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历代弥勒佛像的造型艺术特征

佛教中对佛陀的信仰,大乘佛教将其进一步神化,建立了三身佛和三世佛的观念。认为任何一尊佛都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应身,三世佛指我们这个世界在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都有佛出现于世,而弥勒就是作为未来佛出现的。

弥勒出生于印度的婆罗门家庭,原本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因为被预言将继释迦牟尼后成佛,因此早于释迦牟尼佛圆寂,生到兜率天宫的弥勒内院中,在那里等待着将来下生到人间成佛。

弥勒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形成弥勒信仰,影响很大。早在汉代,弥勒佛的佛经,被大量翻译成汉语。弥勒佛在民间普遍受到信奉。在西秦(4世纪5世纪)时期,甘肃炳灵寺石窟已有弥勒佛像的绘制。早期的弥勒佛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根据《弥勒上生经》塑造的弥勒形象为菩萨相,表现的是弥勒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其特点为弥勒身着菩萨装,双脚交叉而坐,后以左脚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脸颊,称作半跏思维像此为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长安佛韵》展厅中,最后一件压轴的展品便是一件高两米左右的弥勒菩萨像。菩萨像刻于隋代(公元581年619年),高185厘米,造像以带有淡绿色彩的一整块蓝田黄花石雕刻而成。195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塔坡清凉寺,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弥勒凸目、宽鼻、阔口,面部神态安详,面容恬静,似在聆听信徒们诉说苦难。弥勒头戴饰有串珠的宝冠,冠中原镶嵌宝石。造像肌体丰润饱满,衣着厚重适体,身披丰富的缨珞饰物,交脚坐于莲台之上,质感很强。

也许大家会奇怪,这个造像和我们今天常见的大肚弥勒形象不同。五代时期有一位布袋和尚名叫契此,他经常在江浙一带行游,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乐善好施、行善四方,并且能够预测未来之事,因而受到百姓的爱戴。当他圆寂后,人们为了缅怀他,便以他的形象造像供养。经过后世的发展,演变为我们所熟悉的弥勒佛。当大肚弥勒的形象渐渐流传开来,弥勒菩萨最初的形象便逐渐被淡忘了。所以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的这尊弥勒造像比较完美地再现早期弥勒造像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同时诠释了弥勒的本尊样貌,为隋代雕刻的上品。

其实,在西安碑林馆藏珍宝之中,另一件弥勒造像也颇为珍贵北魏皇兴造像,北魏皇兴五年刻造,1953年入藏。造像正面为圆雕交脚弥勒,造像高87厘米,面相丰满,厚唇粗颈,衣纹绵密,早期佛教造像的特征十分明显。背面藻饰佛教故事,有佛祖降生、九龙灌顶等,画面安排呈跳跃式,雕刻手法精细,意态奇逸,精神飞动。这些造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宗教和考古价值。

更新于:20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大地万物皆有用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大地万物皆有用

大地万物皆有用很久以前,一间寺院住了一位明理聪慧的小沙弥,还有一位贡高骄傲的小沙弥。这位骄傲的小沙弥,常以为自己的才智高人一等,其他人都比不上他,甚至是无用之人。聪明的小沙弥想让他明白大地万物皆有用...

邵传勇分享素食心得

邵传勇分享素食心得

日前,香港TVB小生邵传勇在上海某素食火锅店分享自己的素食心得,吕颂贤、赖水清等人到场助阵。谈及自己的心得,邵传勇表示:素食主义不是一种宗教和教条,选择素食其实只是选择了一种有益于自身健康、尊重其他...

百喻经-小儿争分别毛喻(四十九)

百喻经-小儿争分别毛喻(四十九)

小儿争分别毛喻原文 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邀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一小儿言:「此是罴毛。」尔时河边有一仙人,此二小儿诤之不已,谐彼仙所,决其所疑。而彼仙人寻即取米及胡麻子,口中...

星云大师: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

星云大师: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

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太子各方寻师访道,光阴茌苒,不觉度过五、六年之久的岁月。各方寻师访道的结果,虽未能如愿,但太子并未感觉到失望,他更加强立定坚固的志愿,他感觉到自己的使命重大,所以才不容易达到...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禅理来自生活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禅理来自生活

禅理来自生活禅,其实非常简单,即使你并没有真正懂得禅理,而你在举手投足之中却处处体现了禅理,那么不要刻意地寻求禅,禅就在生活当中,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处处都是禅。禅宗清净,佛理明心。若是把参禅看成诵经...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74.象后的叫声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74.象后的叫声

74.象后的叫声在伽耶山逗留了刚逾一个月,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便返回竹林。比丘见到他们回来,都非常高兴。但当他们向两位尊者问及伽耶山的情况时,舍利弗和目犍连只是报以微笑。数日后,超过三百名比丘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