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第三十八愿_妙服自然在身愿

第三十八愿:妙服自然在身愿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三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这是妙服自然在身愿。

极乐世界的天人,要想得到衣服不用去买,也不用去找裁缝做,随念即至,自然在身。这里虽然只是举了衣服一类,其实也包含了所有的日常所需。《无量寿经》中说: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花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

在阿弥陀佛的国土上,天人们所需的,衣服、饮食、璎珞、幢幡、住宅、宫殿、楼阁等都是随着心里的意愿,一动念,它就显现出来,这一愿简直是太奇妙了,对我们来说就像神话一样。要想得到衣服,这个念头一动,这个七宝的衣服就自然现前,虽然是七宝所成,但是比丝绸还要柔软。那些带业往生的众生,到了极乐世界,还有我们世间的习气,一到了吃饭的时间,他就马上会动这个念头,这个时候,七宝钵器就会自然的现前。你想要的是金钵或者是银钵,都会随自己的意愿现在跟前,美食充满其中,酸甜咸辣,各随所欲,不多不少,吃完之后它又会自然的消失,不用去收拾,也不用去清洗。宫殿、楼阁也是这样,房子的形状、颜色、大小都随着天人们的意愿显现,这一切,正是表现的事事无碍不可思议的境界。但是,不是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亲证的,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加持得到的,使得这个极乐世界的天人思食得食、思衣衣来,生活中这些一切的所需,都是称心如意。这种思食食来、思衣衣至的境界,对我们来说,太不可思议、不可理解,愿文中为我们打了一个比喻: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这段愿文在唐译的经文中,是这么说的:国中众生,所需衣服随念即至,如佛命善来比丘,法服自在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里的如佛所赞,举的是善来比丘的意思。佛在世的时候,对这些请求出家的弟子们说:善来比丘,那个来请求出家的人,由于他前世的善根和佛的威神之力,当下须发自落,袈裟自然在身,钵盂在手,具足比丘威仪,即得比丘的具足戒。这是出家的比丘的十种因缘之一,这种受戒的方法只限于世尊,别人不能这样传比丘戒。据《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迦叶带着五百弟子,来礼拜佛陀要求出家,佛说:善来比丘,此法微妙,善修梵行,这时迦叶及五百弟子所穿的衣服都变做袈裟,头发自落。还有这个陈如五比丘、舍利弗和目犍连共二百五十人,以及释迦族的皇室弟子,共一千三百四十一人,都是依此法得戒的。这里用这个比喻,帮助我们来理解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由于弥陀大愿的加持,生到极乐世界,妙衣即能随意而至。愿文中说到,应法妙服,这是说,随念而至的妙衣是如法的,妙服指的就是袈裟。《大智度论》中说:佛弟子住中道,故着三衣。三衣就是我们说的缦衣、七衣和二十五条衣,梵语叫做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这个都统称为袈裟。是三世诸佛修道的标志,也叫做出世服、慈悲衣、福田衣、莲花衣、离尘衣,这些都是以德来立名。在《四分律》中,佛陀曾经告诉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都能不退成佛,所以也着如是衣,也就是袈裟,得成佛道。

阿弥陀佛立这个大愿,也是处处为众生的修行考虑。首先,一切往生者都能受用现前,不用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古德云:身安而后心安,心安而后道隆,极乐世界的众生,不用为了衣食住行而劳作,无论是饮食、衣服还是住房,都是随念即至。而且所有受用的资具,都能随自己的心愿,这样就能够安心的办道,道业才能有成,对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深有体会。有些居士也非常向往到寺庙来精进念佛,也想和大家共修,但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去工作就没有工资,一家老小没法吃饭,等到工作忙碌了一天,好不容易闲下来了,想念念佛,已经非常的疲劳,就需要休息了,等到第二天一睁开眼睛,就又要像陀螺一样,忙于各种事务,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何时能够闲下来。不仅现在是在家人忙,出家人也忙,为了建设寺院,让僧众们有一个净修的道场,也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心血,而不像极乐世界,一动念,宫殿就自然现前,而且是七宝所成,非常的庄严。可以说,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们,心心念念都是在用功办道,一点都不用为了生活去忙碌、去付出时间和精力。

