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黄金贼

  一天,佛陀与弟子们在外行化后,准备返回精舍。途中,佛陀突然离开大道,转而带领大众避入草丛。

  对于佛陀这样的行径,弟子们心里非常纳闷,于是阿难问道:‘世尊,我们为何舍却正路不走,反而行入草丛呢?’佛陀正色回答:‘前方有贼!走在我们后面的那三人将会被贼所制伏。’

  原来,在前方不远处,有堆黄金遗落于路边,兄弟三人行经此处,一见到闪闪发亮的黄金,不禁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为了小心起见,他们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确定没人看见后,便弯下腰捡拾这些黄金。

  为了这个意外收获,他们决定要好好庆祝一番。于是,大哥说:‘老二,你到城里去买一些酒菜回来,我们先吃饱喝足,再来分这些金子。’老二高兴地走到城里,买了各式酒菜,但心中却生起一个可怕的计谋,他想:‘我若在饭菜里下毒,毒死他们二人,不就可以独得所有金子。’于是老二便依计行事。城外的另两人也被黄金蒙蔽了良心,决定不顾情义,杀人灭口。

  老二带着酒菜回来时,还在想着自己完美无缺的计谋,心里根本没有防范。这时,大哥及老三看准时机,趁其不备,便联手将他杀害。达到目的后,大哥及老三高兴地拿起酒就喝,并且大嚼饭菜。不稍片刻,二人即不支倒地,毒发身亡。

  典故摘自:《旧杂譬喻经·卷一》

  省思

  《四十二章经》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因此,世尊将财宝视若贼人,贪着财物,不仅带来祸患,也蒙蔽自心,劫自性功德。众生当看清世间无常、四大苦空、五阴无我之相,唯有少欲知足,识得自性珍宝,方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自在。(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

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

  佛陀降生及出家  佛陀的家世  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有一条恒河的支流,名罗泊提河。古印度时在河谷两岸,散布了十个释迦族的小城邦,其中位于河东的迦毗罗卫城,由于政治修明, 最为强大,成为他们当中...

佛典故事:佛与提婆达多过去因缘

佛典故事:佛与提婆达多过去因缘

  过去,佛陀在罗阅只耆阇崛山弘法时,身患风疾,医王祇域为佛开出以三十二种药物调合成的药酥,每天必须服用三十二两。  而心高气傲的提婆达多,对佛常怀嫉妒,总是期盼与佛并驾齐驱,当他听到佛陀服用药酥...

六字神咒经--菩提流志

六字神咒经--菩提流志

六字神咒经(出集经第六卷内与文殊根本经中咒同)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    唵婆髻驮那(上声)莫    此文殊师利六字咒功德我今欲说。若有持此咒欲成就者。或食乳糜或食菜。或食果食乳。应食此食日别三...

佛说报恩奉盆经--东晋录

佛说报恩奉盆经--东晋录

佛说报恩奉盆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亦名报像功德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揵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界。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相连柱。目连...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一卷--般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一卷--般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一卷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三万二千人。皆是阿罗汉。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所作已办。离诸重担。逮得己利...

宝珠从哪来

宝珠从哪来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出家后,经过六年苦行,最后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您说是吗?’  佛陀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