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个高雅的秘密

茶道大师们秉承这样的信念,只有将艺术融合贯穿于生活,真正的艺术鉴赏才有可能。因此他们力求将在茶室中习得的高度优雅来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在任何场合,他们都保持精神上的平静;他们的谈吐永远不会干扰周围的和谐。服装的剪裁与颜色,举止与步态都表露出艺术的人格。

凡此种种都是不能轻视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只有使自己美,才有资格去接近美。因此茶道大师们努力使自己成为艺术,而非艺术家。这就是美至上主义的禅。完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决意去认识。

茶的仪式是即兴剧,它的情节由茶、花和绘画交织而成。没有一点多余的色彩混杂茶室的色调,没有一点不协调的声音打破事物的节奏,没有一个无谓的动作闯入这里的和谐,没有一个词汇扰乱四周的统一,一切行动都进行得单纯而自然这就是茶的仪式的目的。

茶不像葡萄酒那么傲慢,也没有咖啡那么自我,更没有可可那样故作天真。如果一个人不能领悟人生亦庄亦谐的微妙意味,我们说他没有茶气;而对无视人间悲苦,听凭感情冲动恣意放浪的唯美主义者,我们会责备他茶气太盛。

茶,初为药用,后渐成饮品。在8世纪的中国,饮茶作为雅趣而进入诗歌领域。15世纪的日本把饮茶尊崇为一种审美的宗教,即茶道。茶道是对尘世琐事中隐藏之美的崇拜,它教导纯粹与和谐,人际敬爱的奥秘,社会秩序的浪漫精神。茶道本质上是对不完美的崇拜,是在人生宿命的诸多不可能中试图完成可能的一种温良的希图。

茶的哲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美学,因为它同时也表达了理论和信仰,我们对人类和自然的整体观念。它是卫生学的,因为它要求洁净;它也是经济学的,因为它教导在单纯质朴而不是复杂奢华中寻求安慰。它是精神几何学的,因为它界定我们在宇宙中的定位。它把所有的信徒都变成了品味的贵族,由此代表了真正的东方的民主精神。

宋徽宗《大观茶论》: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惶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茶从来不是一种聊作消遣的玩物与饮食,它是庸蠹尘世里一抹清欢,是得知玄鉴之道的眼睛,是守得静笃之境的耐心。匆匆忙忙的人品尝不到它的意隽,冷漠荒芜的人体会不到它的情长。唯有心怀悲悯与同情,景慕它尊崇它的人,才能得到教诲,在嘈杂与烦恼的红尘姑且跳脱出来,进入恬淡清静的,美的世界。

更新于:27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鲁班造木鸢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鲁班造木鸢

鲁班造木鸢鲁班是敦煌人。他小时候,双手就很灵巧,会糊各种各样漂亮的风筝。长大后,跟父亲学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桥盖楼,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带很有名气。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

挽回坚决离婚的老婆的几个有效方法

挽回坚决离婚的老婆的几个有效方法

婚姻是一座城堡,同时也是一座炼狱,两个人步入了婚姻就意味着要风雨同舟,共患难。都说打是情,骂是爱,这就需要夫妻双方能够充分的了解彼此,才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婚姻中,要是不能照顾到对方的需求,不知道对...

《大唐玄奘》-唐朝高僧玄奘不畏艰险为求佛法

《大唐玄奘》-唐朝高僧玄奘不畏艰险为求佛法

玄奘是盛唐时期一位伟大修行人,现比丘相,他曾徒步五万余里,远赴印度取经,历时17年,用自己的双足,开创出了一条从中国长安经西域、波斯(今伊朗),到印度全境的文化之路,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佛教文明在...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均提沙弥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均提沙弥

均提沙弥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息。狗儿趁着商人不留意时,便将放在一旁的肉给刁去吃了。商人发现后,生气地拿起棍棒将狗儿的腿打断,并将它丢弃在路旁。此时,...

净土法门法语:佛陀教学境界之广大,不可思议

净土法门法语:佛陀教学境界之广大,不可思议

1 中国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只讲一世,佛法讲三世。佛教不但讲这个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是应有尽有,而且还讲过去世、未来世。为什么佛讲过去、讲未来?他有这个能力,他不迷于过去,也...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富乌鸦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富乌鸦

富乌鸦树上落了一只嘴里衔着一大块美食的乌鸦。许多追踪这只富乌鸦的乌鸦们立刻成群飞来。它们全都飞下来,一声不响,停在树下一动也不动。那只嘴里叼着东西的乌鸦已经很累了,很吃力地喘息着,它不可能一下子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