这个大愿的第二个好处,是不会因为衣食方面的受用而去造作罪业,而且还能在受用时增长道心。我们种过地的都知道,在种庄稼的时候,会伤到很多的众生,耕种的时候,田里的这些虫子之类的会丧失性命,还有的,为了粮食的丰收、多产而去打药,这样伤害了众生,包括我们吃的人,也会受一定的伤害的。还有的,为了能够穿上华丽的服装,丝绸、裘皮,造了很多杀业。所以我们人类,为了吃饭、穿衣而造种种的杀业,将来会受苦无穷的。我们在享用种种美食和衣服的时候,就会去分别,这个东西是好还是不好?这件衣服是漂亮还是不好看?从而增长了分别执着,贪心就产生了。极乐世界的人都穿袈裟,袈裟是解脱人所穿的法服,因而有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之称。袈裟有自利利他的种种功德,能帮助人消除罪业,增长道心。极乐世界的人,吃了自然现前的百味饮食,都能身心柔软,伏住无明烦恼。所以极乐世界的一切受用资具,都是帮助人修道的,对想圆成佛道的人来说,极乐世界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修行道场。学习了这一愿,对比一下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的差别,我们就会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以此信愿之心,执持名号,持一声是一九莲种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这样决定往生极乐净土。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洪州水潦和尚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洪州水潦和尚悟道因缘

洪州水潦和尚悟道因缘洪州水潦和尚,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生平不详。一日,参马祖。水潦和尚问道:如何是西来的意(究竟真实之理)?马祖道:礼拜著!水潦和尚刚跪下礼拜,马祖突然当胸一脚,将他踢倒在地。就在这...

妙境法师:如何得观音菩萨感应

妙境法师:如何得观音菩萨感应

如何得观音菩萨感应妙境法师三恶道众生的苦恼是很多很多的,他们很难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原因是什么?因为地狱,恶鬼,畜生世界的众生,他们的身体有很大的问题与苦恼,他那一念灵明的心被苦所困扰,所以很难称念观...

非走不可的弯路

非走不可的弯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如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母亲对我说着.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反问. 我不想让你...

达真堪布:念“吼”的时候必须要用力喊吗?

达真堪布:念“吼”的时候必须要用力喊吗?

达真堪布:念“吼”的时候必须要用力喊吗? 修破瓦法念“吼”的时候必须要非常用力地喊吗? 达真堪布解答:念“吼”时候,就是把整个体内的气都集中到身体的上部,比较自然地念。你会念就可以很自然地“吼”...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书经感通—释福登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书经感通—释福登

书经感通释福登明朝万历初年代,有一位出家人释福登,居住于龙门妙德庵。他每日用功勤修耐力是相当惊人的,原来他竟然刺舌尖让血流出来,然后将血分成二分,一分研朱砂书写华严经用,另外一分持咒施食给鬼神。他这...

你念得是不是至心

 要是用杂乱心、污染心,带着三毒烦恼来念地藏菩萨圣号,这叫杂乱垢心;还有求不当求的,也叫垢心——这样念只能得到世间的福报。 

如果没有至诚心去听地藏菩萨的名字,你就没有智慧;若不净心地观照、信解,就没有智慧,因此就不能如法修行。闻、思、修三慧都不能具足,你怎么能达到一实境界、二种观行呢? 所以念的时候不能心有所求,更不能光追求数字,如果能够至心念十声都好。

我经常提倡十,十是无尽数。当早晨刚醒,心里头什么都没想;或在晚上临睡的时候,把一天的事都放下,清清净净地恢复你的本觉,至心称念十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比你杂乱垢心念一万声、十万声、百万声功德都大。

不在数字的多少,而在你念得是不是至心。若以杂乱垢心来称名号,好像是个修行者,但不名为“闻我名”,更不用说念了。如果达到一心,就进入了一行三昧,也就达到般若。我们念时会出现种种的障碍因缘,使这个心不是那么清净,但你不要灰心,应当一直坚持下去。

一边念一边观照,只要一有杂染起来马上停止,警惕完了再念,把杂染垢心消灭掉,这样才能得到深妙的利益。我们奋斗的目标是成佛,断见思、尘沙、无明。假使用你的心观,用圆性、圆觉、圆修,就没有一法不圆。念句地藏圣号,观想一声遍满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能闻到。

大家念经、礼忏、念佛,最后都要回向法界,这是我们学习的法界观。法界观就是观法界,一动念,遍法界都满了。

不要局限于你自己的六亲眷属,给一切众生回向;更不要局限自己,从近及远,从自身、六亲眷屠、历劫的父母、冤亲债主,乃至到法界一切众生,不管是垢染心、还是清净心念的圣号,功德都给他们回向。 

如果回向是清净心,那么垢染杂乱也变成清净的了,这样回向得大利益。都要净心地这样回向,这就是法界性。

这样至心称念十声,比你杂乱垢心念百万声功德都大

你念得是不是至心 要是用杂乱心、污染心,带着三毒烦恼来念地藏菩萨圣号,这叫杂乱垢心;还有求不当求的,也叫垢心——这样念只能得到世间的福报。 如果没有至诚心去听地藏菩萨的名字,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