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心系二事不杂乱、不动乱

心不颠倒

下面解释“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只有四个字而已,有很深的道理可以说吗?不但有,而且你会发觉,误解这句话的人还不少。透过前面的道理,你就了解,原来心不颠倒是在佛来迎接之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断气之后。是佛现前之后,所以心不颠倒,可见是佛力的加持。

心不颠倒,依《阿弥陀经》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之意,心不颠倒,指心系于二事,一者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无量寿佛之名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二者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乃是无量寿佛功德所成就。对此二事得闻思惟之后,生起净信,因此内心对无量寿佛之本愿名号不***、不杂乱,是故心不颠倒。

心系二事不杂乱、不***

根据《阿弥陀经》以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经意,心不颠倒,实在是对这二件事情,内心没有***、没有杂乱。这二件事情就是:第一、“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无量寿佛之名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心中思惟阿弥陀佛的名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内心没有***、没有杂乱。第二就是,“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乃是无量寿佛功德所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与正报,为何非常的庄严?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愿行功德所成就的。对这二件事情,内心没有***、没有杂乱,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如果心不颠倒解释为对世间的感情、亲情、名利都完全不执着,看得开,放得下,这是一般凡夫不一定做得到的。事实上,凡夫在临终,因为与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难免都充满着哀伤痛苦,这是很正常的,也很符合人性。譬如说夫妻结婚三十年,一家大小过着幸福快乐的人伦生活。有一天太太重病将要死了,身为先生的不会伤心,哪有可能?夫妻结婚三十年,那感情是非常的深厚,哪有可能太太将要死了,做先生不会伤心难过?妈妈将要死了,当子女的不会伤心难过?一定会的,因为这是人性。

你去看《大般涅槃经》,世尊将要涅槃了,说出化缘已尽了,要进入涅槃了,阿难、目犍连、舍利弗这些声闻弟子,可说每个都非常伤心。尤其是阿难,奉事世尊二十七年,在俗而言,阿难与世尊是堂兄弟,在法而言,阿难是弟子,世尊是师父,哪有说师父将要死了,弟子连一点伤心都没有?有一天,我若要死了,你们会伤心吗?会。你若连一点伤心的表情都没有,根本对我这个师父都没有一点法情。“师父早就应该要死了,现在才死。”你都没有一点伤心的表情,那我们根本就没什么法情可言,你对师父的教化之恩,丝毫都不在乎嘛。你若感恩师父平时对你的教化,那么辛苦讲经说法,教导你念佛往生西方,有存念在心中,我快要死了,你一定会伤心难过嘛,对不对?至少也要假装一下。

所以,一个人在临终,不管与任何人生离死别,内心难免会离愁依依。但是这和心不颠倒有相关吗?“心不颠倒”这句话,根本就不是在说这些事情。

心不颠倒是在说,“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无量寿佛的名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心不颠倒是指,“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乃是无量寿佛功德所成就”,是指这两件事,在心中没有***、没有杂乱,这样叫做心不颠倒。

一般人看到《阿弥陀经》“心不颠倒”,就怕:“自己临终,已经变成老人痴呆了,没有办法念佛了,所以无法感召阿弥陀佛现前,这样不会往生。”都是这样担心,就是对“心不颠倒”这句经文的意义和时态不了解。

所以“心不颠倒”这句话,我们要好好详细的探讨。后面还说到“往生”这二字的意义,而且会说到三种往生、四种往生。你从这段“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经文,深入正确无误的体会了解,你一定会很安心念佛。

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菩萨既大慈大悲又拥有无量财富,为什么众生仍受种种贫穷苦恼?

菩萨既大慈大悲又拥有无量财富,为什么众生仍受种种贫穷苦恼?

(编者按:论坛原来有人发过,但没有白话解释,特地直译成白话重新发布一次)白话简述: 观世自在菩萨问世尊说,既然菩萨有一切的资财,可以任意使用且没有穷尽。而且菩萨又有大悲心,为什么世间仍然有贫穷的众...

修黄财神咒的感应

修黄财神咒的感应

我在农历的8月15汇款100元到亚青寺祈福帐户,给秦老师打了电话,秦老师和蔼的记下我的名字,和祈祷念黄财神心咒一亿遍,还耐心的解答我的疑问. 然后在上个星期,我感觉运气开始变好了,梦也少了.身心都健...

神童画家无师自成 言上帝为其灵感

神童画家无师自成 言上帝为其灵感

今年15岁的美国少女Akiane Kramarik, 已经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和诗人。她还懂俄语,立陶宛语,还会作曲。 她的母亲是立陶宛人,二十年前移民到美国。父亲是芝加哥人。母亲以前是无神论者...

挽回感情时怎么和对方沟通 挽回方法介绍

挽回感情时怎么和对方沟通 挽回方法介绍

挽回感情时怎么和对方沟通?在充满压力的情况下、沟通应对姿态,人们为了关系或保护自己,可能以「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这四种求生存的姿态来应对。此四种沟通姿态对关系的伤害是与日俱增的,真...

达真堪布: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达真堪布: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达真堪布: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有些学佛修行的人整天打坐,但是烦恼依旧,习气依旧,为什么呢?因为他内心里没有对诸法的实相生起定解。若是不生起定解,就无法对治烦恼,对治习气。有没有对诸法的实相生起...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八十节 导游普陀山全山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八十节 导游普陀山全山

第八十节导游普陀山全山在太平时中外的善男信女们,礼佛游览者,四时不绝。出家僧侣,参访朝拜者,亦是三五成群,络绎于道。随时可以赶斋,到处可以化缘,号称罗汉境界,海外家风。相传二月十九日为观世音菩萨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