛的这一愿,对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正法和像法时期,佛法的力量非常的强大,也有很多大修行人在世间弘化,不但魔王鬼神不敢作乱,世人对佛法也有很强的恭敬心。很多帝王也都非常的尊重法师,唐太宗曾经感叹,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将相所易为。像唐代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他曾经是七代帝王的老师。像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他们都特别的恭敬出家人,他们都依止了高僧大德,并且拜玉琳国师、金刚戒等僧人为国师。历代文人,如唐朝的白居易、王维,宋朝的苏东坡、黄庭坚、辛弃疾,大多与僧人有交往,从高僧大德超凡超俗的气质中,受到很多的启发,而留下许多千古绝唱。所以在古代,这个出家人的地位一直是受到尊重的,世人对于学佛的人,也非常的恭敬。然而现在我们是末法时期,法弱魔强,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们,对于帮助我们解脱、帮助我们清净的佛法,也越来越难以理解,甚至在佛法不大兴盛的地区,有些人看到出家人,都像看到另类一样不可理解。以至于对学佛的人,有一些嘲笑、讥讽,那就更谈不上恭敬了。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念佛的人就更应该坚定信心,好好念佛,与阿弥陀佛的大愿来相应,随着我们精进修行,可以感招越来越多的人,对佛法生起恭敬心。这样不但我们的修行越来越顺利,也能让那些不理解的人,改变他们的认知,能够修到福报,甚至帮助他们种下成佛的善因。我们现在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念佛以前,我们的心比较浮躁,遇到事情急躁压不住,而且这个身体都不是特别的安定,继而给我们身心带来许多不好的能量。自从我们学了佛以后,我们的心清净了,烦恼淡薄了,法喜充满,而我们的面相也变得饱满有光泽,让人见了心生欢喜,愿意亲近。孔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念佛之时,心与佛相应,也就具足了和佛一样的慈悲、平等,可以说慈眼视众生。那么以慈悲待人为因,自然感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护。正如宋译的经文中所说:得天上人间一切有情,尊重恭敬,亲近奉侍,增益功德,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妙法莲华经》卷六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妙法莲华经》卷六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9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91」“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凡夫依佛愿而行就是佛愿力的实施者!首先和大家说一说我们这个色身,我们这个色身是父母所生的凡夫身,以佛...

八大最常见养生素食

八大最常见养生素食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养生一直倍受关注。掌握一些养生保健的小常识,可以强身健体,防病于未然。以下向大家推荐8大最养生素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男女这一生养生都需要的。1、护脑:菠菜因拥有胡...

索达吉堪布:可否为亲朋们所造的恶业进行忏悔?

索达吉堪布:可否为亲朋们所造的恶业进行忏悔?

索达吉堪布:可否为亲朋们所造的恶业进行忏悔? 问:可否为亲朋们所造的恶业进行忏悔? 索达吉堪布:乔美仁波切的《善法集》中有一简单方便的窍诀:“将金刚萨埵观想于头顶,自金刚萨埵发出无量金刚萨埵,位于...

佛教故事:禅·看开:向往别人的美好时,更要珍惜你的拥有

佛教故事:禅·看开:向往别人的美好时,更要珍惜你的拥有

向往别人的美好时,更要珍惜你的拥有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着惊人的成就。当他在事业达到巅峰时,有一天,他陪同父亲到一家高贵的餐厅用餐,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这位企业家在聆赏之余,想...

食用油选择有讲究,您家的油用对了吗? | 关于油的那些事

食用油选择有讲究,您家的油用对了吗? | 关于油的那些事

经过前两期有关食用油的介绍,您已经了解了食用油的相关知识,比如油脂的好处、如何选择食用油等内容。今天素食星球再为您奉上关于食用油的选择以及保存小贴士,希望您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 食用油的选择 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