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俄丁纳布柏各的故事

俄丁纳布柏各的故事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若以净意,或语或行业,

是则乐随波,如影不离形。」

【双品 YAMAKA-VAGGOGGO (第 2 偈)】

从前佛陀住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有一个年轻的婆罗门名叫摩特昆得利,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少年。他的爸爸名叫俄丁纳布柏各,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虽然十分富有,财产超过十亿,却从来不肯布施。由于吝啬小器,这个爸爸在为儿子打造金耳环时,还亲自动手以节省工钱。

摩特昆得利十六岁时,得了疾病。俄丁纳布柏各舍不得花钱请医生来诊治。等到儿子的病况日趋严重,快要死了,爸爸才去问医生。医生知道他很吝啬,就告诉他,用树叶、树皮熬汁当药给儿子吃。于是儿子的病情就更加恶化了。

邻居的人知道少年病重,都来探望。吝啬的父亲怕邻居看见他的财富,就把儿子搬移到走廊上。

那一天早上,佛陀在定中以慈悲观,观照到摩特昆得利病危躺在走廊,想要度他,就带领比丘们往摩特昆得利他们家的方向去托钵。

这年轻的病人看见佛陀来,虽然不能起身向佛陀礼拜,但是他的内心清净,非常快乐。佛陀看看少年的脸色,知道他很快乐,对他来说,这样就够了。

等到佛陀离开他的视线,他就死了。死了以后往生忉利天。

摩特昆得利从忉利天望见他的爸爸每天为了儿子的死亡伤心痛哭,便化身为一个小孩,每逢婆罗门哭,他也在后面大声哭。

婆罗门俄丁纳布柏各听到有小孩哭,就停下来问他说:「为什么哭﹖」

小孩子也反问他说:「你为什么哭﹖」

婆罗门回答说:「我失去了一个像你这么可爱的孩子,所以我伤心地哭。」

小孩说:「你这样哭没有什么意思。我也缺少了东西,所以才要哭。」

婆罗门关切地问:「你缺少什么东西﹖我愿意给你,不要哭,快告诉我!」

小孩子说:「我做了一辆车子,但是缺少两个轮子,我想要月亮和太阳当做轮子,不要别的。我没有得到的话。我就要每天来跟着你一起哭。」

婆罗门骂他:「你真愚痴!这么远的东西怎么可能拿得到?」

小孩子说:「谁是愚痴﹖看得到的东西都有可能拿不到,更何况看不到的东西又怎么能得到呢﹖我为了看得到的东西哭,你为了看不到的东西哭,是谁愚痴﹖请告诉我!」

婆罗门听了以后,觉得自己很愚笨,便问道:「你说的这些话是从那里学的﹖」

小孩子说:「我原是你的儿子,死了以后升到忉利天,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去问佛陀。」

于是婆罗门跑去问佛陀:「摩特昆得利没有什么功德,为什么可以去到忉利天﹖」

佛陀回答说:「最重要的是必须心意清净无污染,内心有喜悦就可以到忉利天。因为一切法都是以心为主导啊!」

接着,佛陀便说了一首偈: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净意,

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波,如影不离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你的儿子死之前,我去探望他,看到我去,他非常高兴,心中有喜悦,所以他可以去到忉利天。」

听了佛陀这一和话,婆罗门非常感动,以前吝啬的习气全都改了,变成欢喜、肯布施的人,并尽力护持佛法。从此以后,他的日子过得非常快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猛火中的清凉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猛火中的清凉

猛火中的清凉从前有一位常年在外经商的人,因年关已近,於是提著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圆。在路上突然想起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一下。於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走去、东看西瞧,却不知应该买什么才...

阿底峡尊者临别教言

阿底峡尊者临别教言

   阿底峡尊者到阿里地区住了两年,期间以菩提光头人为主的众弟子,向尊者求得了很多的教授。尊者想回印度准备起程的时候,菩提光头人请求尊者再开示一些教言,尊者说:“有以前传授的教言...

达真堪布:我已经学佛好几年了,怎么还没有成就呢?

达真堪布:我已经学佛好几年了,怎么还没有成就呢?

达真堪布:我已经学佛好几年了,怎么还没有成就呢? 我已经学佛好几年了,怎么还没有成就呢?答:现在很多人都学佛修行,也特别精进,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方法,或者修行的方法不完整、不圆满,所以始终没有取得成...

放生:6月济南救助流浪动物大型乐队义演

放生:6月济南救助流浪动物大型乐队义演

6月济南救助流浪动物大型乐队义演济南十字音乐请拿出你百分之一的爱心,救助身边的流浪动物 大型乐队义演时间:2007年6月下旬 地点:泉城公园PARK俱乐部所有门票收入和现场捐款,将正式捐献入济南猫窝...

四个弟子

四个弟子

四个弟子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解,结伴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正是盛夏,暑热难当,所以他们坐在一棵壮硕茂盛的石榴树下乘凉,并互相交换各自修习佛法的心得。说著说著,...

留意!戏言和恶语会给你带来严重的后果

留意!戏言和恶语会给你带来严重的后果

早年,舍卫城中有一个财主,名叫师质,崇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忠诚地赡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赡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畔的大树底下歇息的时刻,从树上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