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俄丁纳布柏各的故事

俄丁纳布柏各的故事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若以净意,或语或行业,

是则乐随波,如影不离形。」

【双品 YAMAKA-VAGGOGGO (第 2 偈)】

从前佛陀住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有一个年轻的婆罗门名叫摩特昆得利,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少年。他的爸爸名叫俄丁纳布柏各,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虽然十分富有,财产超过十亿,却从来不肯布施。由于吝啬小器,这个爸爸在为儿子打造金耳环时,还亲自动手以节省工钱。

摩特昆得利十六岁时,得了疾病。俄丁纳布柏各舍不得花钱请医生来诊治。等到儿子的病况日趋严重,快要死了,爸爸才去问医生。医生知道他很吝啬,就告诉他,用树叶、树皮熬汁当药给儿子吃。于是儿子的病情就更加恶化了。

邻居的人知道少年病重,都来探望。吝啬的父亲怕邻居看见他的财富,就把儿子搬移到走廊上。

那一天早上,佛陀在定中以慈悲观,观照到摩特昆得利病危躺在走廊,想要度他,就带领比丘们往摩特昆得利他们家的方向去托钵。

这年轻的病人看见佛陀来,虽然不能起身向佛陀礼拜,但是他的内心清净,非常快乐。佛陀看看少年的脸色,知道他很快乐,对他来说,这样就够了。

等到佛陀离开他的视线,他就死了。死了以后往生忉利天。

摩特昆得利从忉利天望见他的爸爸每天为了儿子的死亡伤心痛哭,便化身为一个小孩,每逢婆罗门哭,他也在后面大声哭。

婆罗门俄丁纳布柏各听到有小孩哭,就停下来问他说:「为什么哭﹖」

小孩子也反问他说:「你为什么哭﹖」

婆罗门回答说:「我失去了一个像你这么可爱的孩子,所以我伤心地哭。」

小孩说:「你这样哭没有什么意思。我也缺少了东西,所以才要哭。」

婆罗门关切地问:「你缺少什么东西﹖我愿意给你,不要哭,快告诉我!」

小孩子说:「我做了一辆车子,但是缺少两个轮子,我想要月亮和太阳当做轮子,不要别的。我没有得到的话。我就要每天来跟着你一起哭。」

婆罗门骂他:「你真愚痴!这么远的东西怎么可能拿得到?」

小孩子说:「谁是愚痴﹖看得到的东西都有可能拿不到,更何况看不到的东西又怎么能得到呢﹖我为了看得到的东西哭,你为了看不到的东西哭,是谁愚痴﹖请告诉我!」

婆罗门听了以后,觉得自己很愚笨,便问道:「你说的这些话是从那里学的﹖」

小孩子说:「我原是你的儿子,死了以后升到忉利天,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去问佛陀。」

于是婆罗门跑去问佛陀:「摩特昆得利没有什么功德,为什么可以去到忉利天﹖」

佛陀回答说:「最重要的是必须心意清净无污染,内心有喜悦就可以到忉利天。因为一切法都是以心为主导啊!」

接着,佛陀便说了一首偈: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净意,

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波,如影不离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你的儿子死之前,我去探望他,看到我去,他非常高兴,心中有喜悦,所以他可以去到忉利天。」

听了佛陀这一和话,婆罗门非常感动,以前吝啬的习气全都改了,变成欢喜、肯布施的人,并尽力护持佛法。从此以后,他的日子过得非常快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明如居士:太上感应篇浅释之劝诫章总述

明如居士:太上感应篇浅释之劝诫章总述

下面学习《感应篇·劝诫章》的最后一部分——从善恶之果而劝,原文是这样的:“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吉人,...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八十节 导游普陀山全山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八十节 导游普陀山全山

第八十节导游普陀山全山在太平时中外的善男信女们,礼佛游览者,四时不绝。出家僧侣,参访朝拜者,亦是三五成群,络绎于道。随时可以赶斋,到处可以化缘,号称罗汉境界,海外家风。相传二月十九日为观世音菩萨圣诞...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言说分别相心法门,使我及诸大菩萨善知此言说分别相,通达能说所说二义,速得无上正等正觉,令一切众生于此二义中而得解脱。佛说:...

造下如此的邪淫罪业,不改,后果不堪设想

造下如此的邪淫罪业,不改,后果不堪设想

造下如此的邪YIN罪业,不改,后果不堪设想 题外话:今天看了几个师兄发的邪淫的恶果,邪淫的二十八相,邪淫与放生的对比,一一对照,一点不差,几乎所有的恶果都在我身上体现了,我没有资格评论什么,只想说...

佛菩萨救了我

佛菩萨救了我

佛菩萨救了我我以前被一种慢性疾病缠身,如噩梦般挥之不去。为此,我万念俱灰,整日心中一片阴霾!去年三月份,我去北京的卧佛寺去玩。当时我还没有信佛,只是见别人烧香许愿,自己也跟着做。在大雄宝殿、还有卧佛...

皈依修学手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皈依修学手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皈依,须有正当的理由,这直接影响到学佛的态度和成就。正确的皈依之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我们所拥有的能够听闻佛法的暇满人身,蕴涵着重大意义,但这些价值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