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怨恨情绪可以发泄出来吗?

常暘法师:心中有怨恨情绪可以发泄出来吗?

我心中有怨恨发泄一下有错吗?

  世间人觉得自己有怨气、有情绪应该发泄出去,这样的内心才会轻松一点。说把怨气发出去了会不生病,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大的错误。

  当自己的身心被这种怨恨驱使而暴怒争吵,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是更加助长了烦恼。因为让我们内心这种嗔恨心的习气,被再一次强化。之所以会感到痛快,是因为愤怒非常消耗人的能量,发完一场火就像把人的心掏空了。所以产生了这种轻松的假象,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把内心的烦恼经过身跟语发泄出去,不仅不能降伏烦恼,反而会令恶业增长广大。下一次遇到同样的境界,依然起烦恼,正常的话还会变本加厉。一时的痛快不是因为烦恼消除了,而是注意力暂时的转移。

  佛法的解决方法是教我们转心,教我们要净化。这种怨恨我们要通过思维善法来熄灭这个烦恼之火,因为嗔心是非常猛烈的烦恼。不受控制的猛火,它会吞噬一切,对自对他都是极大的伤害。

  再打个浅显的比喻,我们心中的负能量包括这些怨气,就像垃圾一样的。你把它倒到外面去,倒到哪,你就伤害哪。而且最先闻到臭味的一定是自己,它是一种自害害他,没有意义。

  现在这个社会为什么负能量怨气这么大?都是因为大家把垃圾往外倒。有一句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也就是所有的负能量到你这里,你就要把它止住。因为你再去传递这个负能量,其实我们在这个共业当中就增添了一份恶业,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当然发泄也是你自己的权利,但是你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做到自利利他,而不是那种自害害他。

  每个人都是单独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益,所以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指责别人。或者为了你自己喜欢与不喜欢,需要别人为你而改变,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晰。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极度的尊重。

  修行是自己面对自己的问题,因为你所谓的果报是过去自己惹的,你不要去怪别人。这是由过去到现在这样的一种关系,还有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最好在做当下每一个抉择的时候要想清楚,因为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打造的。

  所以,佛法不单是讲前世来世,它更注重今生。如果今生都丢失了,你还谈什么未来?所以很多人修行,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那是不可取的。当下的事当下的人就是你修炼的道场。当下如果过不了关,你未来也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回忆过去,展望未来,都是让我们更好地活好当下,这才是根本的意义所在。

  如果我们在转心这一块做不到,那我们最起码可以做到净化。我们有怒气的时候可以转个身出去透透气,或者换一个环境让自己静下来。所以有负能量情绪的时候,尽量不要跟人去接触,因为容易出事情。哪怕我们对这个社会发泄一下,对这个社会都是有伤害的。如果真的很烦恼,可以建议大家到报德寺住两天。

  其实,这种烦恼跟怨气也可以沉淀下来。沉淀下来以后,我们再用智慧的观念把它转化掉。因为你不转化掉,它积压在你的内心,在今生来讲,它确实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对未来来讲,因为你这种嗔恨心,你不忏悔掉,不化解掉,正常的情况,它就是增长广大,会让你这种嗔恨心增长。这是最恐怖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要务实的面对它。如果这种嗔恨心用慈悲心去替代它,用感恩心去替代它,那就是由烦恼转菩提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大安法师答:在这个时代,了生脱死的捷径、圆顿之法是念佛一法。以末法众生的根机,想修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很难。 如果说晋唐之际还有一些大善根之人的话...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问:请问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五愿,叫寿命修短随意愿。这是表示极乐世界众生寿命也有长有短吗?不是说极乐世界众生都是光寿无量吗? 宏海法师答: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寿命无量这是没问题的,但阿弥陀佛...

隐藏在心中的秘密你找到了吗?

隐藏在心中的秘密你找到了吗?

  编者按:你读过《六祖坛经》吗?你是否觉得慧能大师的顿悟见性很神奇?想要征得无上菩提,必须要经过一番心的历练,才能够最后了悟。觉悟的圣神安居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他等待着众生破开层层的迷雾,...

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

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

佛教在中国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大优良传统,这就是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继承和发扬这三大优良传统,是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方面。“农禅并重”,指的是佛教徒在...

怎样面对修行中出现的境界

怎样面对修行中出现的境界

问:弟子有一次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感觉进入了一片光明的世界,没有任何有形的事物存在,只有活跃的思维,感觉无比愉快。其实只有几分钟,但感觉过了很久。请问师父,这是观音菩萨给我示现极乐世界的境界呢,还...

极乐世界以意为食,为何还要上大供

极乐世界以意为食,为何还要上大供

问:《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以意为食,那为何还要上大供? 大安法师答:《无量寿经》在介绍西方净土的往生者生活情态时,谈到一切资身用具,都是念头一动就现前。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者,实在来说,他是不需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