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物一心不相离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Green Tea Inspiration at Hibiki-an 8

茶禅一味是领悟     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     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微笑,遂有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南北朝时由达摩传来中国。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其事近诞,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义。嗣后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演至唐代,而禅文化兴起。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于语言历史而有禅话、禅史、语录、灯录;于文学艺术而有禅文、禅诗、禅乐、禅画;于建筑工艺而有禅寺、禅塔、禅室、禅具;于学术思想而有禅理、禅学、禅道、禅风。禅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之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多矣。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扣冰也曾吃茶去

扣冰也曾吃茶去

       一个盛世行将就木之际,往往大师辈出。中国历史走到唐末、五代,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彻悟人生、参透佛法的高僧大德。在这接踵走来的队伍中,有两位以茶参禅的禅师,...

茶再好也要换着喝!一天3个时段各有“最佳养生茶”

茶再好也要换着喝!一天3个时段各有“最佳养生茶”

根据一天中身体的不同状态,喝不同种类的茶会更健康。...

喝一杯清茶 品一种生活

喝一杯清茶 品一种生活

放下挂碍,静下心来,捧杯清茶,看兰芽玉蕊,枝舒叶展,浮沉舞蹈,千姿百...

不苦不涩不是茶,是真的吗?

不苦不涩不是茶,是真的吗?

“不苦不涩不是茶。”这是许多茶友时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相信喝茶的朋友们也会在平常遇到这个问题:灰常灰常贵的茶,竟然喝起来不仅是不苦也不涩,而且还很淡。那很多人就会纳闷了,这个茶这么淡,值这么多钱吗?茶汤...

香、禅、茶的生活美学

香、禅、茶的生活美学

这番香史。 香道 • 凡朴香生活...

禅茶文化: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