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的三个境界

达照法师:临终关怀的三个境界

佛法里面关于临终的关怀,老人关怀有三个层面的境界:

  1.正面关怀

  第一种叫正面关怀。我们大家学的临终助念都是正面关怀,就是你到老了,到死了,没办法了,自己无能为力了,大家帮助你一把,度过难关不要再轮回,通常是指这一种人。诸位,通常是指这种人;或者说末法时期靠这种可能最可靠,因为末法时期你靠自己也很难解决。

  2.自我关怀

  但是,大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或者大乘佛法的初学,他对自己的自利是很重要的,你自己要有受用。所以第二种的关怀叫自我关怀。

  最好你们都要学会自我关怀,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不知道在哪里死,不知道以什么方式死,万一死的时候身边都没有人,24小时才被发现,你还等谁助念啊,是吧?你不敢保证说我死的时候,像你们昨天这样子,可以躺在那里,先把什么都弄好了,然后再死,那你是牛的。

  大部分做不到,所以你一定要自己保证,最起码自我关怀。过去祖师非常自在,做了很好的榜样,自我关怀就是他在临终的时候,无论多苦,他自己都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

  有个老和尚在临终的时候,在深山老林里面一个茅棚当中,一个人死了,没人知道。他在床头上就写了一首诗:寻思访道事堪伤,今日独卧涅槃堂,门无过客窗无纸,炉有寒灰席上霜,多凄惨啊!

  门无过客,窗上都没有纸,炉上还有寒灰,草席上还有霜,那个茅棚还是漏的,漏雨都漏到他床上了,你说我们如果面对这样的死亡是不是很凄惨?后面的笔锋一转说:老僧自有安心法,八苦交煎又何妨,厉害吧?这就是自我关怀。就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只寄希望于阿弥陀佛就可以了,这是第二种。

  所以一个出家修行的人,或者说我们大家自认为是修行的人,最起码我们要追求自己达到自我关怀的水平。对净土的信仰,你是随时相信一定能往生,这是信的层面。我说的追求自己关怀是功夫,是行的层面,就是你要功夫做到做不到坐脱立亡,至少我们也八苦交煎又何妨!

  3.反向关怀

  第三种最厉害的是大乘佛法,叫反向关怀。反向关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当你要死的时候,要临终的时候,你不要指望别人来给你助念,你要帮助活着的人助念,你要关怀那些活着的人。为什么?因为你要走了,你亲子会心疼,他们舍不得,他们舍不得就难受啊,难受就被痛苦的业风吹跑了。那怎么办?你要把他们劝说好,你告诉他们说我往生极乐世界了,我一去马上回来带你,你不要哭,你要告诉他们,把他们全安慰好了以后自己再走,这叫反向关怀。

  释迦牟尼佛做了很好的榜样。他在临终的时候,提前三个月就告诉弟子了,告诉阿难说三个月后,我要涅槃。三个月好像还蛮久的,还没太多感觉。到了最后一天的时候说:阿难,我今天夜里要涅槃了,阿难一下受不了了,马上就痛哭流涕,一下子昏倒在地,罗睺罗一听也晕倒在地,那些都成四果罗汉的、三果罗汉的、一果罗汉的,怎么遇到佛要涅槃的时候全晕倒了?

  所以,你们不要觉得我念佛没关系的,到你父母、到你的子女真要走的时候,我估计你也不一定能受得了,你看那时候怎么办?所以佛就把他们一个个叫起来,用冷水洒他们的脸,让他们醒过来,说:你们怎么像小孩子,你们不是学佛法吗,有受用吗?佛啊,我有受用!有受用,那关键的时候还不拿来用一用。那怎么用啊?佛说:你们会禅定吗?他们说:会禅定。你们发誓要度众生了吗?说:我发誓度众生了。

  你们要发愿给众生做榜样了吗?我们发愿了。发愿,那你现在做做看。所以大家都做做,你们都做好了,你们还会痛苦吗?他们说:不会痛苦了。不会痛苦,那时间到了,我走了。是这样干的!你说是谁给谁助念?那是佛给他们助念!

