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念佛来培养大乘善根?

常暘法师:如何通过念佛来培养大乘善根?

我们如何通过念佛来培养自己的大乘善根?

  念佛这个念不是只指嘴巴念,嘴巴念佛是一个方便,更重要的是要心心念念,思量佛的功德。他为什么能成佛?就是因为他自我觉醒了,而且他也愿意帮助别人觉醒,最后觉行圆满以后,他就成佛了。

  经过他这样的一个次第,我们就要悟到一个道理。首先,我们念佛要认识到我们凡夫与佛的距离。凡夫最大的弊端就是自私自利。我们大家都知道自私自利不好,但是很少人懂得去消融自己的自私自利,我们也知道我们不喜欢跟自私自利的人在一起,觉得自私自利的人不好,但就是自己不改变。

  所以修习佛法的次第,首先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干净的人,把自己洗干净。这种干净的标准就是说要对这个社会没有危害,对他人没有危害。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跟我们讲要持戒为本。如果我们在五戒当中能做到了,那我们在人间也算是一个道德高尚,是一个干净的人。

  那把自己洗干净以后,我们可以从烦恼当中走出来,我们可以离苦得乐,那这个时候,我们要思量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亲朋好友,都还活在自私自利当中,都还活在烦恼当中,我们要思维他人的苦。我们看到别人痛苦,你去观照一下,有没有那种感同身受?如果一个人看到别人苦都不能激发恻隐之心,就是这种人大悲心不足。

  培养大乘善根的一个种子,就是大悲心。就像我们看到有时候发生灾难,有些人的生命丢失了,带给他们家人的痛苦,我们观照一下这个,看到别人的这种痛苦,我们自然而然就会生起想帮助他离苦的这种愿望。如果一个人看到别人苦还会幸灾乐祸的话,这个人是很不吉祥的。他这个大悲种很弱,有问题。所以我们先要培养这种大悲种,看到众生苦,我们也会感受到苦,也想去帮助人家。这个是第一点,因为大悲种是菩提种的根本。

  当我们能感受到别人苦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去帮助他人。这种帮助就会开展出布施,如果有些人有困难要救急,有病痛,那我们可以从物质上、医药上去帮助他。如果有些人面对恐惧,面对心灵上的一些自卑,或者面对困难没办法过去,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他做无畏施,安抚他,给众生希望,给众生的信心。

  如果有些人因为自己的思想偏离,做人、做事老是不得法,所以造成一生当中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就是他的思想出了问题,我们要调整他的思想。让他从过去的那种邪知邪见当中,然后建立正知正见。思想调整了,他慢慢就可以离苦。当你不断地会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你的大乘善根就已经起来了。

  大乘善根当中有两个人内涵,一个就是要有般若智慧,没有般若智慧的人,他也很难生起大乘善根;第二个,我们往生净土的人要发愿自己要往生净土,然后引导身边的人也往生净土。所以有大乘善根还要有净土善根。因为你前面所有的帮助,无非是解决他眼前的一些问题,永久的问题就是所谓的了生脱死,让他超越轮回,这就是永久的利益。

  我们要培养大乘善根要多去关注一些身边的需求。很多人活在一种心比较粗糙的一个状态当中,只知道自己有什么需求,连身边的亲人、朋友他们有什么需求,他从来不关心。

  其实如果你会静下心来关心内在的思想的话,其实没有一个凡夫他的思想没有问题,没有一个凡夫他的家庭不存在问题,只要这个众生不觉醒,他不断地在制造矛盾、制造问题。当我们的心细腻下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受到众生的实相都是苦。哪怕有些人福报很大,他这种快乐也是短暂的。

  无常故苦,大部分的人都是生活在比较艰苦的过程,特别是心苦。现在这个时代心苦的问题特别严重,有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生老病死苦,八苦每个凡夫都有,大到国王将相,小到平民百姓、贩夫走卒。

  佛法把世间的真相赤裸裸地跟我们摆出来,他目的是让我们知苦以后要离苦,但是有些人知道苦以后很消极。哎呀,既然世间这么苦,那没有什么意思。然后破罐子破摔,那这种人知道苦对他来讲没有价值,但是我们佛弟子知道苦以后,知苦我们就要知道苦的因在哪里。苦因是来自于无明,然后你想追求快乐,那你就要修道。苦集灭道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知苦,然后怎么离苦,最终可以证得涅盘究竟的快乐。

  如果我们学佛弄清楚这些东西不能让我们离苦得乐,那我们学佛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佛法是最关心我们离苦得乐,所以学佛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越来越快乐,也让身边的人越来越快乐,最终大家一起快乐。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智慧——人类被遮蔽的潜能

智慧——人类被遮蔽的潜能

智慧——人类被遮蔽的潜能  佛教认为,人的自私产生于第七识中的四个根本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痴就是愚痴,见就是不正确的见解,爱就是将自己无常生灭的身体看作永恒而固定的...

若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要真愿要诚

若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要真愿要诚

【原文】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阿弥陀经》   【注释】   说到这里,佛就又招呼舍利弗,跟舍利弗说;跟舍利弗说也就是跟我们娑...

为什么选择佛教?

为什么选择佛教?

 全世界有很多宗教,为什么我们选择佛教呢?因为佛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对六道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无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或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佛教认为对他们都要一样的关爱和慈悲。世...

成都鹿野苑博物馆

 

在进门处庭院的边缘,有一段用混凝土和鹅卵石浇筑的堤坝,上面静静地伫立着一尊佛像。其丰润的面目和安详的仪态,让我们的心也似乎沉静下来。

成都鹿野苑博物馆

从成都市区出发,换乘了地铁和两次公交车,经过约3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云桥村。这一带的农户主要从事花木种植,道路两边都是成片的苗圃。由于地处成都市区饮用水水源地区域内,这里的环境似乎比一般的乡村显得要...

如何放下对亲冤的执著

如何放下对亲冤的执著

问:如何放下对亲冤的执著,自在地修行佛法? 索达吉堪布答:人在死时,必须舍弃亲仇等此生一切,即使是大权威、大富贵之人,也会如酥油中抽毛一般,什么也带不走,他生前攀亲结仇,辛苦万般所得之一切,此时毫无用...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问:请问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五愿,叫寿命修短随意愿。这是表示极乐世界众生寿命也有长有短吗?不是说极乐世界众生都是光寿无量吗? 宏海法师答: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寿命无量这是没问题的,但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