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大慈悲为救野鸡不惜割舍自己耳朵

  编者按:智舜禅师为了救一只野鸡,甘愿舍弃自己的双耳,这是何等的慈悲。星云大师用这个小故事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智舜禅师的德行,证实了这句话。这也是禅师视四大假合的色身如同臭皮囊一样,故此能够无有痛苦、身心自在。

  扬善止恶,慈悲救度。(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忽见一个猎人,打中一只野鸡,野鸡受伤逃到禅师座前,禅师以衣袖掩护着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不一会儿,猎人跑来向禅师索讨野鸡:“请将我射中的野鸡还给我!”

  禅师带着耐性,无限慈悲地开导着猎人:“它也是一条生命,放过它吧!”

  “你要知道,那只野鸡可以当我的一盘菜哩!”

  猎人一直和禅师纠缠,禅师无法,立刻拿起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贪婪的猎人,并且说道:“这两只耳朵,够不够抵你的野鸡,你可以拿去做一盘菜了。”

  猎人大惊,终于觉悟到打猎杀生乃最残忍之事。

  为了救护生灵,不惜割舍自己的身体,这种“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德性,正是禅师慈悲的具体表现。禅者,不是逃避社会,远离人群,禅者积极舍己救人的力行,从智舜禅师的割耳救雉,可见一斑矣。

  【原文】《缁门崇行录》割耳救雉

  隋智舜,赵州人,北游亭山,庵其中。有猎者逐雉,雉入舜房,舜苦劝勉,不听,因割耳与之,猎人惊悟,投弓放鹰,数村舍其猎业。每见贫馁,流泪盈面,解衣减食,无所不至。

  赞曰:轲氏云:“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于舜老验之。

  责任编辑:林恩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释迦牟尼佛过去世度化弥勒菩萨的故事

海涛法师:释迦牟尼佛过去世度化弥勒菩萨的故事

  在过去广光明佛住世时,那个时候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  当时的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叫「财功德」,  外表非常的英俊好看,但是非常的骄傲,脾气不好,  不但脾气不好,且不尊敬佛法,看不起出家人。  ...

不要将功德当成买卖

不要将功德当成买卖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听讲的人都挤得水泄不通。于是,信徒中有人提议,建一座比较宽敞的讲堂。  其中,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50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捐助盖讲堂...

毁谤圣者堕地狱

毁谤圣者堕地狱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春干摩比丘尼

春干摩比丘尼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用神通喝茶

用神通喝茶

  麻谷等五位大德悟道后,行脚参方,以资增益。  当时时天热口渴,麻谷等看见路旁有一婆婆卖茶,于是招呼道:“请来五杯茶!”  婆婆问五位和尚:“大德何往?”  麻谷等答道:“参善知识。”  婆婆送...

赶考学子路遇女尸将其安葬 善心得善报而中状元

赶考学子路遇女尸将其安葬 善心得善报而中状元

佛教因果故事:赶考学子路遇女尸将其安葬 善心得善报而中状元2018-05-04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马铎,长乐(今福建长乐县)人士,永乐九年(1411年)他以岁贡生的资格入会试。有一天,他正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