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禁止邪淫?佛教禁止邪淫的原因

觉真法师:佛教为什么禁止邪淫?佛教禁止邪淫的原因

(一)尊重公平

  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不淫人妻女。人人皆希望家庭美满幸福,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有外遇,以己之心比人之心,为什么要破坏别人的家庭,玷污他人的名誉而陷他人家庭于不幸?

  二是尊重女性尊严和权益,勾引异性,唆使或挑逗他的情欲,构成对异性的非礼或性侵犯,陷人于不义,都是不道德的,有违男女平等公德。

(二)保障家庭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最不幸的事就是夫妻有异心。婚外情,婚外恋,毁灭了多少善良之家。两人互不信任,情感遭受创伤;邻人嘲讽,儿女蒙羞;名誉扫地,事业受损。

  维系家庭幸福美满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夫妻恩爱,二人同心。如果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更有招致不测之祸,社会上的情杀惨案大多出于不正当的两性关係,家破人亡,何苦乃尔?

(三)避免业果相报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情痴情迷,色欲薰心,不知断除邪念,害己亦害人。古今多少情仇恩怨,丧家辱国,这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比比皆是,难以胜数。

  明代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写了一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说的就是主人公陈大郎见色而起淫心,诱姦蒋兴哥之妻王三巧,最终自己也家破人亡的果报故事。结局处,蒋兴哥明白一切后,吃惊的说:天理昭彰,好怕人也。生活中这样的现报之例,也是常见于报端的。

相关阅读:什么行为属于邪 淫?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大觉归真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正念使浮躁远离。

正念使浮躁远离。

正念使浮躁远离。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我们不妨看看自己的心,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

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问:请问法师,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大安法师答:就对净土法门来说,确实要去听闻经教,听闻包括读诵,包括听法师讲经说法。通过闻思,最后落实在行持当中。对净土法门尤其要反复熏习,了解西方极乐世...

「不舍一法,不受一尘」该如何理解

「不舍一法,不受一尘」该如何理解

问:师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经义,「佛氏门中不舍一法,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此二句佛语何解? 衍慈法师答:佛法不离事与理,古德有云: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佛氏门中不舍一法」,此上句属事,是说作用。学佛是...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弟子学佛不久,能否推荐一些必读的?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年轻的在家居士念佛号,同时也得读点经典,这叫解行并进。你的信解是要通过闻法、阅经来获得的。...

净界法师: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净界法师: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恼都要修空观,但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的确是有所不同。他们在思考模式有所不同,造成不同的结果。我们先讲小乘的空观。小乘的空观,古人的形容叫灭色取空,他...

生前勤修善法,命终后会往生极乐

生前勤修善法,命终后会往生极乐

  你想过自己的生死问题吗?你设想过自己往生后的情景吗?往生后神识与身体已经没有联系,只要在有生之年勤奋精进就可以了,不要为往生后的身体担心。 【原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善能修治身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