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六层次,你在哪一层?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 教 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佛 教 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 教 徒,其中却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与“行佛”的不同:

一、信佛:

一般人信佛,刚开始仅止于表示不反对,承认自己是佛 教 徒,但是并不是真的认识佛教,对佛教的义理并不了解,也没有皈依受戒,只是觉得佛像很庄严,知道佛教很好,甚至因为父母是佛 教 徒,因此很自然的传承父母之教,只是一种文化的继承。

二、求佛:

有的人知道佛教很伟大,认为理所当然的佛祖应该会帮人的忙,因此平时虽然没有想为佛教做什么。但是,一旦遇到生病、贫穷、失意、失败、失业等人生困境时,就想到求佛帮忙。

姑且不管佛祖有无帮忙,但是有此希求之心,自己的佛祖会在心中增加力量。

三、拜佛:

有的人感觉佛陀很慈悲伟大,在他面前很自然的就会谦卑礼拜,表示恭敬。

有的人拜得如法,也能与佛接心,感到身心有一种轻安欢喜的变化,获得佛的力量、慈光加持,这就是信仰的升华。

四、念佛:

有的人刚开始念佛,只是随缘的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慢慢念到感觉佛与自己同在,所谓“朝朝共佛起”,念佛心中就有佛,念到身心舒畅、清安自在、烦恼减少、心开意解,当然就会欢喜念佛。

五、学佛:

经过念佛,身心有了感受之后,再经师长指导,觉得应该要学佛。所谓“学佛”,佛有慈悲,自己有学到他的慈悲吗?佛有智能,自己有佛的智能吗?佛有愿心、忍耐,佛是无有执着、无有计较、无不放下,如果自己也能如佛一样无牵无挂、自由自在,这就是“学佛”。

六、行佛:

学佛如果没有实践,则“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因此,学佛之后,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慈悲喜舍,要行四摄法,要有六度万行,要“行佛所行,做佛所做”。如果能够如佛所说的去实践,到了最后,即“我是佛”。

这就是学佛的最高层次。

佛教讲“解行并重”、“福慧双修”,都是说明:学佛不能只在义理上钻研,佛法要在生活中体验、印证,唯有透过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为自己血液里的养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荠菜茶

荠菜茶

原料:鲜荠菜(全草)30克(干品15克)。 制法:将荠菜保留根、茎,洗净后晒干,切碎备用。每日2次,每次取7克(相当于鲜荠菜15克),放入大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饮用。 效用:补脾益...

索达吉堪布:有时帮人也烦,有些人太贪婪或利用你,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有时帮人也烦,有些人太贪婪或利用你,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有时帮人也烦,有些人太贪婪或利用你,怎么办? 问:我是您的一位80后忠实读者,从《苦才是人生》开始认识您,您说过,“做善事不要拖延,条件成熟时要立即行动”,能否请您再就此开示一下? 答:...

达真堪布:在日常修行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

达真堪布:在日常修行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

达真堪布:在日常修行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 问:在日常修行的过程中,按照上师的要求,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可有时习气上来了,心就又随境转了。应该怎样当下对治习气?怎样时...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龙虾与寄居蟹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龙虾与寄居蟹

寄居蟹在深海相遇。龙虾正在努力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一边欣赏一边紧张地说:龙虾,你怎么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放弃了呢?难道你不怕大鱼们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就连急流也会把...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在南山寺超度堕胎婴灵感应记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在南山寺超度堕胎婴灵感应记

作者:心上莲花学佛群/彼岸花从化州南山寺回到我居住的城市,已经过去大半年了。回想起在南山寺的一切,如同一场穿越的梦境。但我知道,奇迹真的发生过。从南山寺刚回来时,我想把打佛七的过程写下来。又担心这番...

人仙经

人仙经

人仙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那提迦城昆左迦精舍中。与大众俱。尔时尊者阿难独止一处。起如是念。我佛世尊。先说所有诸方诸国。及诸城隍。所谓盎誐国。摩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