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灯千篇文三十七:供灯因果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我每写一遍圣号,大家就跟我诵念一遍圣号,生活就会有大不同。

有一天,有一位善知识问我,她说:三生居士,你说这一世供灯的人,下一世会成为什么人。

  她问的问题,让我想起有人编写过的一篇《三世因果文》,这里我不全部都写,我截取其中几句话:

福禄具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门

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

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门多结缘

夫妻长寿为何因,前世幢幡供佛前

这个因果文,虽不是佛经,也并非佛所说,但一样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参考意义的。上面的话,也都是直白之言,三生居士就不再解释。

那么现在,我就跟大家说,我们供灯之人,会有一些什么后世因果。

有一件事很明显,就是哪怕是做了同样的事情,但每个人的后世也都是有不同的。而我们供灯,也会因为我们发心的不同,而到了后世会不一样的。

发心供灯给孩子祈求孩子平安健康的善知识,下一世定会得健康智慧的孩子,孩子定是人中龙凤。

发心供灯给父母的善知识,下一世父母福禄深厚,长命百岁。

发心供灯给佛菩萨的善知识,下一世或脱离轮回入净土,或转世着有佛相,定与修行有缘,行修行度众生之事。

发心供灯给众生的善知识,亦不再入轮回,行菩萨道,亦度众生。

所以说,同样是供灯,发心不同,日后的因果就会不同。还有些人,灯是在供,可没有发心,那就难改因果的。

为什么上面三生居士说《三世因果文》只可做个参考,因为同样做一件事,不是每个人的发心都一样,发心不一样,那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最重要的是你的发心。

我们每位善知识也都可以去对照下自己,如果你供灯了,你有没有发心的供,如果发心了,那你的发心是什么。

世间自是有因果,所有的因,都是自己种,所有的果,都是自己受。三生居士劝每一个人都能去供一盏灯,我劝得了大家的行为,劝不了大家的发心。因果,都还是要靠自己。

一日供灯,三生供佛

悠悠春秋几十载,唯有供灯心不灭

愿你们所供的每一盏灯,都有自己的发心,愿每一个人都不再去受苦受难,下一世,三生居士也与你们一起供灯修行。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圣谛第一义

圣谛第一义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第一个就是去看梁武帝。梁武帝是我们中国信佛的第一个皇帝,他是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名字叫萧衍,他度很多人出家为僧,建塔、造寺、塑像装金,自己还披袈裟上座讲《...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走小路的人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走小路的人

走小路的人你走在大路上想到的事,大多数人都想到了;你穿越在小径想到的事,别人却不容易发现。因而,你获取的成功率就非常高。可是,我们有谁愿意放着平坦的大道不走,而去走那些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呢?事业的拥...

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佛教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婆塞戒具足。可见五戒是学佛者,在家优...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71.调弦的艺术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71.调弦的艺术

71.调弦的艺术又是雨季安居的终结。佛陀回到南方。沿途上,他在鹿野苑停下来。三十六年前,佛陀就是在这里宣讲第一说的教理,四圣谛。虽然这样就像是昨天的事,但一切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迁。自佛陀初转*轮以来...

索达吉堪布:如何看待大多数人追求羡慕有权势者

索达吉堪布:如何看待大多数人追求羡慕有权势者

索达吉堪布:如何看待大多数人追求羡慕有权势者 问:大多数人都特别羡慕有权势者,佛教怎么看待追求权势? 索达吉堪布答:为安乐而希求王位权势是不合理的愚行。一个人如果不想用对他人指手画脚下命令这种方式...

文殊菩萨指示念佛是诸法之王,“七佛之师”—文殊菩萨劝念

文殊菩萨指示念佛是诸法之王,“七佛之师”—文殊菩萨劝念

文殊菩萨指示念佛是诸法之王 法照,唐代圣僧,为净土宗四祖,约生于公元747-821年间。法照大师的一生有许多神奇殊特的感应事迹。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迁居衡州(今湖南衡阳)的云峰寺时,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