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与佛教养生

香与佛教养生

一、 香为佛使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阴身出香,古名香神。以后被引为佛教护法的八部之一。

佛教中用语,据《贤愚经》卷六载: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长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旅旃檀堂,准备礼敬佛陀。他手持香炉,遥望祗园,梵香礼敬。香烟袅袅,飘往祗园,徐徐降在佛陀头顶,形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根据这个传说,“香”是笛子把信心通达于佛的媒介,故经上称为“香为佛使”。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缘起。在佛教中以檀、沉两中香供佛,更是一种虔诚的、真诚的供养等于供养六波罗密。

二、 戒定慧解脱香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这五种功德,可以成佛,喻为“五分香”。这是指通过身口意修行,使自己心清净,升起觉悟和智慧,以此供佛,或称理供佛,或心香供佛。佛教徒在焚香时常唱“香赞”:“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支盖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重证寂灭。“(出《华严经》),也是焚香供佛的又一象征意义。

三、 供香的方式

供香表达了一种虔诚、恭敬的心态,一种真心的愿望或祈盼,一种与诸佛菩萨交流的信息,一种愿力,悲心和菩提心的发露。因此,每一支香都是一种愿望的表达和代表。

上棒香一般用单数,用一支或三支,一支表示一心向佛。三支或表示礼敬佛法僧;或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恭敬礼佛;或表示戒定慧;或表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渡一切众生。

四、 祈福香的功能

祈福香在燃烧时释放出芳香之气味,该香气能提神醒脑、除烦去燥、除秽除昏,使人易入定修行。常吸之,其能增益精气,令身芳洁,颜色兴盛,心神悦乐,耳目精明,延年益寿。《本草纲目》注:沉香味辛、微温、无毒,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用酒煮服之,治心腹痛,霍乱中恶。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漆、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任、风湿皮肤瘙痒、气痢 。补右肾命门、补脾胃及痰涎 、血出于脾、益气和神。

更新于:25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千顷楚南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千顷楚南禅师悟道因缘

千顷楚南禅师悟道因缘杭州千顷山楚南禅师,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福州张氏子。幼年即投开元寺昙蔼禅师出家,二十岁时于五台山受具足戒,随后赴赵郡学习小乘相部律,又赴上都学习《净名经》。楚南禅师虽然对经教有了...

宝海上师:照顾好自己的天空

宝海上师:照顾好自己的天空

上师般若茶会开示----照顾好自己的天空88.3.4〈大日缘日〉修气方面宇宙中地球最近的太阳系,太阳能量较强,大日如来本身是一切能量的总源头,力量很大。如何推动心中的能量,就是要把人之内心阴霾扫掉以...

如果在佛前许了愿,应怎样还愿呢?

如果在佛前许了愿,应怎样还愿呢?

有许多的人因期望得到幸福的生活而走上学佛的道路,尤其是初学阶段,好像感应尤为明显,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因此而狂喜,因为学佛的路是漫长的。一件事的成功,离不开内因、外因等多方面的因素,有佛菩萨的保佑,可...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善巧劝诫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善巧劝诫

善巧劝诫汪阁学晓园言:有一老僧过屠市,泫然流涕。或讶之。曰:其说长矣。吾能记两世事。吾初世为屠人,年三十余死,魂为数人执缚去。冥官责以杀业至重,押赴转轮受恶报。觉恍惚迷离,如醉如梦,惟恼热不可忍。忽...

放生因果:戒杀长寿的真相(三)

放生因果:戒杀长寿的真相(三)

戒杀长寿的真相(三)忍作残害【解释】忍心去作伤人害物的事情。【分析】这一句是专门就物命上来说的。上天有好生之德,而有人却是心怀残忍,作出了残害物命的勾当。要知道残害物命是恶事里面最重大的了;而且动机...

菩萨本行经

菩萨本行经

菩萨本行经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上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见诸沙门。身心懈怠不勤精进。告阿难言。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不能出离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