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是怎么产生的?

昌盛法师:嫉妒心是怎么产生的?人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心从哪里来?

  嫉妒是建立在一种攀比上的心。攀比,简单的说是一种分别,实际上就是一种争斗。一个攀比的人,就是内心向外不断的索取的人。索取的越多,就越不够,越是不够,越是要去索取,就像口渴了喝海水,越喝越渴。结果,就变成了一种求不得的苦。

  求不得就成了一种怨,继而生成了一种恨,连在一起,成了我们的障碍。

  人的苦就苦在这里。什么是业力?就是这种心情产生的力量!

  我们没有的,就是我们缺失的。我们想要的,永远都是自己没有的。而我们所拥有的,我们却又不珍惜。这就是一种贪求,攀比。而我们想要的,却又不知道自己去修,自己去养,只想要从别人那里去祈求或者是强取豪夺。到最后人才会明白,向外求是求不来的。即使是有的也终将失去!

  我们嫉妒的,想要的,不过就是自己的虚荣而已。而这一份虚荣是挂在外面给人看的,不是内心本然的。内心当中是没有虚荣的,因为表面的是不入心的。所以活在表面的人,是看不见自己的实心,也就做不了自己的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子工程,心随着面子,随着境界跑了,才有起有落,有悲有喜,苦不堪言!所以实心不虚,虚就不实,虚心不是真实心,也就见不到心性了。做不了主了!

  所以,自家有宝要去开发,不要总是向外,向别人去祈求。看别人好坏,都会生成自己的嫉妒。即使是傲慢,也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虚荣,掩饰自己的所缺所须,掩饰自己的不足。所以都是一种苦,都是连带的苦。这就将是业的因,最后成为业的果。

相关阅读:消除嫉妒心的方法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辽阳龙凤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菩萨是出离于调伏与不调伏的

菩萨是出离于调伏与不调伏的

  编者按:你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吗?以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学佛之后是否已经有了改变?维摩诘居士所说菩萨道高不可及,但调伏心以摆脱愚昧无明这样的要求应是我们能做到的。 【原文】   若住不调伏...

尼泊尔蓝毗尼园旅游攻略

尼泊尔蓝毗尼园旅游攻略

蓝毗尼园入口介绍:蓝毗尼园入口是典型的尼泊尔风格,标志性的尼泊尔眼,欢迎四面八方佛教徒。景区简介:  蓝毗尼(Lumbini)是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也是世界佛教四大圣地之一,被称为“佛祖的故乡”,位于尼...

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问:现在往往是事先没有准备,发现亡者断气之后才开始助念,常常也能见到一些效果,但是我们不敢肯定是否往生。如果亡者真的是靠助念才往生的,那就等于我们是在为中阴身助念,对吗?有人说中阴身没有肉身的障碍,如...

看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让人生变得更好

看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让人生变得更好

  能够看清自己,是人生当中,可能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人,我们很难面对自己的心的。就是很难跟自己沟通,很难看到自己的一面。我们其实每天都在观察呀,观察众生,观察万事万物。就是极少有人静下...

管教父母对吗,如何让家庭关系和谐

管教父母对吗,如何让家庭关系和谐

问:我总想管教我父亲的不良习惯:打麻将、饮酒。我觉得父母在精神上对我不关怀,不对我以正确的指导。我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已得病七年。我的愿望是促进家庭关系和谐,言语温和,成为一个健康人。我不知道管教父...

经典的七种立题之意

经典的七种立题之意

  智者大师告诉我们,凡是经典都有七种立题之意。七种立题,就是有依人立名、有依法立名、有人法立名,还有依譬喻立名、有人喻立名、有法喻立名,还有人法喻都具足立名,这是七种立题。   我们这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