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可以改变吗?

常暘法师:因果报应可以改变吗?

因果报应是固定的吗?

  因果报应是我们佛教当中最根本的教规,如果对因果报应不了解或者不相信的话,那你也不是一个学佛人,更不是一个真理的追随者。只要这个结果还没有现出来,其实你都是有机会可以改变它,但是现出来的果报,你就只能接受它

  就像我们过去种的因,决定你今生投胎做人会降生在哪一个家庭,这个是你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同样降生在这个家庭,由于每个人过去的因不同,所以他就会有命运的不同,想法的不同。就像双胞胎,同样的基因,同样生长在一个家庭,但是他们两个人因为因不同,所以结出来的果也不同。

  这个因、果,因、果它是永远相续的,只是你站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因果的定义是不同的。就像你今天发生的事情,站在昨天来讲,今天就是你的结果,但是站在明天来讲,这个就是你的因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贪嗔痴,当外在的条件具足的时候,烦恼就容易引发出来。烦恼越重,内心的善良就被覆盖得越深。

  并不是说恶人受快乐或者善人受苦是因果的不公平。因为恶人他也曾经有善业,现在的善人他曾经也造了恶业,所以,有福报的人他感受快乐的能力就强;没有福报的人,他感受快乐就弱。这个福报并不是说你有钱你一定感受快乐就强,不是这样子。

  但是我们要注意福报它是二元的。你用得好,(它能)更好地开发我们的智慧;如果你用得不好,这个福报也会带你去造作恶业。因为缺乏福报的人去造恶业的机会是不大的,但是福报大的人,他就更有条件去造恶。

  所以福报如果缺乏了智慧的引导,那也是很可怕。这就是师父经常讲:赚钱要有福报,但是用钱真的是要有智慧。你的钱用在哪里?你是推动的这个社会的良性发展,那你就有功德;你破坏了这个社会的一些平衡,你就会有过失。你用钱在造作杀盗淫妄酒,那你就会有罪;你用钱在帮助众生远离杀盗淫妄酒,你就有很大的功德。

  钱用在哪里,文化就在哪里。我们世间人多数的钱都花在吃喝玩乐,所以,吃喝玩乐的文化很猖獗。我们学佛的人要把多数的钱来护持三宝,推动弘法利生,那你就种下了智慧的因,更有无量的福报。

  从因到果的成熟,它需要一个缘,就是时间,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缘。你昨天造的因,不可能当下马上就现果,它有一个时间的间隔。哪怕你上一刻造的因,最快下一刻会现出果,它还是无法缺少这个时间跟空间。

  你眼前所受的果和所种的因,是两重不同的因果。有些恶人他现在在享受福报是他过去种的(善因),他现在种的恶因还没有现出果报,所以人常常被迷惑看不清真相。

  打个比喻说: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注重保养身体,老了就要受苦,这期间的时间需要几十年。福报也与之相似,你有福报的时候,肆意的挥霍,造作了很多恶业,当时觉得很痛快。其实,你现在所享受的是过去善业的果报,但是你在痛快的当下造作的杀盗淫妄酒,种下的却是苦因,到头来还是要自己受苦。

  这就是佛法当中所说的三世怨,过去世种一点福报到今生来享用,享用的同时你就造恶业,来世又受苦。

  所以,因果是世间最公平的判决者。因果定律它不会因为你男女老少或者是善人恶人,它都不管,它就是如是的演绎着它的规律。所以伟大的佛陀为我们这些无明的众生讲述了这些真相,告诉我们一定要福慧双修,积累福报,与心灵思想的成长要同时并进,人生才可能持续的进步!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怎样除去妄念

怎样除去妄念

问:怎样除去妄念? 黄念祖老居士答:欲除妄想,去一添两。这个没有法子对治,就只有利用耳朵,自己自念自听,最好的方法就是这。就不管它,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分明。 妄想只管飞,只管杂,一点也不要害怕,接...

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谁轻谁重

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谁轻谁重

问:《安士全书》中有一个故事,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以屠牛为业,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开导,仅念了几声佛号,便说见到了阿弥陀佛,往生净土。 末学一直不解,佛教说:所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那么张善和有屠牛的罪业,...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学佛?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学佛?

  有些人呢听闻佛法就会感动流泪,但是呢有些人就会显得躁动不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极化的表现呢?我们如何才能够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学佛呢?请法师开示。 圣严法师开示:   我不知道问的问题里边...

如果已经犯下了邪淫、口业、堕胎怎么办?

如果已经犯下了邪淫、口业、堕胎怎么办?

佛学中的三世因果强调的是因缘,因指发展过程的内在因素,缘指发展过程中的外在条件。做了好事或着坏事没有得到相应的报应,那就是外在条件还尚未满足,条件成熟之时,报应即会到...

学佛要发愿,以自律的精神去努力

学佛要发愿,以自律的精神去努力

  【原文】恚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弃冥入明。   《法句经》   【注释】有了嗔恚却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时止住奔驶的快车,这就叫做善于驾驭自己的心身,能够舍弃黑暗入大光明。修行需要高度...

惊叹!佛说此戒网罗一切众生的感情和心意

惊叹!佛说此戒网罗一切众生的感情和心意

【原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   《梵网经》   【注释】   一切众生,皆有成佛之性,性以不变为义,有佛性者,将来尽得成佛,现在未见佛性,所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