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施食得财的感应

  施食能够让我们远离一切鬼道众的伤害,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也能够为我们增长福报和功德,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而且通过施食还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护法善神的护持,使我们在遇到任何危险和劫祸时都能得到化解。那么简易施食得财感应是什么呢?

  简易施食得财感应

  多年以来,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修福报,特别是钱财。早年生活艰苦,穷困潦倒,没有钱财,生活不安定,学佛也不安心,所以一直至诚求财。我用过很多求财方法,简单说一说我个人的经历,希望为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一、学佛之初,在北京,租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几乎身无分文了,我就下定决心求观世音菩萨。一天晚上,向观世音菩萨磕了五百个大头,不停祷告,最后全身酸痛难忍。然后很虔诚的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念了两个多小时,后来实在困得不行,就睡了。第二天,一个朋友竟然给我打电话,要给我汇3000元钱,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昨晚突然觉得我一个人在北京很不容易,希望能帮我一把。这件事发生的很突兀。我非常激动,很感激他,也很感激观世音菩萨。经上说,众生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解脱。此时的我,身无分文,难以生存,就算是急难了,也真的是全心全意求观世音菩萨,所以菩萨也感应迅速。但是就给了3000,刚好度过一时的难关。

  二、以前我还念过雨宝陀罗尼,希望能轻松获得几百万钱财。按照经上说的,连续不断念了一日一夜,念得唇焦舌干,困乏欲死,嗓子嘶哑的都出不了声音。念完之后,睡了一大觉。做了一个梦,梦中两个女人,一个说:“给他钱吗?”另一个说:“不给,他以前偷盗过。”就这样,醒了,也没有天雨珍宝钱财,也没有什么意外收获。我想,自己念这一日一夜,还是未能消除以前的盗窃恶业,所以没有给我钱财。而且我所求的,是几百万,是超出生活基本需要之外的了。妙月长老听一遍雨宝陀罗尼就能得巨财,因为他心意寂静,而我心意不寂静,欲望深重,真给了我那么多钱,估计现在已经折腾的不在人世了。

  三、我修大悲咒的时候,为求彩票中大奖,还打过一次大悲七,设立坛城,斋戒吃素,诵咒七日,到了第七日晚上,做梦梦到彩票几个号码,然后就去买了,结果中了200多,刚好够这七日的供品钱。呵呵。

  四、多年来,放生不少,也经常供养三宝,善事做的不算少。生活一直处于比较富裕但不富贵的情况下。没得过什么巨财,但是也没有很贫穷的时候。手里没钱的时候,也总是很快就能搞到钱,但都是饿不着也撑不死的状态。

  五、最近两年,我用施食法求财,每天给饿鬼施食。说实话,这个方法真的很灵验。施食三个月,就得了30多万意外之财。而且得财之前,还都有预兆。现在的钱财,基本都来自于施食。经上说:一切福田,悲田最为第一。给饿鬼施食,就是大悲。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简易施食得财感应,其实施食也是为了让我们的灾劫和苦难得到消减,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幸福和快乐,而且通过施食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邪魔外道的侵害,同时还要知道施食的功德利益。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请多多包涵。

更新于:28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0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06」“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药师七佛圣号?南無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南無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南無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南無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阿弥陀佛与如来佛是同一个吗?

阿弥陀佛与如来佛是同一个吗?

阿弥陀佛与如来佛不是同一个佛,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

中指相勾止鼻血

中指相勾止鼻血

炎热天气里,流鼻血时常发生。很多人认为,流鼻血时应该马上向后仰头,其实,这种做法只在症状较轻时管用。如果鼻血比较多,很可能倒流呛到气道里。正确的止鼻血方法有:1.用凉毛巾洗脸。流鼻血时先要坐下,低头...

枸杞治口干有效又简单(图文)

枸杞治口干有效又简单(图文)

具体方法:枸杞子30克,每晚临睡前徐徐嚼服。 如果长时间不停地说话,就会感觉口干舌燥,一般情况下歇口气、喝喝水就能缓解,但随着年龄增大,产生口干症状的原因就不仅仅是讲话多、运动量大了。从中医角度来说...

人和星球存在一种感应

人和星球存在一种感应

今天是七夕,是乞巧节。就是古人向织女乞巧,尤其是古代妇女。这个是天体运行中出现的。我感觉现在人对天文和地理都不敏感了。或者认识上有错误。以前人认识天文地理,把天上的星宿分为二十八个,都按五行来分,地...

云何不残杀而仁爱

云何不残杀而仁爱

云何五戒?今当先列其名:一、不残杀而仁爱;二、不偷盗而义利;三、不邪淫而礼节;四、不欺妄而诚信;五、不服乱性情品而调善身心。云何不残杀而仁爱?“残”谓伤有情类──有情类者即动物──身体;“杀”谓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