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是怎么产生的?

昌盛法师:嫉妒心是怎么产生的?人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心从哪里来?

  嫉妒是建立在一种攀比上的心。攀比,简单的说是一种分别,实际上就是一种争斗。一个攀比的人,就是内心向外不断的索取的人。索取的越多,就越不够,越是不够,越是要去索取,就像口渴了喝海水,越喝越渴。结果,就变成了一种求不得的苦。

  求不得就成了一种怨,继而生成了一种恨,连在一起,成了我们的障碍。

  人的苦就苦在这里。什么是业力?就是这种心情产生的力量!

  我们没有的,就是我们缺失的。我们想要的,永远都是自己没有的。而我们所拥有的,我们却又不珍惜。这就是一种贪求,攀比。而我们想要的,却又不知道自己去修,自己去养,只想要从别人那里去祈求或者是强取豪夺。到最后人才会明白,向外求是求不来的。即使是有的也终将失去!

  我们嫉妒的,想要的,不过就是自己的虚荣而已。而这一份虚荣是挂在外面给人看的,不是内心本然的。内心当中是没有虚荣的,因为表面的是不入心的。所以活在表面的人,是看不见自己的实心,也就做不了自己的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子工程,心随着面子,随着境界跑了,才有起有落,有悲有喜,苦不堪言!所以实心不虚,虚就不实,虚心不是真实心,也就见不到心性了。做不了主了!

  所以,自家有宝要去开发,不要总是向外,向别人去祈求。看别人好坏,都会生成自己的嫉妒。即使是傲慢,也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虚荣,掩饰自己的所缺所须,掩饰自己的不足。所以都是一种苦,都是连带的苦。这就将是业的因,最后成为业的果。

相关阅读:消除嫉妒心的方法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辽阳龙凤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从生至生」是什么含义

「从生至生」是什么含义

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这样一段经文: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从生至生的第一个生和第二个生分别是什么意思? 大安法师答: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大势至菩萨...

净土行人什么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愿

净土行人什么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愿

问:请问师父,净土宗的宗旨是信、愿、行,我相信阿弥陀佛,相信有极乐世界,也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平时也常常持念佛号。可有时候还是感觉自己的信愿并不到位不圆满,请问净土行人要深化信愿到什么程度才算得上是真...

很难克服贪玩懈怠的习气,该怎么办

很难克服贪玩懈怠的习气,该怎么办

问:自己虽然闻思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很难克服贪玩懈怠的习气,修法也提不上日程,该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答:无始轮回中,无明烦恼的串习十分深厚,我们为这些烦恼所牵制,并不一定会时刻不忘地去精进修行。有些人反...

临终无助念,平日的努力是否都付之东流

临终无助念,平日的努力是否都付之东流

问:印祖多次开示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若家人不能随其学佛,身边亲友又不具备助念的条件,是不是平日念佛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呢? 答:对祖师的话语要全面精确地理解。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固然重要,然决定往生...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问: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玩不化的恶人,我们还要坚持吗? 宏海法师答:对于恶人自己讨厌的人慈悲心面对,已是一个很到位的修行。在开始之际我们不能下意识做到,就得刻意去修炼。首先反观...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问:一些临命终的人,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师父,放不下色身,执著于这个身体,请开示怎样放下我执? 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还是提到一个核心点了。很多人虽然学佛学了一辈子,甚至出家,但是到临命终时,还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