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常暘法师:人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是外在的相,本性是我们内在的性。我们要知道这种习性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是我们的正报,但是外在的环境,你拥有的事业家庭等等,它是依报,依报是随着正报转。其实外在变化无常,但是内在的心性就像水流一样的,它是有相互作用,有一种惯性的力量,恒常相续。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不是简简单单可以做到的。能不能转变业力跟命运,要看自己的决心、信心,还有行动力,更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坚持,这就是定力。

  对于命运这个话题,有人全然不信,认为人生是由偶然组成的;有一种人,陷入那种宿命论,认为命运是已经注定的,那就无法改变。这两种思想都是错解。甚至有不少修行的人也容易进入到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念几部经,念一点佛号或者打打坐,命运就能轻易的改变。其实这种修行人也落入了慢心与迷信的陷阱。

  真正的改命是要切切实实在自己的心、念头上下功夫,改过、断恶、修善,还有破迷、开悟。因为这种业果的力量真实不虚,不是凭想象、感觉或者是一些表面的形式能去改变的。我们最深层的叫知见。

  知见会决定我们的念头,念头就会决定我们行为的造作,你的造作就会决定你的业力,存入你的阿赖耶识里面。业力推动着我们的命运。我们的生命密码就是在第八识的阿赖耶识当中。它存储了我们过去的种子,包括现在的造作,甚至你未来即将要做的一些想法,它都含藏在里面。

  所以我们今生感召生活的艰辛,它不是一朝一夕或者立竿见影就可以改变的。思想可以顿悟,刹那间可以翻转,但是事相要渐修。就像一个人不好的习气,他喜欢抽烟,也是一天一天给它加持上去的,但是要把它改掉,那就看你的心力。有些人心力很强,他一念之间就可以改掉,但是有些人可能三番五次还是做不到。那你看上去这个区别在哪呢?其实就是他内在的功德力。

  在心性当中它是含藏有数据的,你有功德,就是一念之间,但有些人业障比较重,功德力缺乏,他就是想改都特别难。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经常要帮助他人,布施、供养,要多去做一些利益社会,利益他人的事情,去积功累德,借助于外在这个行为来修自己的功德。

  我们要怀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去生活,对因果业力要深信不疑。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要害怕,不要绝望,因为吃了苦就可以了苦,行善一定可以积福。先从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上做起,你的命运就可以改变。

  就像我们闻到佛法,以佛陀为我们的终极目标。从当下皈依三宝开始,第一步断恶修善,慢慢地破迷开悟,最后转凡成圣。

  不管多大年纪,从现在开始明白,从当下开始就不迟。你的生命只要找到了走向升华的方向,你就可喜可贺,也就大吉大利。但是你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你努力也是白费的。所以找到了方向,你就越走越光明,这对生命就很吉祥啊!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香光庄严」是有何含义

「香光庄严」是有何含义

问:请法师开示下面一段话的含义: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大安法师答:这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的几句经文。这几句经文把念佛法门的一个奥妙给我们揭示出来了。念佛法门是从佛的果地上...

光图热闹恐怕你永远都走不进佛门

光图热闹恐怕你永远都走不进佛门

问:当前非法的佛教场所很多,合法的寺院也会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其内容和他的身份不是很相符,但也的确让一些人因此走入佛教,从这点想,他们做的未必是坏事,我们去参加过这样的活动,这样会不会成为一名不合格...

往生品位深浅之判别

往生品位深浅之判别

问: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是以凡夫发心大小分判,而蕅益大师是以念佛功夫浅深分判,为什么同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分判,应该以哪一种说法? 大安法师答:善导大师对于九品往生的身份的分析,因为那个时候隋唐之...

可否理解极乐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

可否理解极乐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

问:《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而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怎样理解?可否理解极乐世界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 大安法师答:《金刚经》我们要善读,它是从诸...

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问: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索达吉堪布答:无著菩萨曾说:多言可生不善业,纵然未生虚度日,除非定利自他语,精进禁语极重要。确实如此,话太多了很容易产生不善业,有可能说出诽谤的语言、竞争的语言、贪...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问:师父,念佛或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觉醒法师答:虚云老和尚在《皮袋偈》中曾写道,始终如一念阿弥,不昏沉,不散乱。初学者在念佛持咒或禅坐时,最常出现的正是昏沉和散乱。 一遍遍地重复念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