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茶道的起源

  
  寺院茶道的兴起,最初起源于僧人们的坐禅。僧人们坐禅时晚上不吃斋,又需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所以饮茶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办法。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而茶道的发源地是中国。当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寺院中还未有饮茶之风。
  
  饮茶最初为药用, 是民间的产物,而后经陆羽对其进行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种茶、采茶、煮茶、品茶的方法,并赋予茶艺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才形成最初的茶道。也许因为陆羽曾是僧人,后来交往中的好友也有许多僧人,如曾收养过陆羽的积公禅师,还有陆羽最交心的朋友诗僧皎然(他们在陆羽对茶道的研究上都给予了很多的帮助),陆羽的茶道逐渐传入寺院。反过来,由于寺院特殊的生活习惯,陆羽的茶道也渐渐被许多僧人所接受。唐人封演所著《封氏见闻记》说: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少眠。南人好饮茶,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隶、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幅。
  
   有常伯熊者,又因陆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可见,自寺院茶道兴起之后,饮茶之风从南方传到北方,沿街都是茶馆。无论民间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好饮茶。
  
  饮茶对于僧人,即可提神,又可领悟佛性。茶的俭朴,让人矜守俭德,不去贪图享乐;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水的清香,让人尤如喝进了大自然的精华,换来脑清意爽,生出缕缕佛国美景。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茶禅一味。
  
  寺院茶道也称寺院茶礼,有一套很严格的程序。寺院专设茶堂、茶寮作为以茶礼宾的礼物,专门配备茶头,施茶僧职位,用以接待、礼敬宾客。寺院大量用茶以供养三宝(佛、法、僧),并以茶招待香客。寺院在职事变更上,都要举行饮茶仪式,且有一定的规则程序。寺院茶礼有极为周祥的规定:有安排茶事的专职人员、茶事的固定程式、严格的等级、不同的规模运用于不同的场合。茶礼构成佛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名刹出名茶,自古有之。名刹多位于名山,名山多在深山云雾之中,即有野生之茶树,也宜于一般茶树的种植,如武夷岩茶就极负盛名。许多寺院都自种自饮,还可用来招待香客,为之解除疲乏。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就曾以自种之茶招待陶渊明,吟诗饮茶,叙事谈经,终日不倦。
点我:
标签: 禅茶程序

相关文章

喝茶竟然也分季节?春季喝什么茶为宜

喝茶竟然也分季节?春季喝什么茶为宜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中医认为,茶叶上可...

以茶待客有讲究,如何倒茶不失礼?

以茶待客有讲究,如何倒茶不失礼?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俗话说“倒茶七分满就好,‘杯满就欺人’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也应该是这样,这样一杯滚烫的茶汤,让客人从何下手呢?日常生活中,居家待客时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些该有...

禅堂中的茶道

禅堂中的茶道

         茶道是从中国禅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这不仅因为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而且从文献中看,唐代禅门吃茶之风极其普遍,...

还中国禅茶文化之原貌

还中国禅茶文化之原貌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文/金易明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清更新。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吴承恩当下的人们,似乎对禅学和茶的关系,特别的兴趣盎然。尤其是在白领阶层,“茶禅一味”之...

健康+减肥!冬季喝普洱茶需要注意三点

健康+减肥!冬季喝普洱茶需要注意三点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厦门竹缘阁普洱茶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日常饮品之一,具有降血压、养胃、降脂、解酒、减肥等功效,有很好的保健效果,不论是自己喝还是赠送亲友,都是不错的选择。中医认为,冬季属干燥、阴...

美白又美味!这道茶一定要喝

美白又美味!这道茶一定要喝

柠檬泡茶具有美白的功效。柠檬红茶就更加可口了。在炎热的季节里,自己泡一杯柠檬红茶,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