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为修行


我不善饮茶,不懂其中繁芜的讲究和过多的说道。故,与人论茶时,常常没有了发言的权利,只有竖起耳朵,细细聆听的份儿了。茶禅一味,修行一生。懂茶的人常常如是说了,于是,不由自己地对茶生出三分的敬意来。茶与人生竟然可以有一搭?我将信将疑。

家中是有茶的,单位发的,朋友送的,品样颇丰。牛和乐儿常常取来胡乱饮了,我笑他们的行为玷污了品茶的唯美,若说成是“牛饮”更为贴切。自己知道,他们也如我一样,对茶文化是知之不多的。

偶遇闲时,也会开了水,温了盏,取来“铁观音”“碧螺春”,经心地泡制,然后坐于窗前,一边听舒缓的音乐,一边小呷一口清茶,细细地品了,用心去咂,也是能品得其中的清香和苦涩后的甘醇来的。因此,常常自豪,常常自以为是。

自古就有“禅茶一味”的说法,但茶与佛教究是何种因缘却是不懂。去书店看书,得知其真意,欣然笔录,作为记忆。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由于教义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很快就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要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以求解脱,更有跏跌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之要求。故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戒,又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而茶因具有清心、陶情、去杂、生精之功效,便成了符合这许多需求的佳饮之一。

茶,具有三德:一是坐禅通夜不眠,二是满腹时能有助消化,三是可抑制性欲。又佛家的坐禅讲究五调,即:调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故饮茶最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茶,也因此成了佛教的“神物”。

宿舍的后街有一茶院,客人并不多,不曾坐过,路过时看到茶院的招牌——禅茶一地,生出好奇来,驻足看去,但见:落地窗户内排摆了诸多的茶桌,坐椅考究,茶盏、套具,图案精美,一溜竹罐整齐地排列在吧台上,想,其内一定是盛装了各地的香茶精品吧。听邻居说,开店的老者是个俗家弟子,不为挣钱,但求消遣,喜欢邀三五文人墨客坐了,尽兴书画之余,品茶悟道,乐在其中。我不曾有过开茶院那老者样的闲情,至少现在没有,也许日后退休闲居家中,也会如老者一样,生出闲情,舞弄出些关于茶的禅悟和花样来的?却是不知了。

苦乐人生,人生满是苦乐。人贵在自身的修行,如品茶一样,苦中有甘,甜中藏涩,一切用平常心去看待,让心沉静,认真面对所遇的杂事,细品人生的五味,便获得释然、超脱,累会不倦,烦会不恼,不温不火,心欣然也。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从此可现,那一味的禅茶,其真正的妙用,却是在于指点人生的修行吧!

点我:
标签: 禅茶文化

相关文章

以茶为媒,追求所爱 。

以茶为媒,追求所爱 。

茶已有千年文化,同一杯茶,文人看风月,哲人看人生,市井看流言;佛家看空,痴人看怨,恋人看情。 为爱可以付出,为茶可以付出一切,以茶的媒介,以茶增情。约Ta共品一杯茶。和她在茶中沉迷,醉在茶里的女子一如...

茶性本洁—“洗茶”的误解

茶性本洁—“洗茶”的误解

茶性本洁   刚刚开始学茶的朋友往往听说,第一道水是洗茶。什么茶要洗?怎么洗?     其实,洗茶这个词本身就可说是一种谬误。茶性本洁,和蔬菜水果不...

唯茶,平复燥灼   唯香,定心闲情

唯茶,平复燥灼 唯香,定心闲情

禅茶 • 凡朴香生活...

这样的茶千万别喝,不养生还易致病

这样的茶千万别喝,不养生还易致病

民间流传着“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的谚语,可见茶对人的保健作用非同一般~但是,关于喝茶,你也许还有一些知识并不了解,尤其是哪些茶千万不能喝?怎么泡茶更养生?这九种茶不能喝变质茶茶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湿...

还中国禅茶文化之原貌

还中国禅茶文化之原貌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文/金易明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清更新。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吴承恩当下的人们,似乎对禅学和茶的关系,特别的兴趣盎然。尤其是在白领阶层,“茶禅一味”之...

春季怎样喝茶

春季怎样喝茶

    想通过喝茶养生,就得对茶有所了解。每种茶的性质不同,一定要选适合 自己的茶。比如,人人都说绿茶抗氧化功效好,但体寒的人喝了,反而会感到不 适。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