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舍利弗曾为蛇身

  有一次,某位施主送了一些很好的食物到僧团,那时有些年轻的比丘出门托钵去了,而几位长老比丘已托钵回来。施主就把食物平分供养僧众,长老尊者当然都有一份,不在精舍的年轻比丘也各留一份。但是,佛陀有规定“不残食戒”也就是当天的食物一定要当天吃完,过了中午就不能吃了。

  其中和舍利弗同住一间的一位年轻比丘还没回来,可是时间已快要过午了,有人向舍利弗建议说:“长老,眼看时间就要过午了,您为年轻比丘留的这一份,留着也是浪费掉,不如您把它用了。”舍利弗想想也是有道理啊!因为过了正午,这食物就不能吃了,丢掉又很可惜,于是舍利弗就把那一份必须咀嚼的食物也吃了。

  正当他吃完时,那位年轻的比丘回来了,舍利弗就告诉他:“哎呀!你回来晚了,某某长者送来美食,本来也帮你留了一份,可是你太晚回来了,所以我就吃了。”年轻的比丘听了心里很不欢喜就回他一句:“好吃的东西,大家当然都想吃。”

  舍利弗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他觉得只因为吃了他那份就被说得这么难听,好像说他很馋嘴一样;舍利弗就回应他:“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要吃需要咀嚼的食物!”

  从那时候起,不管是早上或中午,他真的都不再吃须经过咀嚼的食物。时间久了,大家都很为他的身体担心,心想:长老为了这件事而拒绝食物,要如何是好呢?大家就议论纷纷。佛陀看到三三两两的比丘在那儿交头接耳,即问道:“你们在讨论些什么呢?”其中一位弟子就如实向佛陀报告。

  佛陀说:“这是舍利弗的余习未尽啊,在久远劫前,有一个人不小心踩到一条蛇的尾巴,蛇回过头咬了他一口!没多久,那个人的脚就肿起来了。家人很着急,赶紧请医生来,医生看了之后说:“这是被毒蛇咬伤的,治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那条蛇抓回来,让它把毒液吸回去,他就不会有生命危险:另外则须以药物治疗,不过时间上可能要比较长。这两种方法让你们选吧!”

  家属觉得让蛇再把毒液吸回去,这方法最快了,于是就把那条蛇抓了回来,医生想尽办法要使蛇舔回毒液,但是那条蛇不肯就是不肯。大家又想了一个办法:生起一堆火要逼它就范。但是,蛇宁可爬入火坑也不愿意把毒舔回去。医生看到这种情形,赶紧把蛇拨开,不得已才用药物为伤者治疗。

  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又向比丘们说:“你们知道吗?当时那条蛇就是现在的舍利弗,那位医生就是我。当时那条蛇宁死也不肯吞下一口闷气,现在的舍利弗和当时毒蛇的习性不是一样吗?年轻比丘轻轻的一句:‘好吃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想吃!’他听了就不愿再吞食必须咀嚼的食物,这种习气不是很像吗?”

  舍利弗经过累世的修行,他的智慧那么高,平常说的话哪一句没有道理?平常哪一种是非看不开呢?但也仍有余习存在。凡人也是这样,人我是非在别人身上时,我们都看得很清楚,但是,若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时,却往往解不开,这是凡夫之所以为凡夫的习气,这些无明习气若能去除,那么距离成佛的目标就不远了。

  由此可知,我们要常常警惕自己——当是非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们可以排解,可是要记得反问自己,若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我们是否能够突破?修行就是要修到既能排解他人的烦恼,也能扫除自己的烦恼,这才是真学佛者,也才是真正超凡的人!

  所以,我常说离开人群没有什么法可修,在人群中才会有很多烦恼让我们磨练;学佛,就是要看得开、放得下,修行就是要去除烦恼、净化自己的心思,烦恼习气尽除才是真正的“证果”,真正开智慧的人。(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观世音菩萨故事::史丞相不识观音

观世音菩萨故事::史丞相不识观音

  宋高宗绍兴年间,四明人史诰来游普陀山。一日他与同行程某前往潮音洞紫竹林礼拜观音大士,他们来到了潮音洞,只见此地背山处紫竹繁茂,濒海则巉岩突兀,境观绝为清净,于是他们在清净亭中闲坐用茶。这时,有...

虚云老和尚弟子火化自己,震惊世人的传奇事迹

虚云老和尚弟子火化自己,震惊世人的传奇事迹

  虚云老和尚弟子火化自己,震惊世人的传奇事迹    仁禅法师讲公案  民国期间,虚云老和尚有个弟子叫具行和尚,也叫日辩大师,原来是云南人。因为家贫,就去虚云老和尚的鸡足山祝圣寺做事。  后来他二...

三世宿命通,一世被砍死,一世被拍死

三世宿命通,一世被砍死,一世被拍死

  在人间按:看虚云老和尚的开示,绝对是一种享受o(∩_∩)o...要说谁活得最明白,要算是得了宿命通的人啦!可他咋还这郁闷呢?您请看:  明因识果 看破放下  虚云和尚云居山乙未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佛教故事:佛陀是否存在?

佛教故事:佛陀是否存在?

  关于佛陀是否存在,曾经也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某国王故意刁难一位比丘:“你跟佛陀又不是同一时代,也没有见过佛陀,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呢?”  比丘反问道:“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 ...

杀生恶报:戒牛鬼哀的秋浦优人(32-33)《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戒牛鬼哀的秋浦优人(32-33)《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 杀生恶报篇 第二章 食牛戒牛】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内容:  32.戒牛鬼哀的...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十七回拜法寶髻長者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十七回拜法寶髻長者

  参狮子宫法宝髻长者  重叠妙阁十界施十宝  前因蕴积智藏得此果  福德宝藏得离愚痴行  这时,善财童子从明智居士那里,听闻到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之后,子是便游那福德的大海,细加玩味,耕耘那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