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与饮茶:茶具的发展过程

  
 
  作为茶叶之乡的我国,茶具历史也十分悠久。茶具文化也是茶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大约可推陶土制的缶,类似今天四川、云南的烤茶罐,它既可用来煮茶,也可作盛具用。虽形状古朴,但笨重粗糙。西汉以来出现了釉陶茶具,外表光亮平滑,且色彩鲜艳,初现了茶具的艺术性。唐代时,以陶瓷茶具为主,同时贵族、富家也出现了金、银、铜、锡等金属茶具。宋代斗茶用的茶具,以黑釉盏为主。元代时青白釉茶具较多,明代中叶出现了紫砂壶。至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相继问世。近代,则有了玻璃茶具和搪瓷茶具。我国的茶具林林共总、仪态万千,茶具艺术绚丽多姿。
  
  茶具和饮茶方式的关系相当密切。
  
  唐宋时的饮茶方法,是将鲜叶蒸熟后,经捣碎做成饼,再用绳子串起烘干,称茶饼或饼茶。喝茶时由喝茶人将饼茶碾成碎末(也称末茶)放在锅里煎煮,以让茶叶充分渗透再喝,因而当时的茶具十分繁杂。茶圣陆羽在其《茶经四之器》中就列举了共计二十八种茶具。除常用的煮茶、饮茶、贮茶的茶具外,还有用以碾茶的茶具:茶碾和茶罗。
  
  茶碾为碾茶之工具。有木质茶碾和石质茶碾。木质茶碾用质地坚硬细密且无异味的木材制成。上等者为橘木,次为梨木、桑木、桐木等。此种木茶碾由碾盘和碾堕组成。碾盘外形四方,中间剜空成圆孔,正好容堕。碾堕是一块圆木,在中间安上轮。碾茶时以手持轴转动碾堕,靠碾堕与碾盘间的挤压来碾碎茶饼。
  
  茶罗即筛子,茶圣陆羽称之为罗合。罗合的罗圈是用竹子或杉木经烘烤弯曲而成,圈面上涂刷油漆。罗面是用细纱绢制成。罗(筛)茶末时,要加上盖,以免茶末飘散。宋代茶罗的罗圈,考究的用金银制成,罗面则采用四川鹅溪所产的细画绢制成。当时的品茶者,多用茶碾和茶罗自碾自罗。
  
  唐宋以来,茶具依其质地不同,可分为陶土茶具。瓷质茶具、漆器茶具、金属茶具。玻璃茶具、竹木茶具等。而在宋代时,瓷质茶具的生产异常繁荣,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瓷茶具。当时著名的瓷窑有:杭州官窑。浙江龙泉哥窑、河南汝州汝窑、河南钧州钧窑、河北定州定窑等五大名窑。中国的茶具发展历来是与陶瓷器的发展切切相关的。
  
  唐宋时因采用煎煮茶汁,故煎水壶以金属制品较多,且以金银为优,同时还以茶瓶煎水,亦称煎水瓶。
  
  随着制茶、饮茶风尚的变迁,从唐宋时的将茶饼研碎煎煮,至元代时用鲜叶放在锅里蒸制成整片叶子的散条(亦称蒸青散条)煎煮,至明代时则将蒸青进一步改为炒青,饮茶方法也由煮饮变为泡饮。故茶具除原有的茶盏、茶杯外,明代时又出现了专为品茶而用的茶壶,从此盏与壶成为最基本的茶具。
  
  明清清茶条具讲究精工细作,注重装饰,茶具上的文化气息已愈来愈浓厚。清代,茶具的制作更是进入了色彩纷呈、空前绝后的时期。制作茶具的主要材料,陶制茶具和瓷制茶具则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陶器两大系列。
  
  中国茶具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创新,其艺术性不断地增强,具很高的审美价值。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同时欣赏各式茶具,也就成为品茶的自然衍生,成为了一种温馨愉悦的审美过程。
点我:
标签: 禅茶茶具

相关文章

佛堂祈福

佛堂祈福

佛源自古印度梵语,意思是智者、觉者,智是通达圆满的智慧,觉是体悟世间本质。普通人一般都会礼敬佛菩萨、承事佛陀,如擦拭佛像,供养香花,燃灯换水等表达自己对于佛的尊敬、顶礼,达到忏悔自己所造之业,以灭障消...

肠道疾病一杯茶搞定

肠道疾病一杯茶搞定

天气越来越凉,各地区的气温飘忽不定容易导致人们感冒甚至腹泻。为预防腹泻,建议大家可以...

这几种茶千万不要再买了!

这几种茶千万不要再买了!

我们平常买菜的时候,一般都会货比三家,对于小编这种选择恐惧症的人来说,还会因为几毛钱而反复选择。同样的,买茶时很多人也会学着对比,不过其中就有一些价格便宜,卖相还十分好的茶误导着消费者。其实里面就有不...

茶叶中到底有多少营养物质

茶叶中到底有多少营养物质

新鲜的茶叶中含有75-80%的水及20-25%干物质。但是就在这25%的干物质中含有成千上万的天然营养元素,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天然色素、脂肪酸等。茶叶中...

【禅宗文化】茶,最能清心也

【禅宗文化】茶,最能清心也

茶,东方古老的饮品,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散发着不同的滋味,抒发着不同的情感。老朋友相聚,泡一壶茶,侃侃过去的事情和友谊,相洽甚欢。茶,能最贴切做情感的纽带。远亲近邻造访,沏一壶茶,拉拉家常,叙叙旧,摆摆龙...

当下,是一道窄窄的茶席

当下,是一道窄窄的茶席

茶席 • 凡朴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