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有哪四个层次?

【原  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初,是谓“狂智”,当堕三涂。兼得其后,是谓“正智”,报在人天。何以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也。

出世间智亦二:一者善能分别如来正法四谛六度等,依而奉行者是也;二者破无明惑,如实了了,见自本心者是也。仅得其初,是出世间智也,名为“渐入”。兼得其后,是出世间上上智也,乃名“顿超”。何以故?但得本,不愁末;得末者未必得本也。今有乍得世智初分,便谓大彻大悟者,何谬昧之甚。

—— 节选自《竹窗随笔》

【译  文】

通常所说的智慧,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智;另一种是出世间智。具有世间智的人,又可分为二种:

狂  智

一种是偏重于才学的,譬如学问广博言辞巧辩,有特长的技艺,有深远的谋略,这些人大都是以知识丰富,头脑灵活而胜过普通的人;

正  智

另一种是注重品德修养的,能认清善恶,分别邪正,知道做哪些事是符合道德的,应当行的便行;哪些事是不道德的,不该做的便坚决不做。

这二种世智中,如果只具有才学而忽略了品德,那么这种智慧只能称狂智,仗此狂智造业,势必堕落三涂;既有才学又兼能注重品德修养,这种智慧才可称为正智,以此正智断恶修善,将来报在人天。为什么呢?世间有君子小人之分,凡注重于品德修养而不炫耀才华的人,称为君子;而那些专爱卖弄才华的人,投机取巧,藐视品德修养的人,便是小人。

出世间智也有二种:

渐  入

一种是善能分别如来所说的四谛六度等种种法门,并依此正法而修行;

顿  悟

一种是断尽无明烦恼,能够通达一切诸法的实相,彻见本具佛性的人。

在这二种中,仅得前一种,虽可称为出世间智,但名为渐入。兼得后一种,便是出世间上上智了,名为顿悟。为什么呢?因为明心见性是根本,其余皆属枝末。得了根本,自然不愁不具枝末;但如果仅得枝末,却未必能得到根本。可笑现在有些人,刚得到点世间智的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真是荒谬愚昧到了极点。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人类可以不吃肉而不会营养不良?

人类可以不吃肉而不会营养不良?

美国有一位麦都果医师,他在一卷劝世人吃素的录音带里面,就曾经说过,他说:‘我可以向全世界任何的营养师挑战,看看谁能够为我设计一套以平常的蔬菜为主,但是会造成蛋白质不足或是任何营养不良的菜单!’他说啊...

永海法师:难遭难遇

永海法师:难遭难遇

难遭难遇《增一阿含经》一六○经 白话: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 :「有两种人出现世间为一般人难以得遇。一种是懂得佛法,能讲说佛法的人; 另一种是听闻佛法之后,能受持的人。所以,比丘! 你...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爱的力量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爱的力量

列车在行驶了十几年的轨道上运行着,由于旅途的疲惫,旅客睡得很香很沉。谁也没有料到,转瞬之间,灾难发生了。列车穿越大山隧道的时候,山体出现滑坡,隧道随即塌方,列车被岩石斩为两段,两节车厢被困在了隧道里...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你以为你是谁?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你以为你是谁?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不用,也过来了。苍蝇讥笑说:骆驼,谢谢你辛苦把我驼过来。再见!骆驼看了一眼苍蝇说: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没必要跟...

漂浮尸体的慈悲

漂浮尸体的慈悲

佛陀有一天对弟子阿难说: “久远劫前,我曾经是富有的商人,和许多商人一起人海采寻珠宝。我们到了有宝物的地点,大家各自入海搜寻,寻获了很多珍贵的宝物。 正当我们满载而归要回去时,没想到中途遇到大浪,船...

素食的精神世界

素食的精神世界

素食 以温存的姿态打动人曾经,鸡鸭鱼肉是富足和营养的象征,而今这些却成了健康人士抵触的对象。曾经,我们喊着饮食革命,营养搭配,而今素食主义者提出吃素便可以满足人所需的所有营养。素食主义悄悄地成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