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方法能证明前世来生确实存在?

现在很多人天天念佛,能天天念佛是好事,但是光念佛还不够,要知道念佛的道理,佛陀究竟伟大在哪里?佛陀的智慧卓越在哪里?拿最常见的普度众生这四个字来说,真正学佛的人他会去提问和思考,众生和我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去帮助他们?这个提问和思考的过程就是实践因明学的过程。佛教讲轮回,人的转世是找不到头的,灵魂是不死的,转世是数字无法统计的,我们每一世都有父母,自己的父母也是数字所无法统计的,每个人都是做过我们的父母亲,只是我们没开天眼看不到,所有有情都是我们的父母亲。不能太相信我们的感官,我们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存在,学习了因明学,通过比量的方法推断,就能稳固地得出前后世存在的结论。

如果能看到这一世自己的母亲怀孕生产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那就能看到众生对自己的恩情。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连自己这一世父母的恩德都看不到,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愿意静下心来观察和思考这个问题。你看,现在的父母天天忙活都是为了孩子,甚至为了孙子。如果孩子生病了,很多父母亲真是宁愿拿自己的性命去换孩子的生命。只有知道父母的恩德,就会有知恩报恩的心,就会知道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亲,我们才能生起报恩的意愿。既然众生都是我的父母亲,我是众生的孩子,现在即使我没有能力帮忙,但不能伤害他们。即使他们不了解道理,虽然和我有矛盾,我一定要了解这个原因,一定不能伤害他们这个过程是靠学习因明学所产生的智慧。

正是因为知恩、报恩的思想,支持了佛弟子去普度众生的大愿。有了这层认识,会因为别人与自己信的宗教不同,而觉得别人是异类甚至是仇人吗?不会!有了这层认识,对方是不是佛教徒这个身份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诚心实意地希望对方能得快乐,没有恐惧,远离焦虑。无论是高僧大德还是佛弟子,都应该像马路上的灯一样,在黑暗中放出光明、温暖苍生。否则释迦牟尼佛讲得再好,佛法精神落实不到实处,我们弟子们天天念经有什么用呢?学习佛法要以因明学作理论基础,才不会落入迷信,而是智信,才能使更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尝到佛法甘露的美味。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记前生渐长渐昧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记前生渐长渐昧

记前生渐长渐昧纪文达先生说:亲戚袁愚谷制台,(名畔守侗,长山人,死后称清殷公。)小时同我在一处读书,他说三四岁时,还记得前生的事,五六岁时,恍惚不很记得了,现在只记得前世是一岁贡生,家离长山不远,姓...

星云大师宽心: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

星云大师宽心: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

星云大师宽心: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一日,佛陀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来到庵摩罗园。很多年轻的比丘看见师兄回来,都很欢喜,赶快出来迎接,很多人一起讲话。佛陀看到了,大声喝道:舍利弗、目犍连,出去!你们不要再...

寒为百病之源

寒为百病之源

寒为百病之源进入夏季,人们经常长时间使用空调、吃冷食冷饮、着装暴露,身体的阳气受损。古人讲:阳气不足,稍有阻滞,则百病丛生。阳气不足会导致各种寒湿重,各种疼痛,血瘀等症状。阳气不足五大表现心阳不足的...

顶果仁波切震撼人心的教言

顶果仁波切震撼人心的教言

顶果仁波切震撼人心的教言 我现在已经岁数不小了,一生看过许许多多纷纷扰扰的事情。 这么多年轻人死了,许多同年纪的人死了,这么多老年人死了;许多卑贱的人爬起来了;许多国家变故,这么多混乱和悲剧、战争...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杖太短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杖太短

有个新来的和尚对赵州说道:我从长安来,横扛着一条拄杖,却不曾碰着一个人。赵州答道:不是因为没人,是因为你的禅杖太短。和尚顿时就傻了眼。 .no-mobile{display: none;} @med...

佛学基础: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佛学基础: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心法,心作用的根本主体,自在线取各自所对境界,起分别虑知之作用。造善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由此心,又叫心王,共八种识,识是心的别名,本义为了别,了谓觉了,别调分另u,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