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26)无畏与鼓声  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

  在翻译《百业经》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愿增吉祥!

  译 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26)无畏与鼓声 ——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王舍城,准备徒步去舍卫城,途中走进了一片寂静的森林,

  林中有些令人畏惧的猛兽,世尊在树下小憩。小憩后就继续走,阿难看见一个

  路叉口就禀白世尊:“世尊,通往舍卫城有两条路,一条是直的但有很多狮子

  注:⑴ 多罗树: 多罗树为高大之植物,极高者可达二十五公尺。故譬物体高大,常谓七多罗树,言 其较多罗树高七倍也。

  猛兽等很可怕。一条是弯弯曲曲的,但没有什么违缘。请问世尊我们该选哪条路?”佛告阿难:“如来正等觉从无任何畏惧,走直路就是了。”佛率从眷属朝着直路走了。路旁有两个孩子正在玩耍,他们看见佛的庄严身相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一个手拿小鼓一个手拿弓箭,蹦蹦跳跳地跑到世尊旁边。对佛陀恭敬顶礼后说:“世尊走这条路有猛兽很可怕,但我们可以作您的侍卫保护您。”世尊笑着问:“你们怎样保护我?”一个说:“如果猛兽来了,我就摇小鼓吓唬它。”一个说:“如果它们来了我用弓箭射它们。”(师言:曾在石渠求学时,我们有四个人去观音上师那里朝拜,当时,三天三夜都下大雪,又没饭吃非常困难,到了一个地方有二十多条狼在狂吼,我们几个都很害怕,有的拿人腿骨笛吹、有的摇手鼓都没有吓走狼,后来祈祷上师狼才慢慢散了。)释迦牟尼佛听了很高兴,觉得他俩发了清净的心,积累资粮很圆满,就告诉他们:“不用给我护身,你们已经圆满资粮,可以回去了。”这时世尊放光微笑,光绕三千大千世界后入于白毫间,以示他们将得到独觉的果位。(佛陀身光入处的不同,其授记众生的去处也不同。如:授记过去事则光融入于世尊的后面,授记未来事光入世尊的前面,授记去地狱光入世尊的脚掌,授记去傍生道光入世尊的脚跟,授记去饿鬼道光入世尊的脚拇指头,授记转生人道光入世尊的膝盖,授记转生天人光入世尊的肚脐,授记为大力转轮王光入世尊的左手掌,授记为金轮王光入世尊的右手掌,授记得声闻果光入世尊的脸面,授记得缘觉果光入世尊的白毫间,授记将得无上正等觉光入世尊的顶髻。)

  阿难合掌请问:“世尊,今以何因缘放光微笑?”世尊告曰:“刚才的两个天真的小孩对我生起清净的欢喜心故,将于十三大劫转生人天享乐,尔后转人身出家在静处独修三十七道品,证得独觉果位。一名无畏独觉,一名鼓声独觉。故我放光微笑。”(译者:可能有人怀疑:为什么此经中有很多情节基本相同?我认为这是世尊的愿力所致。凡发愿单独与佛结缘者至少也将得到独觉果位。在众多人一起结缘时不一定授记仅得独觉果位。肯定是发愿力。上师说:这次讲《百业经》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为一切众生发起一个大悲心,二是对上师三宝生起永不退转的信心,三是对因果产生坚定不移的信解,故大家不要辜负我的这片期望。)

 

点我:

相关文章

解缚捆住自己的绳子

解缚捆住自己的绳子

  编者按:从禅宗来看,初祖达摩和二祖的公案叫“安心”,二祖慧可传法给四祖的公案叫“忏罪”,三祖给四祖传法的公案叫做“解缚”,看着公案就能得到启发,佛法里说的一法通,万法通,不用名师来指点,公案就...

阿罗汉亲授窍门,让你的福报急速增长!

阿罗汉亲授窍门,让你的福报急速增长!

    阿育王的故事  佛陀灭度后,印度出了一位阿育王,他统一了印度,但同时也造了许多杀业。后来,他皈依了佛门,成为佛教的护法。  阿育王想要供养佛陀的舍利,但人间已经没有佛舍利了。他就去问他的国...

海涛法师:贩卖贫穷

海涛法师:贩卖贫穷

  某天早上尊者迦旃延出外宣导佛法,经过河边时看到一位老妇人蓬头散发,泪流满面,手中拿着一个瓷瓶在河边取水,一边悲伤的放声痛哭。  尊者迦旃延上前询问:「老太太,你为什么感到如此悲哀?」  老妇人...

蕅益大师:偶然一念光十余丈

蕅益大师:偶然一念光十余丈

  桐城有两个人,结伴到外地去。有一人死了,他的同伴把他埋葬,并且把他的钱送回去还给他太太。那位死者的太太起疑心,那死者的同伴很悲愤,便前往埋尸的地方去祭拜并且哭泣地诉苦。  死者的鬼魂出来跟他对...

《百业经》:(11)阿那新(给我) 种下善根得佛授记

《百业经》:(11)阿那新(给我) 种下善根得佛授记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早上,世尊身披袈裟(kasaya)手持钵盂(prata)到城中化缘(pindapata)。当时,有位施主供养了许多甘美的食品...

不会喝茶?那就先学喝茶

不会喝茶?那就先学喝茶

    唐未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当时的闽王名叫王审知。他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