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增法师:入流分与入流的道次第 4 圣戒成就 结语

4.圣戒成就

戒随念(sīlānussati)──随念自己之戒德,持戒实无毁、无穿、无污点、无杂、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不为爱与见所触,亦不为人责难),令起于定。随念戒能得近行定,但它能令近行定、安止定、道定与果定生起。

《杂阿含933经》里佛对释子摩诃男(Mahānama)言:「汝见如来,不见如来;见诸比丘,不见诸比丘;且汝常当勤修六法:何等为六?正信为本,戒、施、闻、空(舍)、慧以为根本;非不智慧。是故,摩诃男!依此六法已,于上增修六随念,念如来事,乃至念天,如是十二种念成就。彼圣弟子诸恶退减不增长,消灭不起。离尘垢,不增尘垢。舍离不取,不取故不着,以不取着故,缘自涅槃。」是故依正信、念戒、布施、闻法、修慧与舍,配合十念的前六念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能自证涅槃。前六法是实践,后六法是随念。

若我们从佛所制的戒来看,在家五戒中,杀、盗、邪淫、妄语、饮酒几乎全是因为欲而产生。我们若对欲时时观察思惟,必对佛为何制戒有所省思。佛若不制戒,但说出离欲界,我们若决心要脱离轮回,也会自然而然的,为了出离欲界,为了行为与思想的清净而自己订立戒条来遵守。

持戒波罗蜜是以思为主要因素,它还包括三离(离身恶行,离语恶行,离邪见),无贪,无瞋,无痴,念,慧,精进,诸心与心所。戒的相是防护人的身语业,使导向善处;它的作用是防范;它的现起是身语意之清净,当智者省察戒时,会知觉它是清净三业;它的因是惭(羞于作恶)与愧(惧怕作恶),听法是戒的远因。

若你不能明了杀生是坏事,是造恶业,那你只要想一想,若是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会恐惧而想要逃命,既然你本身这样爱惜自身,那又怎么能够去伤害他人或別的众生呢?在《南传法句经》刀杖品里佛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畏死,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爱命,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其它如偷盗、邪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贪、瞋、痴等亦以同理来理解。

我们应注意不杀生的戒条,不要为了口腹之欲而去杀生,但佛方便允许持戒比丘吃三净肉;即可吃不眼见被杀的动物的肉、不耳听被杀的动物的肉、及不疑为我而被杀的动物的肉。在《经集》小品第二经《荤腥经》里佛说道:「世人不克制欲望,贪求美食,过混杂不凈的生活,信奉虚无,行为不正,思想顽迷;这才是荤腥而非肉食。」

不杀害生命,不擅自拿走他人未经许可的东西,不邪淫(除夫妇的正淫外),这三戒是世间正业。出世间正业,是一个行者证悟涅槃时所做的身三妙行(不杀,不盗,不淫),其余身恶行也远离并加以断除,不行,不作,不去与境合,不去理会境所带来的诱惑。

当一个人远离和断除妄语,恶口,两舌和绮语时,这是世间正语。当证悟涅槃时,其道智使其只说正语而不说邪语,拒绝所有不正当无义利而有害的言语。而行口妙行,说法语,发言真实,用词友善,充满意义与利益,说话照顾人、时、与地,无言时保持神圣的沉默。这是出世间正语。

在家众的邪命有贩卖人口,军火,杀生工具,沽酒,经营毒药,毒品,嫖赌,看相,看命,看风水,使用蛊术等。若出家众无理求取,贪欲无厌,并以种种技术咒说来维持生命,或非法求衣,非法求食,非法求得床座和其它用品,故弄玄虚,诵经征费,占卜看相,查地理风水说吉凶等也是邪命。

一位行者念苦、集、灭、道谛后,观自己所念,观察诸行及其过患,欲求涅槃,以求心能速得解脱,会依正见正思惟而舍离邪命以求正命,这是世间的正命。出世间的正命是当一个行者证悟涅槃后,以其道智灭除邪命的恶不善法,而有出世间正命。

以上的三种正语,正业和正命是属于戒学的范围。

当我们依持戒来清净自己的身语业之后,自能离于贪和瞋,生起不颠倒的正见。是故佛说:「离于贪欲,不于他财他众具(物品),作己有想,而生贪着。离于瞋恚,不作是念,挝打缚杀,为作众难。正见成就,不颠倒见,有施,有说报,有福。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世阿罗汉于此世他世,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1039经》。)

