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佛教所说的‘业’是怎么回事?

佛教所说的业是怎么回事?

佛使比丘答:

许多西方人写了很多谈论佛教的书,他们对讨论业与再生的篇章似乎很引以为傲,但他们在每本书里对这方面的解释都十分错误。那些西方人公开解释业(kamma)时,都说善业是好的,恶业是不好的,除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再也没有提到其他的了。这样的说法正与每个宗教的教义相同,但这不是佛陀所教导的业。

再生也是如此,他们一再强调,好像确实曾亲眼见到正是那一个相同的主体再生。这种主张对佛陀所说没有人及没有主体存在的教导,作了不正确的说明。即使我现在坐在这里,也没有一个自我会被发现,如果没有人存在,那有什么会去死?什么会再生?佛陀教导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觉察没有主体或人的存在,生只是一种假相。把自己的著作定名为佛书的作者们,对业与再生解释,通常错得很离谱!

请密切注意业的问题,身为佛教徒要说明它,必须讨论业的止息,不象其他宗教只是讨论业的本身和它的影响力,如果是佛陀的教法,必须讨论业的止息。

sabbakammakkhayampatto,意思是一位成功止息所有业的人,佛陀教导业的止息就是贪(raga)、瞋(dosa)、痴(moha)的止息(泰本巴利藏第21册,473页)。这很容易记住,贪、瞋、痴的止息就是业的终止,那就是心中烦恼的止息。假如贪、瞋、痴不止息,业就不会止息,当贪、瞋、痴止息,旧业和新业就会止息,没有造作现在的业,也没有造作未来的新业,如此,过去、现在、未来的业就会止息,当一个人止息了贪、瞋、痴,业便止息了。必须如此解释业,只有这样说明业,才是佛陀的说法。

所以,我们发现了第三种业,许多人只知道二种业善业与恶业,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第三种业。佛陀称第一种业为黑业(black kamma)或恶业(euil kamma),第二种为白业(white kamma)或善业(good kamma),还有一种业称为非黑非白业(neitherblacknorwhite kamma),它可以止息黑业与白业,第三种业就是能完全停止黑、白二业的工具(佛陀使用黑业、白业、非黑非白业等名词)。这第三种业是佛教的业,是符合佛教原则的业。就如前面所说,止息贪、瞋、痴就能止息业,如此第三种业就是使贪、瞋、痴止息的业。换句话说,它就是八正道,当我们的行为与修行符合于八正道时,那就是第三种业,它不是黑业,也不是白业,它止息了黑业和白业,它超越于善恶业之上,是出世间(lokuttara)的。

在西方人所著《业与再生》(Kamma and Rebirth)一书的篇章中,作者从来没有讨论到第三种业,他们的理解完全错误,对经典所作的解释根本不是佛教的。身为佛教徒,就应该讨论可以止息贪、瞋、痴这三种业,那么,包括黑业与白业的所有旧业都会止息。

现在,让我们多谈一点第三种业。在这方面,佛陀说:透过自己无上的智慧,我已觉悟了业(泰本巴利藏第21册,314页)。这个显然不同的第三种业,不是从其他宗教得来,而是佛陀透过自己的智慧发现,然后将它教给众生。所以我们必须谨记在心,第三种业才是真正佛教对业的教导,如果要写有关佛教业与再生的书籍,都应当以这样正确的方法来写,你们要仔细地研读并且关心佛教如何解释业的问题。

我们可以在所有宗教里,发现善业与恶业的说明,佛教里也有,它告诉我们做善事是好的,做恶事是不好的,它们都教导着这同一件事。但佛陀说只造善业,并无法完全、绝对地灭除精神的痛苦,因为人一直会被善业所迷且执着善业,换句话说,善业仍然会使人们不断地在善趣的生死中打滚,它不是完全地止息、清凉、涅槃(nibbana)。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施食后遭逢不顺遂的事该如何看待?

海涛法师:施食后遭逢不顺遂的事该如何看待?

海涛法师:施食后遭逢不顺遂的事该如何看待? 弟子施食一个月,在自己家里做,简易慈悲施食,但是上个礼拜发生车祸,不知道是否仪轨没有做好,是没有做好,还是有其他要改进的地方?海涛法师开示:你要这样想,好...

