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佛法与修学佛法,哪个更重要?

如觉法师:听闻佛法与修学佛法,哪个更重要?

  佛教信仰中,对于初入佛门的大多强调要多听闻经教义理,这本没有错,因为闻法是成就佛法智慧的重要方法。但是,又有许多人认为修行解脱道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听闻佛法的过程是帮我们了解和熟悉佛法的修学路径,思维佛法是帮我们决择法义,修学是帮我们实践与证悟佛法的解脱功德。二者具为互为依存的作用,只闻不思,则难入佛法堂奥,只修不闻,则易堕入盲修瞎炼的困境

  今天,在信息非常发达的环境下,有些人却将佛教的闻思当作世俗的阅读,经常把佛教典藉当作一部普通的作品来读,少于恭敬尊重和思维、实践。读完后最终也就只能记住一些名词,增长一些知识,时间久了就渐渐忘记了。佛教修学中除了听闻,还要思考觉察,依佛教导之法理在生活中修学实践,在闻思中增长智慧,在断除烦中获证解脱,在关爱众生中成就福报。

  因此,不能把听闻佛学知识当作学佛的全部,如果一个人只听闻而不思考与实践佛法,就如同在银行为人数钱,看似过手了很多钱,却没有一分是自己的。佛曾在《华严经》中开示:但以多闻,不能入如来法。如为人设美馔,自饿不能食;画与人药,自疾不能疾;数他宝,自无半文分;亦如生于王宫,而受冻馁;聋者奏琶乐,悦他而不自闻;盲人缋象,示他而不自见;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这里告诉我们,只闻不修,如为他人煮食,自己却饿着肚子;如画药给人治病,自无功效;又如生在王宫却享受不到王宫的待遇,而无食少衣。所以,在学佛的过程中,要经常将学习到的戒、定、慧知识用在生活实践中,正所谓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法海甘露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有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有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问: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索达吉堪布答:不少人以为,对家人不管不问就是有很强的出离心,其实不是。《三主要道论》里说: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会对今世生起厌离;修轮回过患、因果不...

梦里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梦里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问:如果梦中出现乌云、狂风,从前方冲击过来,从上空而过,众人惊慌,而心中知道地震前兆,此梦何意? 大安法师答:这个梦里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所构成的。或者是我们现实的印记,现世不能满足的愿望在梦中的...

诵经后出现不如意,可以先不诵吗

诵经后出现不如意,可以先不诵吗

问:师父,如果诵经后出现一些不如意的事,是不是就可以先不诵了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诵经的目的就是福慧双修,诵经就是为了积累功德。由于以前没有功德,因此没有冤亲债主讨债,现在有点功德了,冤亲债主就来...

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问:什么是忏悔?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大安法师答:忏悔两个字是梵文和中文的组合:忏是忏摩,就是陈述发露自己犯的罪过的意思;悔,是改往修来的意思。为什么要讲忏悔业障呢?由于无量劫以来我们造作了无量无边的恶...

在家诵《地藏经》容易招感不好的东西吗

在家诵《地藏经》容易招感不好的东西吗

问:师父,我原来诵《地藏经》,有的居士说在家诵不好,容易招些不好的东西,只能在寺院诵,真的吗? 仁清法师答:哦,所以说你就不敢在家诵啦?假如说,你也这样认为。有好几种方法来解答你这个问题。第一种方法,...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问:我是初学者,与净土有缘,听了您的开示后知道了如何修学。目前念佛能摄心,这样是否算初具信愿? 大安法师答:我们如果阅读了净土宗有关经典,听到一些法师在讲述这个法门,能够发心来执持名号,并且目标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