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孝悌善报之薛包

薛包。笃行至孝。父娶后妻。分包出之。包号泣不去。至被杖。乃庐于舍外。旦入洒扫。父怒。又逐之。乃庐于里门。昏晨不废。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父母殁。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庐取其荒顿者。(顿废也) 曰。吾少时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其朽败者。曰。吾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数破其产。辄复赈给。拜侍中。称疾不起。有诏赐告归。加礼焉。年八十余终。(《刘平传序》)。

薛包后汉人,为人敦厚,事亲至孝。不幸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再娶后妻,后母心怀偏私,不愿与薛包同住,要他迁出,薛包伤心痛哭,不忍离去,以至遭受父母杖打,薛包不得已于是只好顺从父母心意,在屋外搭茅屋独居,每天早晨照常入内洒扫。父亲愤怒未消,又驱逐他,于是薛包就到里门另搭茅屋居住,心中毫无嫌怨,每天早晨仍然回家请安,夜晚为父母安铺床席,倍加谨慎孝敬,委婉事奉,从不间断,希望能得父母欢心。经过年余,父母惭愧,回心转意,于是让薛包回家居住,从此全家和乐相处,共享天伦之乐。  

父母去世以后,其弟要求分析财产,各自生活,薛包劝止不了,便将家产平分,年老奴婢都归自己,他说:「年老奴婢和我共事年久,你不能使唤。」田园庐舍荒凉顿废的,分给自己,说道:「这是我少年时代所经营整理的,心中系念不舍。」衣服家具,自己挑拣破旧的,并说:「这些是我平素穿着食用过的,比较适合我的身口。」兄弟分居以后,其弟不善经营,生活又奢侈浪费,数次将财产耗费破败。薛包关切开导,又屡次分自己所有,济助其弟。薛包如此孝亲爱弟的德行,早已传遍远近,后来被荐举任用为侍中,为人主亲信官职。  

直到薛包年老因病不起,皇上下诏赐准告老辞归,更受尊礼,享年八十余岁善终。

——敬录自《历史感应统记语译》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3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3

  大师本来不喜欢眷属,所以没有出家徒弟。但是渴仰亲近他,反复承他训诲,深沾法益,在家二众,不可胜数。那出家的伴侣,除了与谛老法师最相契合的莲友外,另有久承摄受,饱餐法乳,却仍然以莲友相待的,过去...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在一次的禅思中,体悟到: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厌患之心而去世。能知足,能对欲望厌患而去世的人,那...

宝光天子

宝光天子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百业经》:(77)阿难尊者 佛入灭前 授记未来

《百业经》:(77)阿难尊者 佛入灭前 授记未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妇人看见帅哥意乱情迷突然发生悲惨一幕

妇人看见帅哥意乱情迷突然发生悲惨一幕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瓶,准备到井边汲水。当时离井不远处,正坐着一位容貌端正的男子在弹琴自娱。  妇人听到美妙的琴音,又看到男子潇洒的身影,不禁...

《百业经》:(79)极贤 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百业经》:(79)极贤 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