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度海神

  佛陀与弟子们居住在舍卫国祇园精舍时,国内有一位商主与五百商人将乘船入海采集珠宝,临出发前,商主发起清净信心,想要供养佛陀,以祈福保佑一路平安。于是就到祇园精舍,至诚邀请佛陀,佛陀欣然应允。

  翌日,商主备办各种美味饮食供养佛陀,饭后,佛陀为商主祈福说法,赞叹布施功德,必感如意。商主闻法之后,心开意解,欢喜地顶礼佛陀,立于一旁。

  这时,佛陀告诉商主:「你们想入大海采宝,但是大海中有许多险难,如果能归依三宝,心念三宝,受持五戒,做优婆塞,必定能所求如愿,平安归来。」商主即刻向佛陀勤恳求受五戒,成为优婆塞。

  由于商主宿世培植福德,智慧通达,又善于观察风向、海流的善恶,因而被同伴推举作导师,尊称为贤者。不久,众商人准备好粮食就出海了。

  船只航行数天后,海上忽然刮起大风巨浪,海神化成夜叉,从波浪中出现,阻止船只前进。夜叉的模样实在可怕又丑恶,颜色青黑,张牙舞爪,口吐怪火。夜叉向贤者看一眼后,说:「你大概还不曾碰到像我这样可怕的模样吧!」

  贤者虽然被夜叉吓得毛骨悚然,全身颤抖,但是他想起佛陀的叮咛,一心系念三宝,祈求佛陀加被,因此恐怖立刻消失,声色俱厉地说:「比你更可怖的模样,我都见过了,你有什么稀奇!」

  「那是谁呀!」夜叉吼叫起来。

  贤者说:「有人十恶俱做,心存邪见,而下地狱,狱卒、罗剎聚集来砍他,拉他,赶他上刀山剑树,追他下镬汤炉炭,把他丢到烈火上烧他,或关在冰窖之中,或用尿粪煮他,用各种方法惩罚他,数千万年里,备尝各种苦难,他不是比你更可怕几十倍吗?」

  夜叉听了,不声不响地消失了,海面又回复风平浪静。

  连续几天,船只一直向前航行,海神又变化成骨瘦如柴,衰弱得将死的汉子,出现在船边,对贤者说:「你大概不曾看过像我这样瘦弱的人吧!」

  贤者回答:「比你更瘦弱的,我都见过,你有什么稀奇!」

  「那是谁呀!」怪物吼叫着。

  贤者回答:「有些愚痴的人,悭贪嫉妒,心性鄙恶,不知道要布施,死后堕入地狱,头颅大得像山,咽喉却细得像针孔,头发凌乱,容貌憔悴黧黑,长久吃不到食物,他的瘦弱更胜过你。」

  怪物一听,突然又消失在海中。

  几天后,商人继续航行,海神又变成一个洒脱的青年,出现在海上,对贤者说:

  「你可曾看过像我这样风度潇洒的青年吗?」

  「比你更潇洒英俊的年轻人,我都看过了。」

  「那是谁呀!」对方又吼叫起来。

  「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常念三宝,遵守五戒,修持十善,就能投生天界,不论面孔身材都美妙无比,世间罕见,你跟他相比,就像猿猴与仙女相比。」

  海神一听,非常惭愧,心想:「这位商主的学问渊博,谈论因果报应辩才无碍,不如以就近的事物考验他。」于是以右手取水置于掌心,问:「这一掌心中的海水与大海的水相比,那里的水比较多?」

  贤者回答:「你掌心中的水多,大海的水少。」

  海神说:「这是眼前可见的事实,因此你所说的话,我实在很难相信。」

  「你说得没错,不过,凡事不能只用世间常识来判断。怎么说呢?因为不论海水有多少,倘若世界毁灭时,海水也会干枯,可是,这一掬海水,只要真能以清净的心供养佛陀或父母,或乞丐或禽兽,纵使这个物质世界消灭了,但是他的功德却是永垂不朽,由于这种缘故,因此说海水少,一掬之水多。」

  海神听了,满心欢喜,将海中各种奇异珍宝送给贤者,又托贤者带回珍奇宝物供养佛陀和僧众。

  五百位商人回国后,都到祇园精舍礼拜佛陀,奉上海神托付的财宝,长跪合掌向佛陀禀告:「佛陀!幸蒙您的慈悲护佑,我们入海采宝才能够免除灾难,满载而归,这实在都是承蒙佛陀您的恩德。祈求佛陀慈悲,收我们为弟子吧!」

  佛陀慈悲的答应他们,商人们于是在佛陀座下出家修行,证得阿罗汉果。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总持第一

下一篇: 衣服供养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教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经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9、碧绿不生嗔恨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9、碧绿不生嗔恨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59、碧绿不生嗔恨  久远之前,鹿野苑中由梵施国王主持国政,当时举国上下人人快乐圆满。梵施王有一婆罗门大臣,此大臣有一...

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 安忍品 象王恭敬出家相

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 安忍品 象王恭敬出家相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6、象王恭敬出家相  释迦牟尼佛久远之前曾转生为一只大象,与众多飞禽走兽住于密林中,森林环境优美。优雅如白云般大象乃...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一:远离散乱方成禅定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一:远离散乱方成禅定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婆罗门种姓之人,勤学吠陀等一切学问,不久即以智者赞誉而声名远播。他不但财富圆满,而且素喜布施,更深知在家乃一切过患之来源,故而他即如抛却杂草一般出家苦行。当其离家...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十一回拜大天神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十一回拜大天神

  参天神献宝供佛  四手取海水灌浴  离欲得云网法门  证无得无着回向  堕罗钵底城,在一个幽深的夹谷中,路道险峻。善财走路的时间不多,而城难进。因城四围夹谷绝壁,唯独一条出入之路。行人嚷嚷,拥...

为何解脱的佛陀仍会遭受毁谤?

为何解脱的佛陀仍会遭受毁谤?

  因果律可以说是宇宙间一种最佳的“道德公正律”,不止一般人无法逃离因果的大罗网,连解脱的圣者如佛陀也无法逃离因果的业报。  一位少女未婚却怀孕了,于是她去找在精舍中精修的佛。佛正在为弟子说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