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意独修的弥醯尊者

  世尊成道后未久,弥醯尊者作为侍者,悉心照料着佛陀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一大早,弥醯就外出乞食。乞食完毕,尊者在返程途中,见到一处地势平整、清凉幽雅的树林。在树林的旁边,清泉徐流,犹如一条蓝带缓缓飘向远方。弥醯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他不禁伫足良久,留连忘返。未几,尊者心中生起一念:如此绝尘佳所,倘若我能在此地修行,岂不是妙不可言!

  返回住处后,尊者将自己的想法,如实向佛陀禀报:“世尊,我打算到不远处的那个树林中独自修行,请您慈悲恩准!”

  佛陀问:“弥醯,我觉得你独自修行的时机尚不成熟,建议你还是在我身边再留一段时间。”

  弥醯听后满脸不乐意,再三请求佛陀允许他独修。佛陀最后只好松口:“弥醯,如果你去意已决,那你就去吧!”

  弥醯听后大喜过望!他向佛陀合掌长跪后,辞别佛陀,兴冲冲地来到树林中,进入了他所期盼的独修生活。

  未过多久,弥醯便对眼前的美景失去了兴趣——单调的独修生活,距离他的美好理想,简直是天壤之别!更糟糕的是,他心里面全被各种烦恼所填充:欲念、恚念和害念,一股脑地向他袭来。他既不知如何防范,更不知如何对治;周围空无一人,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没多久,他的精神几乎都要崩溃了!

  在陷入绝望之余,弥醯不禁念想起慈祥可亲的佛陀……

  不久,一脸愧疚的弥醯尊者,再一次长跪在佛陀的座前……

  当弥醯羞愧地给佛陀顶礼之时,佛陀正在为众多比丘演说正法。面对一脸憔悴的弥醯比丘,佛陀和大众比丘皆以软语加以慰勉。

  面对遭遇,弥醯觉得自己很无辜:“世尊!当我看到很多师兄弟都去独修,便轻易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为什么我去独修,却以失败而告终呢?”

  佛陀微笑地答道:“弥醯!那是因为你独修的因缘还不具足嘛!”

  弥醯听后满脸疑惑:“世尊!独修还要具备因缘?”

  佛陀说:“当然啦!当因缘不具足,就不能贸然去独修。”

  弥醯问道:“世尊!独修需要具备哪些因缘呢?”

  佛陀开示说,当一个人解脱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提前需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亲近善知识,在善知识的悉心指导和示范下,学会如何修习正法。第二,要遵守律仪,也就是持戒,还要注重威仪,即便对于那些细微的小罪,也是常怀畏怖,不敢有丝毫违犯。第三,需要择法,也就是勤修法理,精择法义,虚怀若谷,求知若渴。第四,需要精进行持,断恶增善;专一坚固,不舍方便。第五,要修习智慧,分别晓了,观万物之无常,知兴衰之因缘。

  弥醯听后,觉得很受用,继续问佛:“世尊!当独修的因缘具足时,在一个人独修之时,修什么样的法门,才能快捷易行呢?”

  佛陀回答说:“当独修的因缘具足后,还要勤修四种法门:一是要修习不净观,‘修恶露,令断欲’。二是要修习慈悲观,‘修慈,令断恚’。三是要修习数息观,‘修息出息入,令断乱念’。四是要修习无常观,‘修无常想,令断我慢’。”

  佛陀最后对弥醯说:“弥醯!当你把上面几条全都做到了,无论到哪里去独修,都是无所障碍,天堑变坦途。弥醯!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形下,就执意跑去独修,岂有不摔跟头的道理呀!”(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盘珪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问题,并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道而来的信徒很多。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珪禅师说:“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  盘珪:“是怎么一个‘...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宣州(今安徽宣城)剌史陆亘大夫(764-834),南泉普愿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南泉禅师晚年在池州传法的时候,与陆亘大夫的关系非常密切。陆亘大夫曾迎请南泉禅师入宣州治所供养、...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昔日,世尊在负弥城随缘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难尊者一起前往波婆城,尊者回答:“是的,世尊!”阿难随即严整衣钵,与诸大众随侍世尊,经末罗城来到波婆城的阇头园。  当时,有位名叫周那(又译纯陀)...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2、福光王子出家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2、福光王子出家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3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3

  民国孙克绳  孙克绳,字念祖,法名果诚,原籍安徽歙县,租住在休宁阳湖村。天生有异兆,十八岁,任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农博教员,一学期。想自己年少,应当求学,坚决辞掉教职,仍然赴南通农校。到达上海,听...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久远之前,梵施国王当政时,有一人砍柴遇狮子追赶,逃跑之中落一深坑中,狮子因紧逼不舍,结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