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怨恨情绪可以发泄出来吗?

常暘法师:心中有怨恨情绪可以发泄出来吗?

我心中有怨恨发泄一下有错吗?

  世间人觉得自己有怨气、有情绪应该发泄出去,这样的内心才会轻松一点。说把怨气发出去了会不生病,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大的错误。

  当自己的身心被这种怨恨驱使而暴怒争吵,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是更加助长了烦恼。因为让我们内心这种嗔恨心的习气,被再一次强化。之所以会感到痛快,是因为愤怒非常消耗人的能量,发完一场火就像把人的心掏空了。所以产生了这种轻松的假象,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把内心的烦恼经过身跟语发泄出去,不仅不能降伏烦恼,反而会令恶业增长广大。下一次遇到同样的境界,依然起烦恼,正常的话还会变本加厉。一时的痛快不是因为烦恼消除了,而是注意力暂时的转移。

  佛法的解决方法是教我们转心,教我们要净化。这种怨恨我们要通过思维善法来熄灭这个烦恼之火,因为嗔心是非常猛烈的烦恼。不受控制的猛火,它会吞噬一切,对自对他都是极大的伤害。

  再打个浅显的比喻,我们心中的负能量包括这些怨气,就像垃圾一样的。你把它倒到外面去,倒到哪,你就伤害哪。而且最先闻到臭味的一定是自己,它是一种自害害他,没有意义。

  现在这个社会为什么负能量怨气这么大?都是因为大家把垃圾往外倒。有一句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也就是所有的负能量到你这里,你就要把它止住。因为你再去传递这个负能量,其实我们在这个共业当中就增添了一份恶业,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当然发泄也是你自己的权利,但是你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做到自利利他,而不是那种自害害他。

  每个人都是单独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益,所以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指责别人。或者为了你自己喜欢与不喜欢,需要别人为你而改变,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晰。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极度的尊重。

  修行是自己面对自己的问题,因为你所谓的果报是过去自己惹的,你不要去怪别人。这是由过去到现在这样的一种关系,还有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最好在做当下每一个抉择的时候要想清楚,因为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打造的。

  所以,佛法不单是讲前世来世,它更注重今生。如果今生都丢失了,你还谈什么未来?所以很多人修行,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那是不可取的。当下的事当下的人就是你修炼的道场。当下如果过不了关,你未来也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回忆过去,展望未来,都是让我们更好地活好当下,这才是根本的意义所在。

  如果我们在转心这一块做不到,那我们最起码可以做到净化。我们有怒气的时候可以转个身出去透透气,或者换一个环境让自己静下来。所以有负能量情绪的时候,尽量不要跟人去接触,因为容易出事情。哪怕我们对这个社会发泄一下,对这个社会都是有伤害的。如果真的很烦恼,可以建议大家到报德寺住两天。

  其实,这种烦恼跟怨气也可以沉淀下来。沉淀下来以后,我们再用智慧的观念把它转化掉。因为你不转化掉,它积压在你的内心,在今生来讲,它确实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对未来来讲,因为你这种嗔恨心,你不忏悔掉,不化解掉,正常的情况,它就是增长广大,会让你这种嗔恨心增长。这是最恐怖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要务实的面对它。如果这种嗔恨心用慈悲心去替代它,用感恩心去替代它,那就是由烦恼转菩提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如何修行才能到净土世界呢?

如何修行才能到净土世界呢?

  编者按:众生与佛菩萨有哪些不同?不同就在迷悟之间,根源就是我们的内心。人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不平静啊,方寸之间有高山、大海、恶龙,怎样才能使内心平静呢?从慧能禅师的话语间能找到答案。 【原...

居士如何在生活中持戒

居士如何在生活中持戒

什么是戒?为什么要持戒? 网友:佛法说的戒定慧中的戒是什么意思呢 ? 学诚法师:戒是对身语行为的规范,对个人修行而言,戒帮助我们断诸恶、行诸善,借由这些行为的庄重来帮助我们调伏粗猛的恶业烦恼,令心安...

所有大成就者或往生人皆是菩萨示现的吗

所有大成就者或往生人皆是菩萨示现的吗

问:佛未显本前,各声闻等皆由修成,开权后,一切八部亦皆是大菩萨乘愿辅化,然则佛弟子既无一是凡夫修成,佛出世乌裨于众生也。 答:汝只会执崖板话,就不晓得此等人示现之所以然。彼法华会上之人,俱已证阿罗汉等...

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或看法该怎么办

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或看法该怎么办

网友:师父您好!作为保安,因地位差异常常受居民、业主歧视。愤世心态如何平衡?社会上这种风气如何化解?底层人群生活环境能好转吗? 学诚法师:对于个人而言,首先要自尊自强,人的高贵与否不是看外在的身份、...

怎样发愿才如法

怎样发愿才如法

问:怎样发愿才如法? 济群法师答:发愿,就是树立学佛目标。每个人发心不同,所以,发愿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在每天临睡前,面向西方合掌发愿: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

不在烦恼摄受范围的执着是贪吗

不在烦恼摄受范围的执着是贪吗

问:我们做事情,如果所执着的事情,不在"烦恼"的摄受范围,算"贪"吗?比如我们执着于西方极乐世界,和执着于世间种种一切的差别?恳请法师开示。 宏海法师答:阿弥陀...