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苦不涩不是茶,是真的吗?

不苦不涩不是茶,是真的吗?

“不苦不涩不是茶。”这是许多茶友时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相信喝茶的朋友们也会在平常遇到这个问题:灰常灰常贵的茶,竟然喝起来不仅是不苦也不涩,而且还很淡。那很多人就会纳闷了,这个茶这么淡,值这么多钱吗?

茶汤的构成物质是什么?

茶多酚:重量占干茶约18%~36%,是茶汤苦味和涩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茶汤浓度的构成。苦味很好理解,涩味则是口腔中感到干燥、收敛的一种感觉。

咖啡碱:重量占干茶约3%~5%,带着苦味。茶叶中含量最高的一种生物碱,此外茶叶中还有少量可可碱和茶叶碱。

茶氨酸:重量占干茶约1%~2%,具有焦糖香味和类似味精的鲜爽味,能缓解差的苦涩味,增强甜味。

茶汤中大部分的苦味和涩味都来自茶多酚与咖啡碱,便宜的茶,往往苦涩,让人觉得味浓,而贵的茶,没那么苦涩了,却让人觉得味淡。

那这些物质在茶叶中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茶多酚含量:春茶<夏茶,嫩叶<老叶

咖啡碱含量:春茶<夏茶,嫩叶>老叶

茶氨酸含量:春茶>夏茶,嫩叶>老叶

看到这里,大家就恍然大悟了,很多贵的茶往往春季采摘,而且采得特别细嫩,茶多酚和咖啡碱这样的苦味物质少,而茶氨酸含量高,苦涩对口腔形成的刺激性小了,自然就感觉淡了。

但是要注意一点就是,淡并不意味着寡薄,一个茶除了浓淡,还要看它的口感是否顺滑,香气、滋味是否有层次,回甘的快慢,喉底的韵味等等。

所以,我们通常说的浓淡其实并不是茶叶真正的浓淡,仅是苦涩物质而已,浓度应该是茶叶内含物质含量和丰富程度的总和。

人人都想买到价格适中、品质有保障的好茶,那么就要注意以下几点了。

1.无异味、水味

一个茶若是有自烟焦味、霉味、包装的油墨味等,肯定不好喝,还对身体有害,这样的茶千万不能选购!

水味则是指茶汤的寡薄味,让人感觉到茶水分离,茶味并没有进入到水里去,哪怕又浓又苦涩,但仍能感觉到明显的水味,是劣质茶的表现。

2.茶汤干净、透亮

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茶叶的制作工艺优良,断碎较少。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3.苦涩味可以有,但很快散去

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是茶的本性,但关键在于能否快递散去。如苦涩味一直留在口腔中,让人感觉舌面收敛,甚至口干舌燥,不是什么好茶。

4.叶底鲜活、柔亮

好茶的叶底,无论是六大茶类的哪一种,鲜活是共同的特征。叶片捏起来柔滑有弹性,说明茶青品质好,茶的制作工艺好,没有把茶做死。

5.正规厂家,品质认证

摆在路边路边一麻袋的散茶,不知道有多少灰尘,你敢喝吗?选购茶叶不一定要贵,但千万认准正规的品牌,最基本的是有生产许可证、相关执行标准,好一些的有有机认证、农残检测、地理保护标示等等。

(来源:中国茶文化知识)

上微信、易信关注【网易佛学】公众号,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网易佛学】频道。获取更多资讯,了解佛学动态,精华尽在【网易佛学】。

标签: 禅茶文化
阅读剩余的1%

相关文章

茶道偶遇香道的邂逅

茶道偶遇香道的邂逅

茶气与香气的结合香艺师点起一炉上好的沉香,茶艺师静心素手,一套完整的茶艺一气呵成,炉中升起的袅袅细香,与悬壶高冲激起的茶烟相结合。一时间,屋内盈溢着沉香与茶香,沁人心脾。茶 • 凡朴香生活...

最容易混淆的茶文化

最容易混淆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不经过几年的苦学精进,很难成为高手。有些在茶圈混迹多年的朋友,也会经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今天,就整理部分最容易混淆的茶知识来跟大家分享。 茶 • 凡朴香生活...

四季茶饮有讲究,春夏秋冬该喝什么茶?

四季茶饮有讲究,春夏秋冬该喝什么茶?

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话说明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然而人们只知道饮茶很有乐趣,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却不知道饮茶还有学问,如不同季节饮什么茶就大有讲究。医学主张:...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淡,是茶的品质。即使再浓的茶,也会有淡淡的清香,也能看到它淡雾轻摇的身姿。茶是饮中贵族,具有形而上的品格。   茶和粥的区别,就像天和地、云和尘的对比一样。所以,即使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