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放生感悟:放生与慈悲并存

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放生感悟:放生与慈悲并存

前言:不杀生而行放生是佛教十善之一。放生是修行人慈悲与修行的具体表现之一;放生是集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为一体的方式;放生是人们增长福慧,培养慈悲心的好方法。2018年南无观世音菩萨圣诞日,也是放...

佛学的真面目:8:漫谈生命与存在

佛学的真面目:8:漫谈生命与存在

8:漫谈生命与存在若以佛门的义理来洞察生命与存在的话,我们平时持有的许多常识、观念往往都有待商榷和考证。当然,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关于生命与存在的诸多本质问题,我们要一下子转换观念的确是比较困难的。...

慧能心性思惟的特点:自心本体与“三无”之旨

慧能心性思惟的特点:自心本体与“三无”之旨

北宗禅师与南宗禅师尽管都在应用自心概念,但二者对其却付与了迥然不合的含义。慧能心性论思惟的核心是将心与性合一而用自心范畴标明。《坛经》中有关心的概念系列--自心、素心、自素心、妄心、直心,以及有关性...

轰动全国的因果报应案例

轰动全国的因果报应案例

轰动全国的因果报应案例93年在四川发生过一起当时轰动全国的人口拐卖大案,以彭洪菊的丈夫为首的44人拐卖集团在86年到92年之间拐卖男女儿童80多名,妇女10多名,并因幼儿生病残忍抛弃致死者10几个。...

学《地藏经》不是一般的因缘

我们信地藏菩萨不是靠自力,一切修行,离苦得乐、脱离苦难,是仗着地藏力,这叫仗他力。


就像我们念阿弥陀佛要生极乐世界,你自己没力量能生得到,那是仗着阿弥陀佛接引的力量,这也是仗他力。


我们过去没有这个因,今生遇不到学习地藏因缘,遇不到这个缘。过去没这个因,遇不着这个缘,这都是有因缘的。


因为我们要开始学《地藏经》,我们思想先得有个准备。准备什么?好像《地藏经》说的鬼神特别多,那我们思想就准备——有没有鬼神?


举 例

我们只举一个例子,在第八品的时候,有个主命鬼王——主命鬼,主生命鬼。


在说到主命鬼王的时候,佛就说他不是鬼王,他是大菩萨化现的,再过一百七十劫他就成佛了,号为无相如来。


那这一个鬼王如是,其他的鬼王都如是。鬼是一道,地狱、鬼、畜生,但是那个鬼跟这个鬼不一样,那个鬼是业报鬼,《地藏经》所说的鬼都是成就的了——一般的鬼能到忉利天吗?


因此《地藏经》所说的鬼,那一道的鬼都是成就的了、示现的了,鬼都到忉利天闻法去了。


因此人家说《地藏经》光说的是鬼,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别把他当成一般鬼看。


所以你理解到你能闻到《地藏经》,能够再学习《地藏经》,不是一般的因缘,是你过去得过地藏菩萨的教化没修成。


所以第八品的阎罗王问佛:地藏菩萨那么大神通、那么大自在神力,为什么不把众生一次都救度好,我看见他救度出去又回来了?


佛才跟阎罗王解说,此土众生的业非常重。


因此咱们学习当中,把这些问题理解清楚了,要发地藏愿,要行地藏菩萨的菩萨行,随时发地藏愿,行地藏菩萨行。


四大菩萨我们把它合成一个,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这四大菩萨,就是平等平等。


不过在坚牢地神说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他们的愿犹有尽的时候,他说,我看地藏王菩萨的愿永远没尽,独赞地藏,所以坚牢地神就护持地藏菩萨。


如果你修地藏法门,你那块土地,乃至你种的花草,特别不同。


因此大家要学习《地藏经》的时候,要先有这些思想上的准备。

学《地藏经》,不是一般的因缘!

学《地藏经》不是一般的因缘我们信地藏菩萨不是靠自力,一切修行,离苦得乐、脱离苦难,是仗着地藏力,这叫仗他力。就像我们念阿弥陀佛要生极乐世界,你自己没力量能生得到,那是仗着阿弥陀佛接引的力量,这也是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