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18、月光大国王布施头颅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本集是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 18、月光大国王布施头颅。

  久远以前,释迦牟尼佛于瞻部洲作月光大国王,那时国王身体有光,似天人一般美妙,且具足显赫权势、广大财富。一次,国王心中想到:我因前世所积善业方得以安享今世荣华富贵,因此我应励力再造善业。想罢便广告天下言自己欲布施国库财富,将饮食、衣物、珍宝、妙药尽皆施予,所有众生均可各取所需。如此布施令国中百姓皆与国王一道分享财富、安居乐业,月光大国王名声也因之传遍整个大地。

  此时边地也有一小国王名西马森,西马森国王闻听后即心生嫉妒。他向国师普行外道询问道:“如若月光大国王不消失而继续存在,则他名誉定会超胜于我,我之功德权势将全部隐没。你们有何良策应对?”这些普行外道听后就纷纷说道:“此月光大国王以慈心如对父母一般对待众生,我等根本无法伤害他。”国王听后心生不悦,就立刻宣布道:“有能将月光大国王头颅砍下交予我者,我定将一半王位奉送与他,并将公主赐予他作妻子。”

  当时住在山岩中之一凶目婆罗门,听到消息后就答应说自己可担当此任。他于是在七日中苦修护身咒语,又从西马森王那里携带一些口粮,就向月光大国王治下国家奔去。

  此时月光大国王国土出现大地震动、流星陨落等种种恶兆,诸大臣也连做恶梦。此时,护城天女见到凶目婆罗门前来后立即使之陷入疯颠状态,且阻止其进入本国。

  当时有一净居天人于月光大国王梦中说道:“你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之时机现已成熟。”国王醒后即派大臣大月亮到城门口对护城天女捎口信说:“若有人前来万不可阻挡,应使其顺利进城。”大月亮大臣到达城门时,天女显现身体对大臣说道:“有一外地婆罗门欲以恶行断国王头,我未让其进城。”大月亮大臣随即说道:“你所言正是,此人确实能造大违缘,但国王愿意让他进来,故而我等不应抗命。”护城天女无奈之中只好放其入城。 大月亮大臣做七宝质地之头颅五百个,希冀以此劝化凶目婆罗门勿断国王之头。怎奈凶目非要亲取国王头颅,百般劝请亦不听从。他直入王宫后立即索要国王头颅,而月光大国王竟以欢喜心答应,且约定七日后将头颅交付于他。眼见如此景象,大臣大月亮、王妃持地母皆因痛苦揪心以致昏厥而死。于其死后,两人均转生梵天天界。

  月光大国王则向整个国家宣布道:“欲看我布施头颅景观者均可前来。”于是,众多小国国王与臣民便全部集中起来,祈请国王万勿布施自己头颅。但国王心志已定,绝不答应。当其卸下王冠之时,所有世间众人之冠帽全部掉落于地。

  城中后方有一宝藏花园,花园中有一瞻匐树,国王就将头拴于树上,且对凶目婆罗门说道:“砍断我头之后务必将头交于我手上,我要亲自送头给你。以我布施功德愿一切众生皆获无上圆满菩提果。”

 

点我:

相关文章

南怀瑾:打坐的前三秒很重要

南怀瑾:打坐的前三秒很重要

我们打起坐来怎么办?只要信、受、奉、行,信你自己,信佛说的话,自性本空。所以禅宗四祖、五祖提倡金刚经是有道理的,你晓得空就好了嘛!不过不是我们去空它,它本来空——...

观音菩萨拯救癌症垂危病人的奇迹

观音菩萨拯救癌症垂危病人的奇迹

观音菩萨拯救癌症垂危病人的奇迹冯冯去去来来 / 誊录观音菩萨的灵异奇迹,自古以来,多得不可胜数,神异得不可思议。已经有过很多人记录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出苦度厄灵感录...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十回拜正趣菩薩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十回拜正趣菩薩

  参正趣菩萨放大光明  映夺诸相足趾按地震  事佛得普门速行法门  真实如如相大迹回向  正趣菩萨本是东方妙藏世界普胜生佛的胁侍。妙藏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有奇妙的花,有奇妙的果,有奇妙的香,还...

净空法师:七类的供养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如说修行供

净空法师:七类的供养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如说修行供

『供养』,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先把这个名词简单说明一下。「供养」跟布施的意思相同,换句话,是一桩事情。不说布施,说供养,这是一个非常虔诚恭敬的心,这称供养。我们对上...

学生念佛开智慧成就学业(感应二则)

学生念佛开智慧成就学业(感应二则)

一、【学生念佛开智慧 三年专本硕连读】我叫潘美莲,今年50岁。家住南宁市邕宁区。下面我讲一下有关我儿子念佛开智能的感应事例。我儿子今年26岁,现在是广西大学法律系...

【欢喜】佛教中的欢喜是什么意思?

【欢喜】佛教中的欢喜是什么意思?

欢喜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  欢喜,即环境顺意时,心生喜悦。梵语波牟提陀(pramuditā),即接于顺情之境而身心喜悦也。亦特指众生听闻佛陀说法或诸佛名号,而心生欢悦,乃至信受奉行。《中阿含.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