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之道 养神养生

香道之道 养神养生

  香,不仅芳香养鼻,还可颐养身心、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独特的“香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插戴香草的习惯。在香道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用香成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人们在香烟萦绕中净化心灵、感悟生活、寄托情思,大大开发了香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香之妙:养神养生  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镇定。  在防病养生方面,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结核病。现代流行的药枕之类的保健用品,都是这种传统香味疗法的现代版。明代医家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在清宫医药档案中,慈禧、光绪御用的香发方、香皂方、香浴方等更是内容丰富。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香疗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各种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等作用。  选香用香  上好的香料主要有檀香、沉香、龙脑香、麝香等。品味香气是最直接也是较为可靠的鉴别方法。由于不同的香味风格各异,没有统一的鉴别方法,但品质较好的香,其香气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清新,爽神,久用也不会有头晕的感觉;醒脑提神,有愉悦之感,但并不使人心浮气躁;香味醇和,浓淡适中,深呼吸也不觉得刺鼻;香味即使浓郁,也不会感觉气腻,即使恬淡,其香也清晰可辨;天然香料做的香,常能感觉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轻微的涩味和药材味。

更新于:25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深得佛心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深得佛心

深得佛心沧州有一游方尼,即前为某夫人解说因缘者也,不许妇女至其寺,而肯至人家。虽小家以粗粝为供,亦欣然往。不劝妇女布施,惟劝之存善心,作善事。外祖雪峰张公家,一范姓仆妇,施布一匹。尼合掌谢讫,置几上...

黄念祖居士:大教缘起

黄念祖居士:大教缘起

黄念祖居士:大教缘起 大教缘起黄念祖居士讲述 据录音带整理 谈到新近的这一部著作——《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这几年我埋头做了一个著作,几年来什么事也没有干。今天跟大家相见,来谈一谈。这个里...

佛教故事:禅·看开:给不听话的心上一堂佛学课:看开

佛教故事:禅·看开:给不听话的心上一堂佛学课:看开

看开赵伯异 著书籍介绍:看不开,活着会很烦恼很痛苦很疲惫;看开了,生活将多乐事多福气多欢喜!佛说,管事容易管人难;管人容易管心难。有时候,我们责怪别人不肯听自己的话,其实,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今天...

佛陀的十大弟子 -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 -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一)沙弥之始罗睺罗,汉译覆障。罗什解释,母腹六年,胎所覆障,因以为名。是悉达多王子与耶输陀罗之子。关于他的出生有二说,一说悉达多十九岁(公元前 547 年)生了他,另一说是二十五岁(公元前 541...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可贵的善良人,你失去了什么?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可贵的善良人,你失去了什么?

多年前有个学者。一天,他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佛祖绝对不可能存在。当听众感觉他言之有理时,他便高声向佛祖挑战说:佛祖假如你果真有灵,请你下来,在这广大的群众面前把我杀死,我们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他故意静...

达真堪布:烦恼很重的人适合学佛吗?

达真堪布:烦恼很重的人适合学佛吗?

达真堪布:烦恼很重的人适合学佛吗? 问:烦恼很重的人适合学佛吗? 答:佛法就是对治烦恼的,烦恼重更应该学佛。若是你没有烦恼、习气,不造恶业,你就不用进入佛门,也不用修持佛法了。正是因为你有烦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