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有哪四个层次?

【原  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初,是谓“狂智”,当堕三涂。兼得其后,是谓“正智”,报在人天。何以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也。

出世间智亦二:一者善能分别如来正法四谛六度等,依而奉行者是也;二者破无明惑,如实了了,见自本心者是也。仅得其初,是出世间智也,名为“渐入”。兼得其后,是出世间上上智也,乃名“顿超”。何以故?但得本,不愁末;得末者未必得本也。今有乍得世智初分,便谓大彻大悟者,何谬昧之甚。

—— 节选自《竹窗随笔》

【译  文】

通常所说的智慧,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智;另一种是出世间智。具有世间智的人,又可分为二种:

狂  智

一种是偏重于才学的,譬如学问广博言辞巧辩,有特长的技艺,有深远的谋略,这些人大都是以知识丰富,头脑灵活而胜过普通的人;

正  智

另一种是注重品德修养的,能认清善恶,分别邪正,知道做哪些事是符合道德的,应当行的便行;哪些事是不道德的,不该做的便坚决不做。

这二种世智中,如果只具有才学而忽略了品德,那么这种智慧只能称狂智,仗此狂智造业,势必堕落三涂;既有才学又兼能注重品德修养,这种智慧才可称为正智,以此正智断恶修善,将来报在人天。为什么呢?世间有君子小人之分,凡注重于品德修养而不炫耀才华的人,称为君子;而那些专爱卖弄才华的人,投机取巧,藐视品德修养的人,便是小人。

出世间智也有二种:

渐  入

一种是善能分别如来所说的四谛六度等种种法门,并依此正法而修行;

顿  悟

一种是断尽无明烦恼,能够通达一切诸法的实相,彻见本具佛性的人。

在这二种中,仅得前一种,虽可称为出世间智,但名为渐入。兼得后一种,便是出世间上上智了,名为顿悟。为什么呢?因为明心见性是根本,其余皆属枝末。得了根本,自然不愁不具枝末;但如果仅得枝末,却未必能得到根本。可笑现在有些人,刚得到点世间智的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真是荒谬愚昧到了极点。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7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7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7】药师禅:人生应当有所敬畏,才不会为所欲为。敬,不是表面的供奉而是由衷的坦诚;畏,不是内心的懦弱而是灵魂的震撼。贤者畏惧,然无忧虞。知道敬畏,才能保护我们内心的良知。学会了...

超度的功德和利益

超度的功德和利益

超度的功德  1.为已投胎的众生超渡:回于各道之中的众生(先亡祖先父母六亲眷属),为他们超渡可以使他们在所生的各道中得到福报利益,减少痛苦,种下接触到佛法的因缘。  2.为中阴身的众生超渡:中阴身是...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许多人坐在一间屋子里,谈论某人的品行,内有一个人说道∶『这个人别的都好,只有两件事不好∶第一是他常常动火发怒,第二是他作起事来很鲁莽。』不料所说的这个人刚从门外经过,这些话被他听...

静波代表提议:信息对称应加大佛教知识公开

静波代表提议:信息对称应加大佛教知识公开

黑龙江省: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假和尚以化缘、看病、算命等方式行骗现象,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哈尔滨市极乐寺方丈静波认为,应该加大对佛教知识、信息的公开,通过促进社会与宗教的信息对称,从根源...

梦中梦因果问答:99 我的善知识朋友具有天耳、天眼,且能跟其他境界的...

梦中梦因果问答:99 我的善知识朋友具有天耳、天眼,且能跟其他境界的...

问 题(把心意脱离色身)1. 我的善知识朋友具有天耳、天眼,且能跟其他境界的人沟通,那是真的吗?为什么她能经常使心意脱离色身?她曾说过:有时候能自动脱心意。至于在吉祥富翁水池里泡身的仪式里,她的女儿...

看生辰发现命理相克怎么破解 这些小常识你不得不知

看生辰发现命理相克怎么破解 这些小常识你不得不知

尽管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但是八字合婚这个民俗一直都延续至今,不得不说,它对人的影响还是很深的,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在新人结婚之前总是要去算一算的。那如果遇到两个人八字相克怎么破解呢?平常生活当中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