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为修行


我不善饮茶,不懂其中繁芜的讲究和过多的说道。故,与人论茶时,常常没有了发言的权利,只有竖起耳朵,细细聆听的份儿了。茶禅一味,修行一生。懂茶的人常常如是说了,于是,不由自己地对茶生出三分的敬意来。茶与人生竟然可以有一搭?我将信将疑。

家中是有茶的,单位发的,朋友送的,品样颇丰。牛和乐儿常常取来胡乱饮了,我笑他们的行为玷污了品茶的唯美,若说成是“牛饮”更为贴切。自己知道,他们也如我一样,对茶文化是知之不多的。

偶遇闲时,也会开了水,温了盏,取来“铁观音”“碧螺春”,经心地泡制,然后坐于窗前,一边听舒缓的音乐,一边小呷一口清茶,细细地品了,用心去咂,也是能品得其中的清香和苦涩后的甘醇来的。因此,常常自豪,常常自以为是。

自古就有“禅茶一味”的说法,但茶与佛教究是何种因缘却是不懂。去书店看书,得知其真意,欣然笔录,作为记忆。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由于教义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很快就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要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以求解脱,更有跏跌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之要求。故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戒,又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而茶因具有清心、陶情、去杂、生精之功效,便成了符合这许多需求的佳饮之一。

茶,具有三德:一是坐禅通夜不眠,二是满腹时能有助消化,三是可抑制性欲。又佛家的坐禅讲究五调,即:调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故饮茶最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茶,也因此成了佛教的“神物”。

宿舍的后街有一茶院,客人并不多,不曾坐过,路过时看到茶院的招牌——禅茶一地,生出好奇来,驻足看去,但见:落地窗户内排摆了诸多的茶桌,坐椅考究,茶盏、套具,图案精美,一溜竹罐整齐地排列在吧台上,想,其内一定是盛装了各地的香茶精品吧。听邻居说,开店的老者是个俗家弟子,不为挣钱,但求消遣,喜欢邀三五文人墨客坐了,尽兴书画之余,品茶悟道,乐在其中。我不曾有过开茶院那老者样的闲情,至少现在没有,也许日后退休闲居家中,也会如老者一样,生出闲情,舞弄出些关于茶的禅悟和花样来的?却是不知了。

苦乐人生,人生满是苦乐。人贵在自身的修行,如品茶一样,苦中有甘,甜中藏涩,一切用平常心去看待,让心沉静,认真面对所遇的杂事,细品人生的五味,便获得释然、超脱,累会不倦,烦会不恼,不温不火,心欣然也。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从此可现,那一味的禅茶,其真正的妙用,却是在于指点人生的修行吧!

点我:
标签: 禅茶文化

相关文章

一碗白粥 十种好处

一碗白粥 十种好处

佛经上说“粥有十利”,这十种好处是:一、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能够让人的面容丰满有光泽。二、增力,吃粥能够滋补羸弱的身体,增长气力。三、益寿,吃粥能够补养人体的所需,增加寿命。四、安乐,吃粥能够促朝进...

沉香,让生活更有品味!

沉香,让生活更有品味!

品茶品茶 • 凡朴香生活...

它可刮油降脂清肠 常吃更能保护心血管!

它可刮油降脂清肠 常吃更能保护心血管!

经常吃些降脂清肠的食物,不仅能排除油腻,更能保护心血管,防止“三高”...

调和脾胃生津润燥就选它 几乎能和所有食物相应

调和脾胃生津润燥就选它 几乎能和所有食物相应

豆腐(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闫秀勇)关于豆腐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淮南王刘安与八公的故事。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城关,...

趣闻轶事|织田信长强取兰奢待

趣闻轶事|织田信长强取兰奢待

兰奢待 日本东大寺 • 凡朴香生活...

酥炸蟹味菇玉米粒的做法(内附视频)

酥炸蟹味菇玉米粒的做法(内附视频)

酥炸蟹味菇玉米粒的做法(视频版) 酥炸蟹味菇玉米粒的做法(文字版)  原料:  蟹味菇、玉米粒、酥炸粉。  调料:  椒盐粉。  做法:  1、蟹味菇切去根部洗净沥干水分,倒入容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