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六层次,你在哪一层?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 教 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佛 教 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 教 徒,其中却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与“行佛”的不同:

一、信佛:

一般人信佛,刚开始仅止于表示不反对,承认自己是佛 教 徒,但是并不是真的认识佛教,对佛教的义理并不了解,也没有皈依受戒,只是觉得佛像很庄严,知道佛教很好,甚至因为父母是佛 教 徒,因此很自然的传承父母之教,只是一种文化的继承。

二、求佛:

有的人知道佛教很伟大,认为理所当然的佛祖应该会帮人的忙,因此平时虽然没有想为佛教做什么。但是,一旦遇到生病、贫穷、失意、失败、失业等人生困境时,就想到求佛帮忙。

姑且不管佛祖有无帮忙,但是有此希求之心,自己的佛祖会在心中增加力量。

三、拜佛:

有的人感觉佛陀很慈悲伟大,在他面前很自然的就会谦卑礼拜,表示恭敬。

有的人拜得如法,也能与佛接心,感到身心有一种轻安欢喜的变化,获得佛的力量、慈光加持,这就是信仰的升华。

四、念佛:

有的人刚开始念佛,只是随缘的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慢慢念到感觉佛与自己同在,所谓“朝朝共佛起”,念佛心中就有佛,念到身心舒畅、清安自在、烦恼减少、心开意解,当然就会欢喜念佛。

五、学佛:

经过念佛,身心有了感受之后,再经师长指导,觉得应该要学佛。所谓“学佛”,佛有慈悲,自己有学到他的慈悲吗?佛有智能,自己有佛的智能吗?佛有愿心、忍耐,佛是无有执着、无有计较、无不放下,如果自己也能如佛一样无牵无挂、自由自在,这就是“学佛”。

六、行佛:

学佛如果没有实践,则“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因此,学佛之后,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慈悲喜舍,要行四摄法,要有六度万行,要“行佛所行,做佛所做”。如果能够如佛所说的去实践,到了最后,即“我是佛”。

这就是学佛的最高层次。

佛教讲“解行并重”、“福慧双修”,都是说明:学佛不能只在义理上钻研,佛法要在生活中体验、印证,唯有透过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为自己血液里的养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这是福德善业要穷尽的征兆

达真堪布:这是福德善业要穷尽的征兆

达真堪布:这是福德善业要穷尽的征兆 “升官发财”是世间人都希求的。其实当你真正发财了或真有权力了,肯定会造很多很多恶业。有些人有权力,靠权力造了很多很多恶业。还有些人,有钱了之后像疯了一样。以前没...

到底有谁认得佛法?(之二)——从修行人的“种”与“品”谈起

到底有谁认得佛法?(之二)——从修行人的“种”与“品”谈起

到底有谁认得佛法?(之二)——从修行人的“种”与“品”谈起拉珍昨天在新浪网上看到一句话,让我哑然失笑,同时想到很多。这是一个匿名网友的回应,是回应一篇质疑某知名藏密高僧是否是凡夫的文章,当中有这么一...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节 犹如飞镖弹回,他们会自伤其身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节 犹如飞镖弹回,他们会自伤其身

第二十节 犹如飞镖弹回,他们会自伤其身一听说佛陀正从萨诃突来舍卫城,百万富翁给孤独老人赶忙召集佣人,命令他们用旗织和彩带,把佛陀必经之地装饰一新。然后,他又同乌德野比丘一道,乘着马车前去迎接佛陀。乌...

持箭——畏死受戒 得生善趣(二)

持箭——畏死受戒 得生善趣(二)

持箭畏死受戒 得生善趣(二)世尊的预言传到持箭耳朵里,他心里很恐惧,但表面上却强装不在乎,故意找一些没男人的女子,天天轻歌曼舞嬉戏打逗,一起混生活,表明自己对死亡不在乎。他如此作害自己,世尊想:我应...

迅速走红的“红灸三宝”非线下泥灸实体店所属

迅速走红的“红灸三宝”非线下泥灸实体店所属

疫情当下,很多泥灸实体店都面临倒闭,泥灸家人们非常痛苦和恐惧。邱说:让泥灸家人们离苦消除恐惧,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就要与时俱进。因为时代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不同的人拥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也能够...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哑巴和尚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哑巴和尚

哑巴和尚古时候,据说安徽省境内一个名叫彩石矶的地方,它的地名来源有一段很感人的故事。当时,那个地方有好长一段时间干旱无雨,井水都陆续干涸了,连长江也渐渐变成细小的水线。村民们为了取水,必须越过数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