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行住坐卧、作事和言语中修止观呢?

达空法师:如何在行住坐卧、作事和言语中修止观呢?

  在行中、住中、坐中、卧中、作事中、言语中修止观,先要观应行不应行,然后再修止、修观。要明确为何等事而修法?如果是被烦恼所驱使,或者是随杀、盗、淫、妄等不善事,或者放逸、无记而修,即不应行。

  如果是为做善事、有利益的事,为听经闻法,诵经礼佛,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如法事而修,即应行。

  如何在行中、住中、坐中、卧中、作事中、言语中修止呢?在历以上六事缘时,应知因为此六缘之故,会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如果明白历六缘时的心念及六缘中的一切法都因心而起,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若无一法可得,则妄念不生,这样即为修止。

  以行为例,在行的当下,将心念专注在行上,不起行走之念、也不起所行之足和所行之路的分别妄想,在住中、坐中、卧中、作事中、言语中修止的方法,也是如此,不起一念的妄想,就是修止。

  如何在行中、住中、坐中、卧中、作事中、言语中修观呢?应知由于心动,所以有行、住、坐、卧、作事、言语六种行为,因为这些事缘的缘故,会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

  如果能够返观行、住、坐、卧、作事、言语时的自心,于其中不见相貌,知道做的人和所做的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虚幻不真实,无自性,毕竟空寂,了不可得,念念与空、无我相应,就是修观。

摘自:达空法师《略说小止观正修止观》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说受戒居士要远离这4种恶人

佛说受戒居士要远离这4种恶人

【经典介绍】   《优婆塞戒经》,七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善生经》、《优婆塞戒本》。系佛为善生说大乘优婆塞戒(在家戒),并围绕此展开,说明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全经内容分集会、发菩提心、悲、解...

佛经经典名句精选

佛经经典名句精选

佛经经典名句精选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

如何让心灵减少痛苦获得快乐

如何让心灵减少痛苦获得快乐

网友:请教师父,有些人生活安逸却心灵脆弱,是因为要求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吗? 学诚法师:缺少信念,在苦难甚至困难面前便很容易倒下。 网友:法师,最近总是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痛苦不堪,我才20岁,似乎陷...

对治初心粗乱有三种修止法和两种修观法

对治初心粗乱有三种修止法和两种修观法

  五种修止观中,第一是对治初心粗乱修止观,有三种修止法和二种修观法。智者大师说:今明修止观有二意:一者修止,自有三种:一者系缘守境止。所谓系心鼻端、脐间等处,令心不散。故经云:系心不放逸,...

一位大德的禅语:句句都是觉者的忠告

一位大德的禅语:句句都是觉者的忠告

卍------------------------------------------------卍1·好好管教您自己,不要管别人。2·与其说是别人...

从蓝毗尼到拘尸那迦

从蓝毗尼到拘尸那迦

2500多年前,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恒河平原上,佛教的创始人佛陀(即释迦牟尼佛)曾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传教布道,深刻影响了后人的信仰与文明。至今,恒河平原上还留存有为数不多的佛陀传教遗迹。本文作者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