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度海神

  佛陀与弟子们居住在舍卫国祇园精舍时,国内有一位商主与五百商人将乘船入海采集珠宝,临出发前,商主发起清净信心,想要供养佛陀,以祈福保佑一路平安。于是就到祇园精舍,至诚邀请佛陀,佛陀欣然应允。

  翌日,商主备办各种美味饮食供养佛陀,饭后,佛陀为商主祈福说法,赞叹布施功德,必感如意。商主闻法之后,心开意解,欢喜地顶礼佛陀,立于一旁。

  这时,佛陀告诉商主:「你们想入大海采宝,但是大海中有许多险难,如果能归依三宝,心念三宝,受持五戒,做优婆塞,必定能所求如愿,平安归来。」商主即刻向佛陀勤恳求受五戒,成为优婆塞。

  由于商主宿世培植福德,智慧通达,又善于观察风向、海流的善恶,因而被同伴推举作导师,尊称为贤者。不久,众商人准备好粮食就出海了。

  船只航行数天后,海上忽然刮起大风巨浪,海神化成夜叉,从波浪中出现,阻止船只前进。夜叉的模样实在可怕又丑恶,颜色青黑,张牙舞爪,口吐怪火。夜叉向贤者看一眼后,说:「你大概还不曾碰到像我这样可怕的模样吧!」

  贤者虽然被夜叉吓得毛骨悚然,全身颤抖,但是他想起佛陀的叮咛,一心系念三宝,祈求佛陀加被,因此恐怖立刻消失,声色俱厉地说:「比你更可怖的模样,我都见过了,你有什么稀奇!」

  「那是谁呀!」夜叉吼叫起来。

  贤者说:「有人十恶俱做,心存邪见,而下地狱,狱卒、罗剎聚集来砍他,拉他,赶他上刀山剑树,追他下镬汤炉炭,把他丢到烈火上烧他,或关在冰窖之中,或用尿粪煮他,用各种方法惩罚他,数千万年里,备尝各种苦难,他不是比你更可怕几十倍吗?」

  夜叉听了,不声不响地消失了,海面又回复风平浪静。

  连续几天,船只一直向前航行,海神又变化成骨瘦如柴,衰弱得将死的汉子,出现在船边,对贤者说:「你大概不曾看过像我这样瘦弱的人吧!」

  贤者回答:「比你更瘦弱的,我都见过,你有什么稀奇!」

  「那是谁呀!」怪物吼叫着。

  贤者回答:「有些愚痴的人,悭贪嫉妒,心性鄙恶,不知道要布施,死后堕入地狱,头颅大得像山,咽喉却细得像针孔,头发凌乱,容貌憔悴黧黑,长久吃不到食物,他的瘦弱更胜过你。」

  怪物一听,突然又消失在海中。

  几天后,商人继续航行,海神又变成一个洒脱的青年,出现在海上,对贤者说:

  「你可曾看过像我这样风度潇洒的青年吗?」

  「比你更潇洒英俊的年轻人,我都看过了。」

  「那是谁呀!」对方又吼叫起来。

  「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常念三宝,遵守五戒,修持十善,就能投生天界,不论面孔身材都美妙无比,世间罕见,你跟他相比,就像猿猴与仙女相比。」

  海神一听,非常惭愧,心想:「这位商主的学问渊博,谈论因果报应辩才无碍,不如以就近的事物考验他。」于是以右手取水置于掌心,问:「这一掌心中的海水与大海的水相比,那里的水比较多?」

  贤者回答:「你掌心中的水多,大海的水少。」

  海神说:「这是眼前可见的事实,因此你所说的话,我实在很难相信。」

  「你说得没错,不过,凡事不能只用世间常识来判断。怎么说呢?因为不论海水有多少,倘若世界毁灭时,海水也会干枯,可是,这一掬海水,只要真能以清净的心供养佛陀或父母,或乞丐或禽兽,纵使这个物质世界消灭了,但是他的功德却是永垂不朽,由于这种缘故,因此说海水少,一掬之水多。」

  海神听了,满心欢喜,将海中各种奇异珍宝送给贤者,又托贤者带回珍奇宝物供养佛陀和僧众。

  五百位商人回国后,都到祇园精舍礼拜佛陀,奉上海神托付的财宝,长跪合掌向佛陀禀告:「佛陀!幸蒙您的慈悲护佑,我们入海采宝才能够免除灾难,满载而归,这实在都是承蒙佛陀您的恩德。祈求佛陀慈悲,收我们为弟子吧!」

  佛陀慈悲的答应他们,商人们于是在佛陀座下出家修行,证得阿罗汉果。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总持第一

下一篇: 衣服供养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6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6

  清沈婆  沈婆,法名悟通,是吴江黎里人。三十九岁时,吃长素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受菩萨戒,每天都有固定功课。六十多岁时,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空中出现五色云,涌着船从西边来,观音大士坐在船中,活动...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四十七回拜堅固解脫長者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四十七回拜堅固解脫長者

  参坚固解脱长者  千万劫求佛正法  修狮子吼福智聚  得清凈庄严法门  善财来到沃田城,寻到坚固解脱长者,长者年已半百,坐于草堂之内。草堂简陋,四下无墙壁,上悬一葫芦,长者坐于葫芦下,善财上前...

期望越大要求越高

期望越大要求越高

  《大智度论》中有一则饶富趣味的故事:  祇园精舍的莲花池里,栽种了各种颜色的莲华,靛青如蓝天,雪白如绵絮,澄黄如雏菊,嫣红如桃杏,清香四溢,柔软可爱。  清晨的阳光照在莲华池上,只见池面涟漪,...

不知足的顶生王

不知足的顶生王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处静坐,独自思惟佛法时,心中生起一念:「所有众生,皆因一念爱欲之想,而有欲爱,日夜穷逐不舍,未曾满足。」於是,阿难尊者在傍晚时,从座而...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活佛的生活与行为举止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活佛的生活与行为举止

  金山活佛--活佛的生活与行为举止 (乐观法师著)  如果有人问我「金山活佛」是个什麽样的人?我可以不含糊的说,他的相貌形状风度绝像中国小说书上的一个传奇人物,像谁?就像「济公传」上描绘的济公活...

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

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

  一日,世尊带领大众至般遮罗大聚落,途中经过一处树林,世尊告诉阿难:“阿难!我们在此暂时歇息。”于是阿难为佛敷座,世尊坐定后,问诸位比丘:“你们是否想见我于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行苦行之舍利?”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