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养生:茶道易抒人道难语 茶




随心所至,随情而动,随性而归
    茶,乃自然植物,集天地灵气,待拔嫩牙绿,后精工制作,取泉眼清澈沸腾,绿珠藏紫砂,待到倾情注,调戏绿浮尘,暗香鸣腹鼓。春秋茶绿香满魂,入口品茗品世事。悠乐轻奏,和茶闲情,闭目醉闻醒心神。茶道,人道。清者自清,浊自沉香。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茶马古道红尘滚,人道沧桑几度春?品茗醉心何需酒,茶香墨香魂里香。管它个烦忧缠绕,理它个心事落寞,茶道千里陪人道,自我逍遥在世道。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谛,迎风,听雪,雾茶,轻音,文瘾,苦煞,难奈,提笔,潦草。     王安石登游宝公塔,劳累之余放纵心境,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江月隐去,昏昼不分,后在寺中投宿,听老鼠走动的声音,寒鸦飞上飞下的杂乱,诗人与禅师对坐,进入涅盘境界,浑然入寂,相对两忘言。分不清谁是主人,谁是客人,双双进入禅境。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茶荷中,取一丝静谧,索几点俨绿的茶梗,茶叶,是乳白滑润的定瓷茶壶,还是小巧玲珑的宜兴紫砂壶?你爱极了这套茶具,这套程序,你看朵朵嫩芽,缓缓舒展,或恰如雀舌,或旗枪交错。举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稍觉茶韵清苦,于是在这蒸腾着氤氲烟雾中,你不知不觉陷入一种无际的遐思,一种无意识的与物同体的境况。     泡的什么茶,砌的什么水,用的什么杯,都不再重要,心容天地万物。     心,是一个无边的容器,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     随心所至,随情而动,随性而归。     如果我们更注重事情的过程而非结果,意料之外的收获会让我们更有收益,且身心皆清爽,智慧更着光。       道亦有道,道为方向,方法,方式。聚:气,色,味,心,神,禅,悟,觉为一体。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茶道易抒,人道难语。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幽幽不尽茶与禅

幽幽不尽茶与禅

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由于久坐疲累,眼皮无法张开,因此撕下眼皮,丢弃在地上。而在丢弃眼皮的地方,竟然长出一株矮树。达摩祖师的弟子们,摘下矮树上的绿叶,酿制成水饮用,竟能保持禅...

什么决定了茶叶耐不耐泡?

什么决定了茶叶耐不耐泡?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没有人真的认为耐泡度值得讨论,都是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

每个人品茶都是独特一禅

每个人品茶都是独特一禅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每个人品茶,都是独特一禅,有人喝的浓一点,有人喝的淡一点。禅也如此,每个人智慧深浅不同,驾驭能力不同,喝茶时的领悟就会不一样。禅,用文字来描述的话即是静虑,静虑是一种清...

茶味与禅味

茶味与禅味

     佛门有一句禅语:茶禅一味。           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

揭秘:泡茶你为啥泡不出别人的味?

揭秘:泡茶你为啥泡不出别人的味?

很多茶友都有这样的困扰:为什么同样的茶叶,同样的茶具,同样的水,我泡的茶就是没有别人...

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举行 促两岸茶文化交流

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举行 促两岸茶文化交流

2016年11月17日-18日,一年一度的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在中华武夷茶博园举行,来自日、韩、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一路” 国家以及海峡两岸三地佛教界、文化界、茶学界精英齐聚武夷山,凭借“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