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解脱的佛陀仍会遭受毁谤?


  因果律可以说是宇宙间一种最佳的“道德公正律”,不止一般人无法逃离因果的大罗网,连解脱的圣者如佛陀也无法逃离因果的业报。

  一位少女未婚却怀孕了,于是她去找在精舍中精修的佛。佛正在为弟子说法,这位怀孕的少女径直走到佛面前,直指着佛说道:“沙门!你害得我好苦啊!你让我怀孕,却恶意地离弃我,我到处找你都找不着,原来你却躲在这里逍遥享福,现在,你总算给我找着了,你说,你将要如何安置我呢?”

  原来,这少女是由外道差遣而来,并未真正怀孕,她只是将脸盆绑在肚子上,伪装有孕在身,以此来毁谤佛,破坏佛的名誉。少女虽然很逼真地质问佛,但是后来还是被佛的弟子发现,揭穿了她的伎俩。

  惊异中的弟子们看到原来是该少女的刻意毁谤才放下心来,但心中仍然升起了一个疑问,为何解脱的圣者如佛,仍会遭受此果报?因此舍利弗就代表诸弟子请示佛,是何因缘致使此女来毁谤佛?

  佛告诉诸弟子说,很久以前,在一座王城中,有一位非常贤德的妇女,人们都称她为“善幻女”。她对修行者非常尊敬,时常予以供养,尤其常常供养两位法师,一位叫“无胜”,一位叫“常观”,无胜法师修行非常精进,德行也很高,因此颇受大家的敬重,至于常观法师,虽然是一个修行者,但世俗的习气仍很重。

  虽然善幻女每日都以相等的供养品来供养两位法师,但在态度上,免不了仍有一般人的分别心,她对常观法师的恭敬,就比不上对无胜法师的周到。

  身受差别待遇的常观法师,因世俗习气甚重,无法体会平常心的道理,因此一股强烈的嫉妒之火油然而生,逢人便到处造谣说,善幻女一定和无胜法师有私通,虽然表面上是同样的供养品,但暗地里一定有分别,虽经劝说,但仍然不停止恶意毁谤造谣。

  佛说到这里,停了一会,问诸弟子道:“你们知道那常观法师是谁吗?就是我的前身。因为曾经恶意毁谤有德的修行者,所以曾堕落地狱数千年,受猛火烧身之苦,我现在虽然已经成功解脱,但余殃未尽,所以仍然得受同样恶意的毁谤!”

  即使是一个解脱的圣者,但因往昔曾经恶意毁谤别人的业力,在经过了极其长远的时间后,终究还是回到自己的身上来,“毁谤者,人恒毁谤之。”因果的纤毫不爽,能不令我们警惕吗?

  常观法师对无胜法师的毁谤是在前世,也许已经过了数千年,然而因果的循环还是报在了他的今生。人生其实是重复的循环,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不论你什么时候种下的恶因,都可能随时报应在你身上,任何人都解脱不了这种因果的循环。

 

点我:

相关文章

佛前供花的功德有多大?将来会得多大的果报?

佛前供花的功德有多大?将来会得多大的果报?

  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想这个脑壳是无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么动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这朵花,就没有把...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有位师兄平时修行很精进,他们单位有一个正职的位置空缺,大家都认为这个正职位置非他这个副职莫属,哪想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上面委派了一个新的正职上任。而他本...

嘎玛仁波切:在团队中,应该提倡学习榜样的精神,而不是突出榜样本人

嘎玛仁波切:在团队中,应该提倡学习榜样的精神,而不是突出榜样本人

  人本就是群居动物,团队就是由一群有共同理念的人组成的。  很少听说不同理念的人能够组成一个团队,所以大家有个共同信仰与共同理念非常重要,这是团队的第一个作用。团队的第二个作用是,团队制度可以传...

初学静坐,如何达到静

初学静坐,如何达到静

    大家不要特别求一个静,姿势坐好,六根不用,眼睛不外视,耳朵听到外界种种音声,虽然非常吵闹,但六根意识不动,与你如同两个世界,毫不相干...

世人以为贪才能富有,施舍才会贫穷,殊不知

世人以为贪才能富有,施舍才会贫穷,殊不知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常有钱,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富可敌国」、「富甲天下」的形容最为恰当,因此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对他来说只是小数目而已,因为他家中珍藏了数不清的珠宝,...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