  这三种助念,告诉大家:

  第一种正面关怀:一般是平时都没有机会遇到佛法,也不懂得修行,所以到关键老病死的时候,他才遇到佛法,我们赶紧助他一臂之力,一般是这样。

  第二种自我关怀:正常的人三四十岁了,我们在座的都这个年龄了,在这样的年龄当中,你遇到了佛法,你要悟道,你要知道什么事情得靠自己解决,靠阿弥陀佛解决,不要指望你身边的人能给你助念。虽然你可以这样,发愿希望有更多的人给你助念,但是你至少要懂得你遇到的困难,一定第一时间要自己解决。

  你不要因为今天少一个人,这个人做事情不满我的意,就在那里发火怎么还不来干活,不要依赖别人。遇到任何事情,成年人应懂得自觉了,遇到生活当中的困难,遇到生活当中的麻烦,遇到思想上的痛苦,你首先要赶紧把佛法拿过来,智慧拿过来,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

  如果你平时遇到老、病这些情况,都能自己解决,那么到临终的时候,你第一个想八苦交煎又何妨,关键是老僧自有安心法。你要没有安心法,那八苦交煎是受不了的,如乌龟扒壳,生牛剥皮一样,非常痛苦的。

  第三种反向关怀:我觉得恐怕要从小养成习惯,一般到三四十岁以后的人,人生都走下坡路了,基本上让你的德行完全改过来,也不是不可能,有一口气在都有可能,但是太难了,太难了!从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七八岁、十来岁他的性格养成了,一辈子就只能这样。

  诸位我们去助念也一样,你千万不要觉得我搞得越庄严越好,你要是让他们家属、周围人觉得很麻烦,生厌烦,那其实也不见得好。越简单,越自然,越不要动他,就是一把引磬,在那好好念,我觉得可能最好的。当然,我也跟他们说,临终助念的时候,把助念的灵堂布置起来,比他们结婚的婚房要漂亮更好。因为这个比结婚更重要,结婚还是中间过渡阶段,这是人生的大阶段,当然是更重要。说是这么说,真正没这个条件,你不用这么执着。

  所以,平常从小的时候养成一种习惯,我们养成一种美好的德行。你在助念也好,你在念佛也好,你在修行也好,你千万要考虑到你不要以修行的名义不怕别人麻烦,甚至觉得我给别人麻烦,是给别人求福,那你是大言不惭。有些人真是这样的,他觉得我是给你求福,你有多大的福给别人求。就是你做任何事情,最好都要考虑到不要麻烦别人。如果别人有麻烦了,你尽量地帮助他。这样子,你在死的时候,你就发现你的死给别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所以你得帮别人先安慰好。

  你看天台宗就是这个传承啊,湛然大师在临终之前,把弟子们都集起来,说今宵要与如等谈道而诀,要诀别了。怎么诀别啊?要给你们谈个道,讲讲讲,大家都听懂了,他就坐在法座上奄然而逝,气就咽掉了,坐在那里就走了。这些弟子们内心就不会太大的痛苦,因为知道师父是往生了,是解脱自在的人。

  我们大家每个人如果自己修行,你如果能达到这一点,你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一般来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你要告诉你的子女要信佛、要修行,临终时候那遗言的效果特别好,子女一般都会终身奉行。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摘自达照法师有关临终助念开示 于2021年 安福寺

转自微信公众号:大千界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修行佛法能改变命运吗

修行佛法能改变命运吗

网友:天人有神通能预见未来。那命运是不是已经定好了呢?命到底能算还是不能算呢? 学诚法师:身心不改变,命运就不会改变,未来就可以预见。改命的关键就在愿力、在身心、在当下。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起好的身...

凡夫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凡夫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问: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有些事情蒙蔽我们,有点不懂,所以我提的第一个疑问是: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成刚法师答:末法时期,佛在经里说,诸佛派诸大菩萨和诸...

四谛佛理是不可改变的

四谛佛理是不可改变的

  编者按:你知道什么是四谛吗?你知道阿那律尊者吗?四谛是佛教的根本教义,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阿那律是乔达摩悉达多叔父甘露王的儿子,后追随佛陀出家。他曾在佛陀说法时睡觉,被呵责后...

施食一千天的心得感受

施食一千天的心得感受

  昨天施食刚满一千天,是有记录以来,连续做施食一千天。几年前,刚学佛时也做过一段时间,当时不太懂教理,偶然看到网上有说施食不宜中断,必须每天都做,怕自己没恒心坚持不下去,会有不好的情况,所...

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问:法师,几年前就对佛法有一点儿兴趣,但对于皈依我听到各种各样的说法,还是有一些疑惑,所以至今都没有皈依,请您能为我开示,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宏海法师答:那正好借着这位同修提问的因缘,我就说说有关...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文:释智诚 秋吉彭措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