因此持戒的作用是让出家众持守禁戒,因持戒而培育起正念;因为正念故能时时刻刻舍弃恶不善法,培育诸善根,生起善力,解除烦恼结缚;因为善根之力而能善于观察身口意诸行的真相;令未度者得度,自度度他,以及令佛法久住。

关于持戒的功德佛在《长阿含经》(卷二)里说道: 「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在《沙门果经》里佛说:「具足此圣戒蕴、圣诸根之防护、圣正念正智、望之满足,选住空闲处、树下、山岳、峡谷、岩窟、薮林、露地、冢间、槁堆。彼乞食而归,食已而结跏趺坐、端身安住,现起深正念。彼对世间,舍弃贪欲、无贪欲心而住,由离贪欲令心净化。舍弃害心及嗔恚,不害心而住,利益慈愍一切生物有类,由离害心及嗔恚令心净化。舍弃惛沈及睡眠,脱离惛沈、睡眠而住,光明想而正念正智,由离惛沈、睡眠令心净化。舍弃掉举及恶作,心轻而住,内心寂静,由离掉举、恶作令心净化。舍弃疑,脱离疑而住,于净法无有疑,由离疑令心净化。」

在《律藏》的《附随》(12.2)里佛说:「戒是为了防护,防护是为了免于后悔,免于后悔是为了喜悦,喜悦是为了轻安,轻安是为了心静,心静是为了心乐,心乐是为了心定,心定是为了正知见,正知见是为了厌离,厌离是为了不爱染,不爱染是为了解脱,解脱是为了解脱知见,解脱知见是为了完全无取无系缚。」「以何者为达业灭尽之道?此乃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诸比丘!此者称为达业灭尽之道。」([相应部]第五新旧品)要达到业灭尽之道,那即是苦的灭尽之道,这只有八支圣道。依修习止观,观照生灭的业,只是因缘连系的精神(心理,或名法)与物质(物理,或色法)的现象,佛说在这圣道上,并无造业者与受报者,只有业在运作而已。

结语

佛说:「愚者虽终生,与智者亲近,仍不悟法味,如匙不知味。」(《南传法句经新译》) 佛又说:「犹如大海只有一味,即是咸味;他的圣弟子在他的法中也只有一味,即是解脱味。」这只有靠实行圣道才能到达。在《增支部3.32》里佛说:「这,比丘们!这真实是寂静,这是最高的,这是诸行的止息,诸界生的舍弃,贪爱的渐次息灭,出离,灭尽。」

以上就是通过修习断三结或入流而成就法眼净的初果圣人。

法增比丘16/11/2009于新加坡湖景精舍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枸杞养生吃法

枸杞养生吃法

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所以,它常常被当作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良药。很多人喜欢用枸杞泡水、泡酒或煲汤,有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争相效仿,其实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并不适合所有人食...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 四正勤主要说不犯戒,好事要做,坏事不做。出家人要把五戒守好,连五戒都守不好当啥出家人?出家人起码守好五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努力好事要做,坏事不做。戒就是兑现,不是思想问题光...

你被家前院后的鸡毛蒜皮事困扰了吗?

你被家前院后的鸡毛蒜皮事困扰了吗?

不足三尺阳台,被一株丑陋的南瓜秧盘旋围绕占去了大部分空间,栽花如主,就像那老头子的风度,霸道而不修篇幅。那盆紫红色美艳的月季花顽强地盛开,宛如女主人,矜持细致却顽强不屈。小小阳台,草木无声,却听得老...

我真的是一名合格的佛教徒吗?

我真的是一名合格的佛教徒吗?

世间学佛的人很多,大家因各种缘起而进入佛门。有人为求财而学佛,有人为保平安而学佛,有人为求内心清净而学佛,有人因家人信佛,自己也就跟随着信佛了,更有人觉得有点信仰对自己有帮助而学佛了。无论哪种,我们...

绿色发展 无锡越来越"节约"

绿色发展 无锡越来越"节约"

●5个GDP能耗指标一年一公报●一系列禁止性和鼓励性政策措施引人注目6日傍晚,市民沈女士带着女儿在蠡湖公园游玩,在上公厕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件新鲜事,“上完厕所后不需要我动手控制,水箱就自动冲洗了。”...

互联网+药师坛城+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24)“法施”分享

互联网+药师坛城+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24)“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大家都知道《药师经》是个法门,并不是一般的文字。如果我们把他当成一般的文字,就太冤枉自己这个因缘了。因为这个法特别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