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六层次,你在哪一层?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 教 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佛 教 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 教 徒,其中却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与“行佛”的不同:

一、信佛:

一般人信佛,刚开始仅止于表示不反对,承认自己是佛 教 徒,但是并不是真的认识佛教,对佛教的义理并不了解,也没有皈依受戒,只是觉得佛像很庄严,知道佛教很好,甚至因为父母是佛 教 徒,因此很自然的传承父母之教,只是一种文化的继承。

二、求佛:

有的人知道佛教很伟大,认为理所当然的佛祖应该会帮人的忙,因此平时虽然没有想为佛教做什么。但是,一旦遇到生病、贫穷、失意、失败、失业等人生困境时,就想到求佛帮忙。

姑且不管佛祖有无帮忙,但是有此希求之心,自己的佛祖会在心中增加力量。

三、拜佛:

有的人感觉佛陀很慈悲伟大,在他面前很自然的就会谦卑礼拜,表示恭敬。

有的人拜得如法,也能与佛接心,感到身心有一种轻安欢喜的变化,获得佛的力量、慈光加持,这就是信仰的升华。

四、念佛:

有的人刚开始念佛,只是随缘的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慢慢念到感觉佛与自己同在,所谓“朝朝共佛起”,念佛心中就有佛,念到身心舒畅、清安自在、烦恼减少、心开意解,当然就会欢喜念佛。

五、学佛:

经过念佛,身心有了感受之后,再经师长指导,觉得应该要学佛。所谓“学佛”,佛有慈悲,自己有学到他的慈悲吗?佛有智能,自己有佛的智能吗?佛有愿心、忍耐,佛是无有执着、无有计较、无不放下,如果自己也能如佛一样无牵无挂、自由自在,这就是“学佛”。

六、行佛:

学佛如果没有实践,则“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因此,学佛之后,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慈悲喜舍,要行四摄法,要有六度万行,要“行佛所行,做佛所做”。如果能够如佛所说的去实践,到了最后,即“我是佛”。

这就是学佛的最高层次。

佛教讲“解行并重”、“福慧双修”,都是说明:学佛不能只在义理上钻研,佛法要在生活中体验、印证,唯有透过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为自己血液里的养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察微王的故事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察微王的故事

察微王的故事古代有个国王,名叫察微,他既聪明,又有学问,经常打扮成普通的老百姓,出门巡视。有一次,他遇到一个修鞋的人,就问他:您说全国上下谁最幸福?谁最快乐?谁的日子过得最舒服?鞋匠连想都没有想,毫...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2)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2)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2)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 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一集)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一集)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一集)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大德,大家好!茂森今天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我们这个讲题是「古代帝王和谐世界的法宝—《孝经》研习报告」。为什么我们用...

女人在面对破碎的婚姻想挽回感情  这样的方法你

女人在面对破碎的婚姻想挽回感情 这样的方法你

很多女人在结婚之后才发现,原来经营夫妻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件很多容易的事情。两个人没有了新婚时期的甜蜜之后,应该怎么样相处,对于彼此的不满也是越来越多,最关键的是当自己的婚姻遇到危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佛教故事:摩耶夫人:摩耶夫人 二

佛教故事:摩耶夫人:摩耶夫人 二

摩耶夫人 二释迦世尊降生人间的目的,是为救度人间的大众,所以他要和其他的凡人一样,住胎十个月,然后光临我们这个世界,用以显示,佛是由人而完成的,以说明人人均有完成佛的伟大人格和福德智慧的可能。未成佛...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张素心居士往生纪实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张素心居士往生纪实

张素心居士往生纪实张素心,女,一九三二年出生於山东省潍坊市。一九四七年参军,一九四九年入党,一九五五年转业到中国第一拖拉机厂工作。历任党支部书记、人事科长、组织部长、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等职。她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