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佛法与修学佛法,哪个更重要?

如觉法师:听闻佛法与修学佛法,哪个更重要?

  佛教信仰中,对于初入佛门的大多强调要多听闻经教义理,这本没有错,因为闻法是成就佛法智慧的重要方法。但是,又有许多人认为修行解脱道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听闻佛法的过程是帮我们了解和熟悉佛法的修学路径,思维佛法是帮我们决择法义,修学是帮我们实践与证悟佛法的解脱功德。二者具为互为依存的作用,只闻不思,则难入佛法堂奥,只修不闻,则易堕入盲修瞎炼的困境

  今天,在信息非常发达的环境下,有些人却将佛教的闻思当作世俗的阅读,经常把佛教典藉当作一部普通的作品来读,少于恭敬尊重和思维、实践。读完后最终也就只能记住一些名词,增长一些知识,时间久了就渐渐忘记了。佛教修学中除了听闻,还要思考觉察,依佛教导之法理在生活中修学实践,在闻思中增长智慧,在断除烦中获证解脱,在关爱众生中成就福报。

  因此,不能把听闻佛学知识当作学佛的全部,如果一个人只听闻而不思考与实践佛法,就如同在银行为人数钱,看似过手了很多钱,却没有一分是自己的。佛曾在《华严经》中开示:但以多闻,不能入如来法。如为人设美馔,自饿不能食;画与人药,自疾不能疾;数他宝,自无半文分;亦如生于王宫,而受冻馁;聋者奏琶乐,悦他而不自闻;盲人缋象,示他而不自见;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这里告诉我们,只闻不修,如为他人煮食,自己却饿着肚子;如画药给人治病,自无功效;又如生在王宫却享受不到王宫的待遇,而无食少衣。所以,在学佛的过程中,要经常将学习到的戒、定、慧知识用在生活实践中,正所谓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法海甘露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问: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答:《楞严咒》在丛林早课中都要诵念,此咒伏烦恼、消业障、开智慧的功德甚大。如有因缘,念佛之余,兼持亦无妨,于《往生咒》亦复如是。 然往生正因,乃是信...

经典序分的通序和别序有什么区别?

经典序分的通序和别序有什么区别?

  经典的序分由通序与别序两部分组成。 什么是通序?   通序即是诸经相通之序,一般每部经典之前都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向谁说法这六部分内容,当这六种条件具足了,法会方能成就,所以...

不顾家人生病,自己到寺院做义工有功德吗

不顾家人生病,自己到寺院做义工有功德吗

问:有个女孩家里父亲和弟弟生病了她不管不顾,自己到寺院去做义工,这样对吗?有功德吗? 宏海法师答:如果真是父亲和弟弟生病了也弃之不顾,去做义工就不太适合了。现前的家人就需要你服务,何必舍近求远?况且,...

如何面对失败的人生

如何面对失败的人生

问:如何面对失败的人生? 索达吉堪布答: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的角色不尽相同:有些人比较成功,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什么痛苦,修行也比较不错;而有些人则不太成功,从小到大处处遇到痛苦。但不论什么人,最后都...

不记得前生并不意味着前生不存在

不记得前生并不意味着前生不存在

问:法师您好,我是一个愚昧的人,佛说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后世,可是我记不得前生,也看不到后世。我觉得前生和后世对我而言好比另外一个人,我为何要给不相干的人买单?又何苦为不相干的人修苦行呢? 大安法师...

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

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

问: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 索达吉堪布答:虽然不愿去犯错误,但由于无明习气深重,正知正念稍有放松,便会违犯戒律学处。而这些恶业的后果,大家也清楚:若不忏悔,定会堕三恶趣无疑。如果不想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