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是怎么产生的?

昌盛法师:嫉妒心是怎么产生的?人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心从哪里来?

  嫉妒是建立在一种攀比上的心。攀比,简单的说是一种分别,实际上就是一种争斗。一个攀比的人,就是内心向外不断的索取的人。索取的越多,就越不够,越是不够,越是要去索取,就像口渴了喝海水,越喝越渴。结果,就变成了一种求不得的苦。

  求不得就成了一种怨,继而生成了一种恨,连在一起,成了我们的障碍。

  人的苦就苦在这里。什么是业力?就是这种心情产生的力量!

  我们没有的,就是我们缺失的。我们想要的,永远都是自己没有的。而我们所拥有的,我们却又不珍惜。这就是一种贪求,攀比。而我们想要的,却又不知道自己去修,自己去养,只想要从别人那里去祈求或者是强取豪夺。到最后人才会明白,向外求是求不来的。即使是有的也终将失去!

  我们嫉妒的,想要的,不过就是自己的虚荣而已。而这一份虚荣是挂在外面给人看的,不是内心本然的。内心当中是没有虚荣的,因为表面的是不入心的。所以活在表面的人,是看不见自己的实心,也就做不了自己的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子工程,心随着面子,随着境界跑了,才有起有落,有悲有喜,苦不堪言!所以实心不虚,虚就不实,虚心不是真实心,也就见不到心性了。做不了主了!

  所以,自家有宝要去开发,不要总是向外,向别人去祈求。看别人好坏,都会生成自己的嫉妒。即使是傲慢,也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虚荣,掩饰自己的所缺所须,掩饰自己的不足。所以都是一种苦,都是连带的苦。这就将是业的因,最后成为业的果。

相关阅读:消除嫉妒心的方法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辽阳龙凤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问:弟子是一名公务员。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在家念佛、读经、抄经。弟子一心皈依佛陀,虽未受戒,但一心一意欣愿往生。弟子有一困惑,请开示:为什么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呢?害怕得病、恐惧死亡,是不是说...

患重病者求佛菩萨保佑有用吗

患重病者求佛菩萨保佑有用吗

问:患重病者求佛菩萨保佑有用吗?如果没有明显的感应该怎么面对? 索达吉堪布答:诸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肯定能获得利益。但若是前世杀害众生的业成熟,诸佛菩萨也没办法阻挡。不过在感受时,最好能将病转为道用...

虽身处地狱也不生苦想及悔心

虽身处地狱也不生苦想及悔心

  编者按:一个普通人能够理解佛陀的思想吗?在佛陀伟大的精神力量面前我们显得如此渺小,我们该怎么办?从现在开始,从帮助身边的人开始,从不生苦想及悔心开始,这就是精进的动力。 【原文】   如...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该如何处理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该如何处理

问:经书损旧、佛像磕碰,怎么处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海玉佛禅寺:此事古德曾有主张:一、可重装之;二、如不能重装矣,宜埋之净地,然必择无人倾倒污秽处埋为佳。如是木像朽烂已极者,亦不妨择地焚化,然后将灰埋于...

什么是莲友?朋友与佛友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莲友?朋友与佛友的区别是什么?

  关于朋友与佛友的差别,已故的梦参长老曾开示:有的人把佛友混为朋友,并不赞叹,朋友总是世俗化。佛弟子之间,谈论得更多的,是佛法,而不是别人的婚姻、感情、事业,这些都要远之,可以给他建议,但...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谓就是要提醒官员,你对待子女是什么态度,就应该对老百姓是什么态度。 父母对子女都是用仁爱之心的,子女的疾苦就是父母的疾苦,子女没有说出来的要求,但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