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陈薪儒居士书

手书备悉。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此约平时说。以五逆罪大,谤法不信,此种罪障,岂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灭乎。观经五逆十恶,将欲命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此不论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止十声,或不及十声,直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生也。以地狱极苦所逼,其一闻佛名,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念。除此念外,绝无他念。虽非亲证一心不乱,然其心毕竟了无异念。当此之时,绝无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参之心相,故不言及谤法。即平素谤法之人,亦必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谤耶。往生论谓谤法者,决定不生。以既谤正法,自无正信,何能往生。此极劝人生正信耳。若先曾谤法,后知改悔,则得往生。譬如病愈,即是好人。归降,即是顺民也。若谓谤法之人,后纵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却修持准绳。与儒教尚不合,况佛以一切众生同具佛性,皆当成佛乎。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是知儒佛皆以改过迁善,以期希圣希贤,断惑证真为事也。世人不善会其意。徒执其文,自生障碍。可不哀哉。光一介庸僧,了无长处。见之何益,不见何损。若欲见者,又有何难。大约七月半后,必到太平寺,有二三月之耽搁。待其印书事了,即灭踪长隐,永与一切人不相往还矣。汝欲归依,今为取一法名,名为慧新。谓本有智慧,原是自己故物。但由惑业障蔽,不得受用。今以念佛之力,消除惑业,令其复得彰显。虽是旧物,不异新得。故名慧新。又祈以此念佛法门,化度一切。俾彼咸皆自新其德,则幸甚。其修持之要,在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余详文钞嘉言录,祈检阅之,此不备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贫女因布施两枚钱币,竟成了皇后!!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贫女因布施两枚钱币,竟成了皇后!!

过去,有一座名山 「昼暗山」,由于山中有众多贤圣僧众隐居修道,所以诸方国土都争相前来供养植福。一日,诸方耆德长者浩浩荡荡携供诣山,绵延的队伍让路旁以乞食为生的贫女惊叹、称羡不已。她心想:长老们设会供...

疫情警示“吃货”:请口下留德

疫情警示“吃货”:请口下留德

逢年过节,朋友聚会,礼节的殷勤体现在现宰现杀,买办生鲜,似乎不杀生就体现不出对节日的重视和自家的气派。为滋补或为猎奇,一些“作死的吃货”已不满足于常规的肉类,把黑手伸向了野生动物,乃至有美女发出吃蝙...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时候跟佛菩萨有求必应,感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时候跟佛菩萨有求必应,感

第十五,「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者。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昙鸾法师括弧裡头他说的,「永离身心苦恼,受乐无间断也」,这是《往生论》裡头这两句偈的意思。到极乐世界,身的痛苦没有了,我们这边受身苦,...

财运不好从这些方面入手怎样来改变

财运不好从这些方面入手怎样来改变

很多人说财运不好,那到底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来提升财运的呢?有效改变财运,咱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对于财富观念有正确的认知是最重要的,越想发财的人,反而越是难以如愿,那些身家高...

印光大师法语:十念记数念佛法

印光大师法语:十念记数念佛法

增广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星云大师:如何能不见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

星云大师:如何能不见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如果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并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立场对调一下,想想如果我是他,他是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